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数理化   2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螯合树脂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在无机、冶金、分析药物、催化、海洋化学、放射化学、环境保护各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1-3]。我们曾以酚醛树脂为大分子骨架与多胺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螯合树脂并对其结构及对多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探讨[4,5]。本文则以线型环氧酚醛树脂为大分子骨架、多乙烯多胺为固化剂,制备了五种不同氮含量的氨基环氧酚醛螯合树脂,并考察其对金属离子Hg2+的吸附性能。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NicoletMAGNA IR550(SeriesII)红外分光光度计,SHA-C水浴恒温振荡器,PE200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甲醛-苯氧乙酸树脂对重金属离子铅、镉、汞的交换性能,并考察了温度、pH值、浓度等因素对交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等温交换过程均符合Langmuir交换等温式,交换受液膜扩散控制;其交换容量可分别达1.85mmol/g、1.73mmol/g、1.13mmol/g。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退火技术寻找了一类新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吡啶基胺类配体分子的优势构象,用分子力学方法进行了结构优化,再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中的AM1方法进一步优化,并做了电子结构计算.用计算所得物化参数对配体亲和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化合物pKi值与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吡啶基所带总电荷(Qp)及分子构象相关.根据计算结果对该类化合物与受体的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多胺型螯合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含有三乙烯四胺功能基的酚醛树脂(FQ—34)对Cu2 、Ni2 ,Zn2 、Co2 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等过程。结果表明,液膜扩散是吸附的主控步骤,可用G.E.Boyd膜扩散方程来描述;等温吸附属单分子层吸附,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描述。同时,还对吸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以“发现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提出了基于学生为中心和产出导向的有机化学“三段式”教学法,并在糖类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章节中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三段式”教学法对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酚醛型苯基硫脲树脂对Pt4+、Pd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螯合树脂是一类具有螯合功能基,能从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有选择的捕集、分离特定金属离子的功能高分子。含N、S、O配位原子的螯合树脂对贵、重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吸附选择性。利用螯合树脂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聚氯乙烯为原料依次与四乙烯五胺、CS_2和ClCH_2COONa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含N、O、S的N-硫代酰基硫乙酸功能化三乙撑四胺交联聚氯乙烯螯合树脂,树脂结构经红外分析和元素分析表征. 探讨了在不同pH值、Hg~(2+)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下合成树脂对Hg~(2+)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螯合树脂对Hg~(2+)有较快的吸附速率,pH值约为2.0时,树脂对Hg~(2+)的吸附效果最好,随温度升高吸附量逐渐增大. 温度在35 ℃、Hg~(2+)起始浓度为17.66 mmol/L时,树脂对Hg~(2+)的吸附量可达3.330 mmol/g. 树脂对Hg~(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 用0.2 mol/L HNO3-10%硫脲对吸附后的树脂进行洗脱,脱附率达99.20%.  相似文献   
8.
磁性功能化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萍  关若飞  王妮 《应用化学》2006,23(9):1037-0
磁性功能化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环氧酚醛树脂;螯合;金属离子;溶胀;吸附容量;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新型多胺模板树脂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及动力学;模板树脂;吸附容量;吸附动力学;染料  相似文献   
10.
刘春萍  刘刚  刘希光  刘冰  孙林 《化学教育》2014,35(16):35-37
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改革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实验考核以竞赛模式进行,评价标准准确量化。教学实践证明,实行该考核办法和评分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个公平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