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数理化   16篇
  201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含温度推广的Thomas-Fermi模型讨论了"热核"和核物质的激发能、熵和自由能等热力学函数的温度依赖特性.确定了有限温度下核物质的状态方程,并进而计算了液气相变的临界温度及其对核物质不对称度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克炎  夏克定 《中国物理 C》1990,14(11):1007-1013
本文导出了手征介子-夸克Soliton的量子涨落方程,并计算了介子-Hedgehog重子的散射相移.我们发现:手征介子-夸克模型(CMQM)对涨落是稳定的,并有共振态出现,其共振宽度与实验值符合较好,但共振能量仅是实验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从壳模型和生成坐标方法(GCM)出发给出了j3体系的解. GCM在同时考虑了所有可能的费米子和玻色子收缩后能够得出与壳模型完全一致的严格解. 因此有理由预期在处理核内玻色和费米自由度之间的耦合时, GCM是一种有效的微观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生成坐标方法(GCM)~([1]_α)考虑集体3~-态与非集体粒子空穴对(ph)_(l~ )耦合模型计算了铅(208)3~-集体态的电四极矩Q_([3~-])、电八极约化跃迁几率B(E3)和跃迁密度ρ_(3~-)~(tr)随核的径向距离r的变化曲线。结果是:Q_([3~-])=-0.098eb,B(E3)=38w.u.。计算中没有像通常那样假设一个有效核子电荷而是在GCM框架下考虑核心激发进行微观计算,其结果与实验符合,说明GCM能够对核元激发的耦合作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生成坐标方法(GCM)[1]探讨了208Pb核表面多极振荡对1+态M1跃迁影响的问题. 计算结果表明集体性最强的八极振荡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生成坐标方法(GCM)探讨了~(208)Pb核表面多极振荡对1~ 态M1跃迁影响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集体性最强的八极振荡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不同的两体力对Pb208的1-态及其E1跃迁做了粒子空穴计算,对Hg200、Pt194、W184等核,以BCS波函数为基矢也做了同样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在总的趋势上是相符的。此外,计算指出了低l组态的E1跃迁从巨共振的退耦合和低能处的自旋-同位旋振荡以及表明了自旋轨道耦合力对矮共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从克模型和生成坐标方法(GGM)出发给出了j~3体系的解,GCM在同时考虑了所有可能的费米子和玻色子收缩后能够得出与壳模型完全一致的严格解。因此有理由预期在处理核内玻色和费米自由度之间的耦合时,GGM是一种有效的微观方法。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具有D-π-A体系的有机分子:3-(4,5-二苄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烯-2-亚基)萘吡喃酮,通过UV-vis,1H NMR,13C NMR,TOFMS和IR确定了其结构.初步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和热稳定性.运用Gaussian 03量子化学程序包,采用密度泛函(DFT)B3PW91的方法优化了其基态几何结构,得到的几何参数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着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有较好的荧光性质,为寻找新的发光材料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复合核机制,计算了裂变道开放前Th232,U238中子俘获截面。探索了光学模型、辐射宽度、统计涨落因子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