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数理化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应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研究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物。指出,共振核—CF_2—的化学位移不仅受第一、二邻位基团的影响,也受第三邻位的影响。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以无规共聚进行反应,在共聚反应中的链自由基﹏CF_2·或﹏CH_2·容易增长于CH_2=CF_2的CH_2端,而链自由基﹏CH_2·在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反应中的增长倾向于四氟乙烯。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F_(24)),并通过浇铸与极化制成了热电薄膜. 实验结果表明F_(24)薄膜的热释电系数依赖于极化温度,极化电场,极化时间。选用适当的极化条件可以提高薄膜的热释电性。热释电系数还与共聚物组成有关,当共聚物中,偏氟乙烯的克分子百分数为80~85时,热释电系数最高.此外,还测定了F_(24)的电滞回线。  相似文献   
3.
<正> 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F_(24))与偏氟乙烯(PVDF)都具有较高的热释电性,但F_(24)在一定组成范围内为β晶型,不像PVDF那样需要经过拉伸,所以制备热释电薄膜的工艺比较简单。本文比较了在无机及有机引发剂体系中所合成的F_(24)的热释电性,研究了不同极化方法对热循环曲线和热释电性的影响,并测定了F_(24)的TSC谱,由此观察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为引发剂,丙酮为分子量调节剂,对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制得了不同组成,不同分子量的样品,用色谱分析方法分析在共聚反应过程中单体组成的变化,方便地确定了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反应中的“恒比”组成范围,并能控制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性,丙酮有效地调节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对共聚物的性能测定表明,它们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在“恒比”组成范围的共聚物的热电系数有一个极大值,它对应于熔点的极小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