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数理化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外波段CH2I2分子的光解离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研究CH2I2分子在277—305nm范围内若干波长处的光解离动力学.通过同一束激光经(2+1)共振多光子电离(REMPI)过程探测光解碎片I(2P32)和I(2P12),得到了不同激发波长处的离子速度分布图像,从而获得CH2I2光解产物的能量分配和角分布.实验发现,碎片CH2I自由基有很高的内能激发,约占总可资用能的80%,该能量分配可以较好地用冲击模型来解释.实验还发现,产物I(2P32)和I(2P12)具有很不相同的平动能分布,结合所得到的碎片能量分配和角分布,我们对碎片I(2P32)和I(2P12)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CH2I2分子电子激发态的绝热和非绝热解离决定了碎片的平动能分布. 关键词: CH2I2 离子速度成像 绝热和非绝热解离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灵敏度的氢原子里德堡飞渡时间谱方法研究了 F H_2→HF H 反应碰撞能在5.02kJ/mol 下的交叉分子束反应态态散射动力学.所有在时间飞渡谱中被观测到的谱峰可以归属为 HF 产物的振转态结构.还观测到了明显的 HF(v’=3)前向散射,以及少许的 HF(v’=2)前向散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亚硝酸甲酯分子(CHa0NO)的光解动力学研究十分活跃{‘5],主要集中在紫外激光的单光子解离的机理,光解过程的矢量相关性质和光解产物的态分布.CH30NO分子的解离能D。(CH30-NO)=174kJ·mol‘,若单从能量上看,人<689。的光就能使其解离,但人>400urn的光解离研究还未见报导.*H30*0分子在人>40onm的强激光场下是充电离还是先解离,是单光子解离还是多光子解离,以及通过哪个电子态解离都不清楚.时间飞行质谱不仅具有质量分辨率高、范围宽,而且响应快,因此适合做光解光电离过程初生态产物的探测.特别是时间飞…  相似文献   
4.
运用高分辨的H/D原子里德堡标记飞行时间谱方法,研究了F+HD→HF+D反应在5.43~18.73 kJ/mol十个碰撞能下的动力学过程. 获取了产物振转态分辨的微分截面. HF(v′=2)前向产物的强度随着碰撞能的增大而降低,表明随着碰撞能的增大共振贡献减弱. 当碰撞能高于HF(v′=3)产物的阈值能量时,观察到了该产物的前向散射峰. 分析了总能量在产物振动、转动和平动中的分配以及HF产物的振动分支比随碰撞能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分辨的H原子里德堡标记飞行时间谱方法, 研究了F+HD→DF+H反应在碰撞能为8.19~18.98 kJ/mol的动力学过程. 获取了产物振转态分辨的微分截面. 在低碰撞能,DF产物主要为后向散射;随着碰撞能的增加侧向散射产物增强. 除了后向和侧向散射产物,还首次观察到了该反应中的DF(v′=4)前向散射产物. 随着碰撞能的增加,DF(v′=4)前向散射产物逐渐增强. 分析了总能量在产物振动、转动和平动中的分配随碰撞能以及散射角的变化;获得了DF产物的振动分支比随碰撞能的变化关系. 同时也对DF(v  相似文献   
6.
戴东旭  吴国荣  杨学明 《物理》2006,35(7):543-545
文章描述了高里德伯态氢原子与氘分子(D2)散射的近期研究结果。实验研究表明,在高里德伯态氢原子与D2的散射中,非弹性散射和化学反应散射都是重要的。在非弹性散射过程中,氘分子的核自旋是守恒的。反应散射结果说明,高里德伯态氢原子与氘分子的散射动力学和质子与氘分子的散射动力学是非常类似的.这一结果表明,费米的独立碰撞模型在态-态散射动力学的层次上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研究CF3I分子光解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套离子速度成像系统,这套系统通过采用最新的“速度映像”技术克服了离子源空间分布对速度分辨率造成的模糊。利用这套系统得到了CF3I在277nm附近光解反应产物I^*(^2P1/2)和I(^2P3/2)的速度和角度的高分辨率分布,首次利用重构的I(^2P3/2)碎片三维空间速率分布揭示了其两个不同的解离通道。  相似文献   
8.
搭建了一套研究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超快激发态电子动力学和光化学动力学的飞秒双光子光电子能谱仪. 该装置将半球形电子能量分析仪和成像技术相结合,同时测量光电子的能量和角度分布.通过Mach-Zehnder干涉仪测量时间分辨的双光子光电子能谱获得超快激发电子态的动力学信息. 这一功能在Cu(111)上得到了证实. 另外还发展了一个通过实时测量双光子光电子能谱来研究表面光化学的方法,并成功应用到CH3CH2OH/TiO2(110)体系. 研究表明,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研究光诱导的表面激发共振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时双光子光电子能谱和时间分辨双光子光电子能谱技术分别研究了乙醇在该表面光催化解离的动力学和超快电子动态学过程. 通过测量与乙醇光催化解离相关的电子激发态随时间的演化,发现这个反应满足分型动力学. 乙醇在还原性TiO2(110)上的光催化解离比在氧化性表面快,这归结于缺陷的存在降低了反应能垒. 这样一个反应的加速过程很可能是与缺陷电子相关的. 通过干涉双脉冲相关的测量,得到了乙醇-TiO2界面电子激发态的超快动态学. 与甲醇的情况类似,这个电子激发态的寿命为24 fs. 激发态的出现为TiO2和它周围环境的电子转移提供了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双光子光电子的方法探测了TiO2(011)-(2×1) 和TiO2(110)-(1×1)表面的光催化氧化甲醇的性质. 在吸附了甲醇的二氧化钛(011)和(110)界面处探测到了一个费米能级以上2.5 eV的电子激发态,该电子激发态可作为测试二氧化钛界面还原性的探针使用. 利用此探针在甲醇/TiO2(011)-(2×1)和甲醇/TiO2(110)-(1×1)界面探测到了一个随光照时间的电子激发态信号变化,这一变化可以归于光催化生成的表面羟基对界面还原性的影响. 由此得出的光催化氧化甲醇的速率TiO2(110)-(1×1)比TiO2(011)-(2×1)快了大约11.4倍. 这可能由于表面原子结构排布的原因不同. 本工作不仅介绍了一个利用双光子光电子能谱探测到的甲醇/TiO2界面电子结构的细节特征,还揭示了表面结构对二氧化钛光反应性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