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纳米金修饰电极为固定基质,建立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将核酸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为信号探针,通过碱基互补识别作用将其捕获到适配体修饰的电极表面,此时可获得明显的电信号。当赭曲霉毒素A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后无法成功捕获金属有机框架,从而导致电信号降低。在0.1~5.0 nmol/L范围内,赭曲霉毒素A浓度与电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3 nmol/L。该方法可成功用于红酒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并有望用于食品中多种有害物质的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2.
以石墨烯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片与石墨烯量子点之间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构建了一种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荧光检测新方法。MnO2纳米片使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淬灭,而茶多酚能与M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还原成Mn^2+,使体系荧光恢复。茶多酚含量与荧光强度增量在20~750μg/mL范围内成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F=1.0574c-114.9,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36。将该方法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检测,结果与国标法接近。方法有望应用于食品中其它抗氧化物质的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3.
建立基于半胱氨酸调控量子点合成的新型荧光传感器用于Cu^(2+)的快速、灵敏检测。以半胱氨酸为稳定剂,可在室温条件快速原位合成水溶性的荧光量子点。通过Cu^(2+)催化半胱氨酸氧化而抑制量子点的生长。由于催化形成的胱氨酸产物失去有效的稳定作用,导致合成的量子点数量减少,从而实现Cu^(2+)的荧光检测。在5~400 nmol/L范围内,Cu^(2+)浓度与荧光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 nmol/L。该传感器对Cu^(2+)具有良好选择性。用于闽江水中Cu^(2+)的测定,结果与ICP-MS方法接近。所建立的传感器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及快速等优点。整个传感过程在15 min内即可完成。因此,在其它多种目标分析物的间接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