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数理化   13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2.
合成并表征了新型手性双核Salen配体1及其锰(III)配合物2(主体2)。用 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2与四种咪唑类、四种吡啶类客体在CHCl_3中的分 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咪唑客体的缔合常数按K(Im) > K (2 - Melm) > K (N-MeIm) > K (EtMelm)顺序递减;吡啶类顺序为K (PyO) > K (4-PhPyO) > K (DMAP) > K(Py),配位数n值均为2。测定了识别过程的Δ_rH_m,Δ_rS_m, 发现此类反应为放热、熵减小的过程,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与单核的 Salen锰(III)配合物3(主体3)进行比较,除EtMeIm与3的配位数为1外,其他唑 类客全的配位数均为2。就与客体的缔合能力而言,主体2比3大。用圆二色光谱( CD)研究了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二氯甲烷溶液中二乙胺(L)与氯合(meso-四-间甲基苯基卟啉)铁(Ⅲ)的轴向配位反应.用光谱法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求得(m-CH3)TPPFe(Ⅲ)Cl+L=(m-CH3)TPPFe(Ⅲ)Cl·L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和摩尔熵.同时,对反应的动力学与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也研究了反应物和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并讨论了取代基及轴向配体对铁卟啉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酞菁(H_2TAP)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朱志昂,卜显和,刘月霞(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PaulG.Gassman(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关键词酞青,XPS,C1s电子结合能,N1s电子结合能酞菁及其金属配合物作为叶绿素,血红素的?..  相似文献   
5.
手性不对称Salen Ni配合物的模板法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过渡金属镍(Ni)作为金属模板合成了2个未见报道的手性不对称Salen Ni配合物,该法具有反应步骤少、纯化处理简单、产率高的显著优点。用1H NMR、FTIR、UV-Vis、CD光谱及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证明该模板合成法的可靠性。此外,对该法合成的手性不对称Salen Ni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的性质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配体(H3L)及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主体).通过研究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及氨基酸酯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这些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 >K(2-MeIm) >K(2-Et-4-MeIm).主体对氨基酸酯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LeuOCH3) >K(ValOCH3) >K(AlaOCH3) >K(SerOCH3),配位数均为2.主体与D、 L型氨基酸酯分子识别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对映选择性下降.实验发现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 CD光谱的研究结果也反映了主体对不同客体识别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二氯甲烷溶剂中咪唑(Im)与氯代(对位取代四苯基)卟啉铁(Ⅲ)[Fe(p-X)TPPCl,X=Cl,H,CH3,OCH3]的轴向配位反应(1)进行了研究.用光谱法测得了反应(1)的平衡常数,并对反应物和产Fe(p-X)TPPCl+2Im⇔[Fe(p-X)TPPIm2]+Cl-物的电子光谱、FeHTPPCl和[FeHTPPIm2]+Cl-的电子自旋共振谱和穆斯堡尔谱进行了测量.研究了取代基效应和轴向配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和圆二色光谱法,对手性锌卟啉化合物(ZnP)与4种咪唑类小分子的轴向配位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的热力学数据和圆二色光谱的实验结果显示,配位常数按K(2-MeIm)>K(Im)>K(N-MeIm)>K(2-Et-4-MeIm)的顺序依次减弱,咪唑类配体的轴向配位能力按2-Et-4-MeIm<N-MeIm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标题配合物[Pb(TLA)·NO3]·NO3(TLA=三(2-(6-甲基吡啶基)甲基)胺,对其红外光谱及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如下:a=10.234(2)?,b=15.347(3)?,c=15.395(3)?,β=99.93(2)°,V=2382(2)?3,Z=4  相似文献   
10.
使用BeckmannDU-8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以氯合四-间三甲苯基卟啉铁(Ⅲ)(FeTMPCl)为催化剂,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为氧化剂,咪唑(I_m)、2-甲基咪唑(MeI_m)、2-乙基-4-甲基咪唑(EMI_m)为轴向配体,催化β-胡萝卜素(β-cte)氧化分解为维生素A的动力学规律,提出了反应机理,研究了温度、催化剂浓度、氧化剂浓度及轴向配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用Gauss-Newton-Marquardt方法求得各基元反应的有关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