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数理化   9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将纳米材料引入到滴定分析法中,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了带负电荷的纳米金,然后,以纳米金为吸附指示剂,利用纳米金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建立了检测氯离子的新型法扬司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在毫摩尔级可准确测定氯离子,并且废液可通过配位反应、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将金和银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成本并减少污染。通过本实验的实践,使学生接触到学科的前沿领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推动绿色化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先讨论了带电体在复合场中做部分圆周运动时,其速率与加速度大小的变化分别满足何种规律,以及如何求解它们的值;然后,先分析带电体的运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而给出周期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孔径均匀、可控的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筛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变传统的由非良溶剂致孔合成大孔吸附树脂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孔径均匀且具有筛分作用的新型吸附树脂,通过改变起始共聚物的交联度,可以调控树脂的孔径.混合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分子尺寸不同的苯酚、芦丁、人参皂甙Re具有明显的筛分分离效果.在苯酚与芦丁的混合样品及苯酚与人参皂甙Re的混合样品中,小分子苯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44和73.09.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各种范德瓦耳斯气体在同一条确定直线过程中的温度转换点和吸放热转换点进行求解,随后绘制出温度以及吸放热特性对斜率和体积的依赖关系三维图,最终找到了影响温度和吸放热转换点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元件组装方法合成了Cu4(HL)4·2H2O簇合物(H2L=N-乙氧羰基-N’-o-硝基苯基硫脲)。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确定了簇合物及其相应组装元件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并对簇合物的电催化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簇合物由4个Cu(Ⅰ)以M-M键构成簇核,4个硫脲配体分别以硫羰基硫原子和氮原子配位于Cu(Ⅰ)构成簇合物配位结构,DPV分析显示该簇合物对O2具有较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7.
张金荣  石娟 《物理通报》2013,(10):78-81
利用物理仿真实验室模拟了绳系小球系统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首先分别将小球从A,C点静止释放,获取了小球的速率与加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分析原因,总结规律,随后通过不断改变小球静止释放的位置,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得出小球做部分圆周运动的条件,最后计算出小球从直线到圆周运动的临界位置以及在该位置所损失的机械能.  相似文献   
8.
以元件组装方法合成了Cu4(HL)4·2H2O簇合物(H2L=N-乙氧羰基-N′-o-硝基苯基硫脲)。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确定了簇合物及其相应组装元件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并对簇合物的电催化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簇合物由4个Cu(I)以M-M键构成簇核,4个硫脲配体分别以硫羰基硫原子和氮原子配位于Cu(I)构成簇合物配位结构,DPV分析显示该簇合物对O2具有较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负载金属离子的磺酸型树脂在水、乙醇、乙酸乙酯、正己烷等不同介质中对苯酚、o-苯二酚、m-苯二酚、p-苯二酚、联苯三酚、间苯三酚等酚类成分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负载了铜离子的树脂 (D72-Cu2 ) 在正己烷中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较弱,而对o-苯二酚、m-苯二酚、p-苯二酚、联苯三酚、间苯三酚等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且随着羟基的数目和空间位置的不同,对上述酚类成分表现出明显的吸附选择性.因此,应用这种具有配位吸附作用的树脂对非水体系中的酚类成分进行吸附分离是可行的,且有望进一步研究将其用于对某些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