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数理化   5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银溶胶对2种卟啉化合物——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卟啉(简称T(4-HP)P)和5-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HPTPP)的荧光猝灭行为,在5.0×10~6mol/L的T(4-HP)P,HPTPP溶液中分别加入1.5×10~(-4)mol/L的银胶后,两者的荧光猝灭效率都达90%以上,通过荧光猝灭曲线求得这2种卟啉与银胶之间表观作用常数分别为3.16×10~4(mol/L)~(-1),2.79×10~4(mol/L)~(-1),文中还讨论了银胶对T(4-HP)P,HPTPP荧光猝灭过程的动力学及2种卟啉分子与银胶之间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In this paper, the nanosecond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a and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of Hypocrellin A(HA) are examined in solvents of varying polarity. There are three absorp-tion bands in dilute HA solutions: Ⅰa, Ⅱa are defined as the triplet-triplet absorption ofHA, the band Ⅲa is supposed to be the absorption of the solvent--sepatated ion pair (SSIP).In more concentrated solutions, only the absorption of SSIP was observed. The effects ofsolvent polarity on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HA and the effectof oxygen on the intensities of the fluorescence of HA are discussed. Then a reasonablemechanism for the photolysis of HA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3.
The covalently -(CH2)10- linked eosin-butylviologen compound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of eosin ester and butylviologe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addition of cyclodextrin or amylose into the solution of linked compound on the system have been studied by the absorption spectra,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life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is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intermolecular one.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inclusion complex, the process of 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was changed after adding cydodextrin or amylose.  相似文献   
4.
ESR方法检测竹红菌素的半醌负离子自由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顺磁共振波谱检测到通过竹红菌素的光诱导还原和基态竹红菌素跟脂肪胺的电子转移两条途径所得到的自由基信号, 并由电化学还原得到同一自由基, 确认它为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竹红菌素溶液中加入芳香胺观察不到ESR信号。它的3,10位上与醌基相邻近的羟基离解以后, 无论在基态还是在激发态都观察不到ESR信号。此外, 还从吸收光谱观察到半醌负离子自由基吸收以及竹红菌素跟脂肪胺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报道了沉积在 Sn O2 导电玻璃基片上的 5 ,1 0 ,1 5 ,2 0 -四 -(4 -十六烷基吡啶基 )卟啉 [TC16 Py P(4 ) ]LB膜的光电性质 [1] .结果表明 ,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电子给体和受体时 ,由于超敏化作用 ,样品光电效应明显增强 .在研究其它 LB膜时 ,我们发现将两亲性卟啉分子 A与等物质的量憎水性化合物 B一起拉膜时 ,有可能得到一一对应的混合 LB膜[2 ] .如果 A和 B分别为电子给体和受体 (反之亦然 ) ,A和 B之间应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将这种混合 LB膜沉积在基板上 ,可能表现出新的电子与光学性质 ,从而得到具有多种功能的新材料 .本文…  相似文献   
6.
The photooxidation of diphenylamine in acetonitrile and methanol using Hypocrellin A as sensitizerwill b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s in the two solvent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were investigated. In acetonitrile, diphenylamine was oxidized by singlet oxygen to formN-phenyl-p-benzoquinonimine. In methanol, N-phenyl-p-benzoquinonimine was produced predominantlythrougth a mechanism irrelevant to singlet oxygen. A small amount of diphenylamine reacted with methanoland singlet oxygen to give a novel product: N-phenyl-2-methoxy-p-benzoquinonimine.  相似文献   
7.
8-甲氧基呋喃并[3′,2′∶6,7]香豆素(8-MOP,1)与长波紫外线配合,对治疗银屑病有很好的疗效,曾引起医药、生物、化学界对其光治疗机理的广泛研究。Song等认为这与1和DNA中的碱基光环合加成反应有关,但反应究竟是经由1的激发三线态还是激发单线态至今尚未确证。本文报道1与环已烯(2)和庚烯-1(3)的光环合加成反应,并鉴定了它们的加成产物,发现加成发生在1的3,4位双键上。通过猝灭实验和动力学测定,表明反应是经由激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竹红菌素自敏光氧化反应的机制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竹红菌素通过自敏光氧化反应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它可以放出1O2回到母体化合物,也可以转化为稳定的氧化产物,我们用活泼的单重态氧的接受体捕获到了体系中放出的1O2,用吸收光谱的变化证明过氧化物回到了母体化合物。文中还用猝灭实验证实此自敏光氧化反应除涉及1O2机制外,还有其它机制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在竹红菌甲素的光敏氧化反应中, 原初反应产生了^1O2、O2和H2O2,在一些还原性底物(5-羟基色氨酸、色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等)的存在下, 体系中形成的O2量大大增加。证明了体系中的^1O2是通过三重态的竹红菌甲素和基态氧进行能量传递形成的, O2是体系中的竹红菌甲素负离子自由基和基态氧进行单电子转移的结果, H2O2是体系中存在的竹红菌甲素二价负离子还原基态氧的产物。在一些底物存在下, 次级反应产生了.OH。我们也发现竹红菌甲素具有弱的抽氢能力而生成一些有机自由基, 这些有机自由基的形成促进了各种活泼态氧的相互转化, 因此我们认为竹红甲素的光敏氧化是各种活泼态氧和一些有机自由基综合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闪光光解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和色氨酸的相互作用.通过猝灭实验、氘代效应和溶剂效应探讨了竹红菌甲素敏化的色氨酸光氧化机制, 证明该反应是以单重态氧过程为主, 并辅以电子转移的机制. 另外,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发现底物浓度、溶解氧浓度、溶剂的性质和溶液的PH值均对反应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