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理化   16篇
  202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俊  冯双久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Z1):144-147
研究了Pr掺杂Bi2Sr3Co2O9+δ体系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发现随着体系中Pr掺杂量的增大,内层电子结合能有缓慢增大的趋势,但掺杂量达到0.6时,测得的电子结合能减少0.4 eV左右,与分析材料中费米能级变化引起的结合能变化趋势相反.考虑到掺杂量达到0.6时,材料发生金属-绝缘体转变,所得到的表观结合能减少可能是绝缘体样品相对于样品底座存在正的电势差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测量了千赫兹范围内超导掺Pr系列的Bi2Sr2Ca1-xPrxCu2Oy单晶从液氮温度至室温的微结构弛豫谱,发现该样品在120K附近存在一个损耗峰P.该峰的强度先随Pr含量x的增加而变大,但到达x~0.11-0.17之间时,出现最大值,而后又随x的增加而减小.这种行为与超导转变温度Tc与x的关系一致,这表明该峰与超导机制密切相关.文中还对该峰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冯双久  徐政 《物理》1996,25(5):273-278
考虑到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与传统超导体磁性质之间的不同之处,文章从不可逆线的解释,Anderson模型的一种修正方案以及对S-T关系曲线的解释等三个方面对高温超导体的磁通动力学行为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冯双久 《光谱实验室》2004,21(3):436-438
通过Raman散射声子谱研究了Pr掺杂对Bi2212体系顶点氧振动频率的影响,发现掺杂导致振动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分析表明体系中BiO双层收缩是导致声子发生软化的主要原因.结合体系的结构特征,从能量关系角度上讨论了BiO双层随掺杂发生收缩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输运测量得到了磁场垂直于晶体c轴时Bi2212单晶的不可逆线,发现在2 T附近发生变化趋势的改变,表明Josephson涡旋物质在此处可能存在相变或渡越行为.采用涡旋弯折扩展模型,分别讨论了低场/高温和高场/低温区域的不可逆线的表达式,并采用这些表达式很好拟合了实验得到的对应区域的不可逆线.  相似文献   
6.
测量了 Bi2 Sr2 Ca Cu2 O8+δ单晶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根据 Bean临界态模型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钉扎力密度 FP 对磁场的依赖关系 ,发现在不同温度下的钉扎力密度可以标度在同一条曲线上。标度函数和最大钉扎力所对应的磁场与不可逆场 Hirr的比值都表明 Si2 Sr2 Ca Cu2 O8+δ单晶在磁通玻璃态的钉扎机制主要是正常相面钉扎。  相似文献   
7.
La1-xSrxMnO3氧化物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频率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La1-xSrxMnO3(x=0,0.2,0.4,0.6)氧化物多晶样品,样品粉料的平均粒径为70nm左右。对不同Sr含量的样品磁导率μr(μr=μ'r+iμ"r)和介电常数εr(εr=ε'r+iε"r)的频谱(50~1800MHz)的研究表明,不掺Sr时,LaMnO3氧化物的复磁导率不随着频率变化,其实部近似为0.8,而虚部近似为1.0,复介电常数却随着频率增加而单调下降,实部从33降到19,虚部从65降到5。掺入Sr后,复磁导率和复介电常数频谱曲线都为典型的弛豫型谱线,磁导率的共振频率随着掺杂增加从1420MHz减小到810MHz,而复介电常数的共振频率却随着Sr含量增加从231MHz增加到580MHz,并对相关动态磁化和电极化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具有不同氧含量的Bi2Sr2CaCu2O8 δ单晶超导临界温度的各向异性,通过测量沿ab面和c轴的电阻率发现,在轻欠掺杂到过掺杂区域,单晶沿ab面和c轴的Tc值是比较接近的,但在重欠掺杂区,沿ab面的Tc值比c轴的Tc明显高,从平衡态的相位涨落模型可以得到,由于涨落效应对 c轴的临界电流密度的压制作用比对ab面的要强,导致了Tc的各向异性,但这种模型无法解释重欠掺杂超导体中ab面和c轴的Tc如此大的差别,我们认为重欠掺杂超导体中的相位涨落行为不同于其他掺杂超导体中的行为,实验和理论上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The magnetic field provided by magnetized SrFe12O19particles in FeSi/SrFe12O19composites is used to replace the applied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which successfully reduces the magnetic loss of the composites with minor reduction of permeability.This magnetic loss reduction mainly comes from the decrease in hysteresis loss,while the eddy current loss is basically unaffected.The hysteresis loss reduction in magnetized composites is believed to be due to the decrease in domain wall displacement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the average magnetic domain size in a DC magnetic field.Th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magnetic loss of soft magnetic composites with wide application potential,and there is no problem of increasing the cost and the volume of the magnetic cores.  相似文献   
10.
本利用X射线衍射、电阻率测量等实验手段对Rul-xSbxSr2Gdl.4Ce0.6Cu2O10-δ(Ru1222)体系的结构和正常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b掺杂明显抑制超导电性,这可能是由于Sb掺杂引起体系无序度增加,另一方面,Sb在Ru位的掺杂可加剧RuO6八面体的变形,从而使CuO2面的空穴载流子被磁捕获或磁散射的程度增加.Sb掺杂导致载流子被无序散射和磁捕获或磁散射,这些都会阻碍载流子的运动,使载流子局域化.样品在铁磁转变点温度以下的正常态电阻率可由可变程跃迁模型很好地描述.发现局域化长度随着掺杂而降低,这表明空穴局域化程度随着无序度的增加而提高.样品在铁磁转变点温度以上的正常态电阻率可由小极化子跃迁模型很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