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数理化   1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已知的磷化镍晶体如Ni3P、 Ni12P5、 Ni2P、 Ni5P4、 NiP、 NiP2 和 NiP3等的结构、成键以及相关的热力学稳定性,对于结构简易化合物(Ni2P和NiP3)的弹性行为进行了预测。这些数据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磷化镍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S)的(R)吉尼斯蚁警戒素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锦霞  李焰  马兴泉  任君 《有机化学》2001,21(4):285-288
以樟脑衍生物(-)-莰烷磺内酰胺为原料,经N-酰基莰烷-2,10-磺内酰胺与EtMgBr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用氢化铝锂取代磺内酰胺助剂及溴化锂取代等步骤合成了(S)和(R)吉尼斯蚁警戒素,光学纯度达98%ee。  相似文献   
3.
以(2R)-莰烷磺内酰胺为手性助剂,经不对称Michale加成、断裂等简单步骤合成红褐林蚁和多点林蚊尾虫信息(3R)和(3S)-3-乙基-4-甲基戊酸甲酯(1),该合成的对映异构体纯度均达94%e.e.以上,另外其关于中间体(3'R)-N'-3'-乙基-4-甲基戊酰基莰烷-10,2-磺内酰胺的单晶结构进行了报道,并讨论了在有或无CuBr·Me~2时Michael加成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方法(DFT-D2)计算了Al同晶取代进入H-[Al]MOR丝光沸石骨架中可能的位置及其对NH3分子吸附表征Brnsted酸性。热力学上,Al优先取代位是T2O5位,接着是T4O2、T1O7和T3O1位,能量差仅在0.03~0.07 eV,表明Al可能分布在四种非等价晶体T位。同时,电荷平衡质子的位置影响Al取代位的稳定性,数据表明电荷平衡质子与O5位结合的可能性最大。另外,用DFT和DFT-D2方法计算了NH3分子在每一个Al取代的T位的吸附能,通过比较,DFT低估了NH3吸附能0.41 eV,表明色散校正DFT-D2方法对于NH3吸附是很有必要的,T2O5位的Brnsted酸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4个以噻唑环为母体、含有Schiff碱结构的新型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活性分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用溶致变色法确定了二阶极化率. 分子中噻唑五元杂环和Schiff碱结构提高了NLO分子的热稳定性和透明性,噻唑的共轭芳香杂环非中心对称结构连接多个供、吸电子基团,提高了分子的二阶非线性系数. 结果表明,这些NLO分子的紫外吸收波长在350~415 nm之间,裂解温度均在300 ℃左右,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值达到1×10 -30 esu数量级,初步实现了"二阶非线性-透明性-热稳定性"综合性能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流动的液态锂限制器回路平台的热力学及流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ANSYS分析发现,限制器工作在350℃的温度下,通过真空室壁内侧添加的热屏蔽层及氦冷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真空室壁的温度在180℃以下。对注锂管法兰的温度分析发现,通过流速2.5m•s-1的水冷设计,能够控制法兰刀口位置的温度在60℃左右。根据液态锂2m3.h-1的流量设计要求,分别估算了液态锂回路中沿程阻力损失及局部阻力损失,综合回路中的锂流动盘与电磁泵之间的高度压差,计算出液态锂驱动所需的电磁泵压头为14.2m。根据流动液态锂实验回路的热力学及流动性分析,设计完成了液态锂回路并开展了流动液态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温度控制合适,没有出现真空室或注锂法兰过热引起的泄漏。同时电磁泵能够克服阀门及管道的阻力等顺利的驱动液态锂流动形成闭合的循环回路。  相似文献   
7.
氟离子是一种电负性极强,半径最小的负离子,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应用.利用氟离子诱导硅氧键断裂这一经典反应,设计合成一种含有四个硅氧键的苝的衍生物B,实现了对F-的高效选择性、高灵敏度识别.该传感器分子对F-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在1 min左右即可完成,而且探针分子B对F-的检测限达到3.5×10~(-8) mol·L~(-1).  相似文献   
8.
孟献才  左桂忠  任君  孙震  徐伟  黄明  李美姮  邓辉球  胡建生  胡望宇 《物理学报》2015,64(21):212801-212801
在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装置中, 面对等离子体的第一壁将直接影响高温等离子体性能及第一壁寿命, 具有表面自我修复的、能有效抑制边界粒子再循环的液态金属锂第一壁越来越被重视, 其中液态锂第一壁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尤其重要. 本文研究了HT-7装置液态锂限制器实验中锂的表面腐蚀及在装置内沉积特性、及其对等离子体性能影响. 实验表明, 当锂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较弱时, 锂以微弱的蒸发及溅射形式从表面腐蚀并进入等离子体, 表现为锂的线辐射有所增强, 等离子体内杂质水平降低, 氢再循环降低, 有利于等离子体约束性能提高; 当锂与等离子体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强时, 锂主要以锂滴形式直接进入等离子体, 引起锂的辐射爆发, 最终引发等离子体放电破裂. 通过对锂斑及样品的分析发现, 锂主要沉积在限制器周围, 并且在低场侧及沿着等离子体电流方向沉积居多, 表现为极向和环向分布不均匀, 这也导致边界粒子再循环分布的不均匀. 这些实验为研究液态锂第一壁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分析液态锂第一壁在托卡马克装置上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流动的液态锂限制器回路平台的热力学及流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ANSYS分析发现,限制器工作在350℃的温度下,通过真空室壁内侧添加的热屏蔽层及氦冷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真空室壁的温度在180℃以下.对注锂管法兰的温度分析发现,通过流速2.5m.s-1的水冷设计,能够控制法兰刀口位置的温度在60℃左右.根据液态锂2m3.h-1的流量设计要求,分别估算了液态锂回路中沿程阻力损失及局部阻力损失,综合回路中的锂流动盘与电磁泵之间的高度压差,计算出液态锂驱动所需的电磁泵压头为14.2m.根据流动液态锂实验回路的热力学及流动性分析,设计完成了液态锂回路并开展了流动液态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温度控制合适,没有出现真空室或注锂法兰过热引起的泄漏.同时电磁泵能够克服阀门及管道的阻力等顺利的驱动液态锂流动形成闭合的循环回路.  相似文献   
10.
以苊为原料,经硝化、氧化、缩合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以萘酰亚胺作为分子荧光基团,脲作为识别基团的新型荧光化学传感器分子——N-{4-[6-硝基-1,3-二酮-1H-苯并[de]异喹啉-2(3H)-基]苯基}-N′-苯基脲(1),其结构经1HNMR和IR表征。运用荧光滴定法测试了1对阴离子(F-,Cl-,Br-和I-)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1对F-具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