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航空航天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Ni/Al粘结底层、火焰喷涂技术制备了NiCrAl/Diatomite可磨耗封严涂层,研究了喷涂距离、送粉速率、火焰气体总流量、喷涂角度和氧燃比等喷涂参数对生长速率和涂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氧燃比条件下(O2∶C2H2<1.6),随着喷涂距离的增大,涂层生长速率逐渐下降,硬度先保持不变后逐渐上升;当O2∶C2H2>1.6时,涂层的生长速率会随着喷涂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硬度随之逐渐下降。随着喷枪对基体相对移动速度的增大,涂层生长速率略微下降,硬度略有上升。气体总流量的增大使得涂层的生长速率明显上升,硬度明显下降。随着送粉量的增大,涂层生长速率明显提高,硬度随之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关键技术 太空行走指的是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出舱活动是航天员脱离载人航天器或建在其他天体上的基地,依靠自身携带的生命保障系统,在太空中或其他天体表面工作和活动,然后再返回载人航天器或基地的一系列过程的总称.这里的载人航天器包括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和登月舱等.  相似文献   
3.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创造崭新历史的超级年. 这一年,中国航天多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成,高分专项圆满收官,探月三期顺利开展;多个领域实现创新超越,嫦娥五号成功实施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飞行里程超3亿公里,"中国天眼"开放运行,载人空间站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年底,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提供服务。作为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北斗系统为我国各行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位置、导航、时频信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是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的纽带。经过五年多连续稳定的运行,北斗系统的建设已从区域迈向全球,并进入全球组网新阶段。从走出国门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已成为我国走出去的又一张国家名片,这张新名片  相似文献   
5.
多方推动,快速发展 "北京一号"是我国最早以地名命名的卫星,而且背景实力雄厚,性能先进,充分体现了首都命名的重要地位."北京一号"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联合支持的研究成果,同时被列为"北京数字工程""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重大专项.  相似文献   
6.
杨诗瑞 《太空探索》2021,(10):19-23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中,航天员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取得众多科研和技术进展,也代表中国空间技术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让我们一起盘点这次飞行任...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在哈尔滨召开的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龙乐豪详细介绍了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进行展望。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是指能多次往返于地面、空间轨道及轨道与轨道间,完成快速运输、快速进出空间等多种任务,并按需返回地面的航天飞行器。由于可重复使用的特征,使得这项技术具有廉价、快速、机动、可靠等特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中国航天成果丰硕,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高分专项、探月工程三期等国家重大工程持续产出重大成果,新一批航天重大工程陆续启动或开展论证,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2022年堪称又一个“超级航天年”。火箭发射屡创纪录2022年1月17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试验十三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打响了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这一年,中国航天发射持续刷新纪录,火箭综合运载能力不断提升,为各项航天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2021 年 最 令 人 瞩 目 的 中 国 航天大事件莫过于天宫空间站建设.1992 年 中 国 载 人 航 天 工 程 立 项 伊始,我国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2月14日,天链二号02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二代中继卫星系统的首颗装备星,将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传输等服务.我国发射中继卫星数量增加至7颗,两代中继卫星相互兼容、在轨协同组网工作,天基中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将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