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数理化   5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黄海冷水团理论模式解揭示:冷水团的形成主要是北黄海洼地之上的过冬水体,由于入春以后海面不断增温,热量自表层向深层不断传递的结果.在冷水团成长期(6—7月),非线性垂直对流和平流效应不断增强,逐渐和由表及底增温的热扩散效应取得平衡,从而导致强温跃层和侧向锋面的形成.与此同时,三维热生密度环流相应而生;在冷水团整个成长期,水平密度环流始终呈气旋型的,而垂直环流则经历了由冷中心为下降流、边缘为上升流过渡到冷中心为上升流、边缘为下降流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将一种新型的CuMn催化剂用于由合成气合成甲酸甲酯和甲醇,该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和甲酸甲酯选择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合成气压力及催化剂制备方法等对合成甲酸甲酯和甲醇的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在反应条件下,产物收率最高达60.10g/(L·h),产物甲酸甲酯的选择性很高。用BET、XRD及XPSAuger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的比表面、晶相组成以及铜、锰在催化剂中的价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原位氧化还原沉淀水热合成法制备LixMn2O4尖晶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Mn2O4尖晶石是新一代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1], 其合成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影响很大[2].常规合成大多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 此法具有反应温度高, 反应时间长, 容易产生缺陷和产物不纯净等缺点, 导致所合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较差. 目前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电池正极材料Li xMn2O4尖晶石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文在常规水热合成法的基础上采用原位氧化还原沉淀水热合成法 [3]制备前驱物, 该法合成条件更温和, 而且使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  相似文献   
4.
吴玥  刘兴泉  张峥  赵红远 《物理化学学报》2015,30(12):2283-2290
以氢氧化锂、乙酸锰、硝酸镁和钛酸丁酯为原料, 以柠檬酸为螯合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价镁离子与四价钛离子等摩尔共掺杂的尖晶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9Mg0.05Ti0.05O4. 采用热重分析(TGA), 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包括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测试)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780℃下煅烧12 h 得到了颗粒均匀细小的尖晶石型结构的LiMn1.9Mg0.05Ti0.05O4材料,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在室温下以0.5C倍率充放电, 在4.35-3.30 V电位范围内放电比容量达到126.8 mAh·g-1, 循环50 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为118.5mAh·g-1, 容量保持率为93.5%. 在55℃高温下循环3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11.9 mAh·g-1, 容量保持率达到91.9%, 远远高于未掺杂的LiMn2O4的容量保存率. 二价镁离子与四价钛离子等摩尔共掺杂LiMn2O4, 改善了尖晶石锰酸锂的电子导电和离子导电性能, 使其倍率性能和高温性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淑华  何泽珍  刘兴泉 《合成化学》2004,12(4):369-371,J003
用高温固相反应和氧化还原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并对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考察。结果显示,氧化还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较高温固相法好。  相似文献   
6.
合成气低温液相催化制甲醇和甲酸甲酯铜基催化剂体系研究 Ⅰ.氯化亚铜催化剂体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在低温、低压和浆态反应条件下,由合成气一步直接合成甲醇和甲酸甲酯(MF)的反应和催化剂。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各的Cu基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和甲酸甲酯选择性。采用络合沉淀法(CP)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MF选择性。温度和压力对催化剂的活性和MF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影响。Cu-Cr催化剂的活性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其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尿素为络合剂,氢氧化锂、醋酸锰等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获得颗粒均匀的尖晶石LiMxMn2-xO4(M=Li,Na,T1)前驱物,然后将前驱物在600℃~700℃间煅烧4h后获得最终产物.实验主要考察了掺杂元素的离子半径和M-O键离解能对产物LiMxMn2-xO4充放电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煅烧温度对材料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元素的离子半径与被取代元素的离子半径越接近则掺杂后的材料越稳定,而M-O键离解能的影响则很小.实验发现LiNa0.02 Mn1.98O4的综合性能最佳,该样品在室温0.2C倍率的首次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07 mAh·g-1,且不可逆容量衰减小,电池循环20次后容量只衰减了约2.8%.  相似文献   
9.
以醋酸锰、氢氧化锂和三氧化二铟为原料,以柠檬酸为配位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In的尖晶石LiMn2-xInxO4(x=0,0.01,0.02,0.05),采用XRD、SEM对目标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CV)以及交流阻抗(EIS)谱测试对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表征,考察了不同In掺杂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n掺杂量为1%时,LiMn1.99In0.01O4样品具有纯的尖晶石锰酸锂结构,在0.5C和3.4~4.35 V电压范围条件下,LiMn1.99In0.01O4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19.9 mAh.g-1,经过1C 30次,2C 30次,再0.5C 5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4.9%,显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掺杂1%的In的样品比未掺杂的样品具有更优的高温循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0.
尖晶石LiMn_2O_4高温电化学容量衰减及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高温下尖晶石LiMn2O4容量衰减的原因、机理研究和改进它的高温性能的方法以及目前的进展,且指出了可能的提高它的高温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