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数理化   7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分子识别应用于纳米材料组装中的研究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利用分子识别实现纳米材料的组装及可控组装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三甲基硅化合物在阳离子引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甲基硅化合物在阳离子聚合引发反应中的应用,对两类三甲基硅化合物(三甲基硅酯和三甲基硅卤化物)及其阳离子引发体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膜表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OP 10混合乳化剂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 (FMA8)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 甲基丙烯酸 (MAA)共聚乳液 .通过DSC、FT IR、1 H NMR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 .采用JZHY 180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共聚乳液膜表面的性质 ,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物中全氟单体含量的增加 ,共聚物膜的表面能显著降低 ,当全氟单体的含量达到 2 5wt %时 ,其表面能降低到 19 74mJ m2 .X ray光电子能谱(XPS)对共聚物表面原子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 ,共聚物表面氟的含量远高于其平均含量 ,证明了含氟基团的趋表现象 .经退火处理 ,共聚物膜表面的氟含量增加 ,表面自由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聚苯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聚苯胺/无机物复合材料和聚苯胺/有机高聚物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性能特征,并展望了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在乳液聚合中,传统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它们容易在漆膜中发生迁移,最终降低涂膜的耐水性;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可以较好的避免表面活性剂的解析及其在膜中的迁移.其中,聚氨酯类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优异的耐寒性、弹性、高光泽以及其软硬度可随温度变化,耐有机溶剂性好等优点, 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合成以及应用的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邓建国  彭宇行 《化学学报》1998,56(10):1032-1036
研究了以三氟甲基磺酸三甲基硅酯[(CH~3)~3SiOSO~2CH~3,TMSOFf]为主引发剂,TiCl~4为共引发剂的复合引发体系对1,3-戊二烯(PD)的聚合行为。TMSOTf/TiCl~4复合体系引发PD不但比单独的TiCl~4引发具有更高的引发活性,而且提高了聚合物分子量,能把聚合反应速率提高8.8倍,把聚合物的收率从TiCl~4引发的62.5%提高到95%以上。对该复合体系聚合PD的动力学,反应机理所作的研究表明:TMSOTf和TMSOTf/TiCl~4都是通过它们与体系中残存水通过水解生成的质子酸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属一级反应。在该体系中加入酮类后,产率和分子量均降低,但均随着酮类的位阻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活性聚合是连锁聚合反应体系中链转移和终止反应速率为零时的特殊反应类型,表现活性聚合和准活性聚合则是链转移或终止反应未被完全消除而又具有活性聚合特征的两类聚合反应,是非活性聚合向活性聚合过渡和逼近时的两种聚合反应类型。本文对活性聚合、表观活性聚合和准活性聚合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Cationic polymerizations of 1,3-pentadiene (PD) initiated by trimethylsilyl chloride (TMSCl) incombination with TiCl_4 were carried out in n-hexane at 30℃. The yield of polymer was greatly increased bythe addition of TMSCl, indicating that the TMSCl/TiCl_4 combination is an efficient initiating system for PDcationic polymerization.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TMSCl gave rise to a drop i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the polymer. Kinetic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initiated by TMSCl/TiCl_4 is 4.5 times fasterthan that induced by TiCl_4 alone. Various ethers were used to mediate the TMSCl/TiCl_4 initiating system.Adding diphenyl ether could increase both the yield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olymer. Structural evidenceillustrates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is indeed initiated by TiCl_4 in combination with HCl resulting fromhydrolysis by adventitious water.  相似文献   
10.
自振荡高分子是基于Belousov-Zhabotinsky自振荡反应(BZ反应)设计的一类新型智能高分子,其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在相对封闭且无外界刺激的BZ反应溶液中发生自主、可逆和循环的变化。本文从概念、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及潜在应用4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自振荡高分子,其中重点结合自振荡高分子的化学结构设计与物理结构设计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归纳了目前已成功制备的具有不同化学结构或物理结构的自振荡高分子或凝胶,阐述了不同的设计方法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最后介绍了自振荡高分子在自动运输智能表面、凝胶机器人、自主转动马达等方面的设计实例,并分析了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