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环境安全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萌  马俊杰  刘丹  薛璐  吴宁  胡芊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6):2390-2401
为研究CO2地质封存过程中CO2泄漏对水稻及稻田土壤的风险影响,利用CO2模拟泄漏平台,研究了不同CO2泄漏速率下水稻生长、稻田土壤性质与土壤细菌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CO2泄漏速率的增加,稻田土壤pH显著降低,电导率显著增加,水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稻田土壤细菌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均匀度指数有所降低.CO2泄漏显著改变了稻田土壤细菌组成,稻田土壤的优势菌门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与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总体降低,而酸杆菌门与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总体升高;稻田土壤优势菌属中RB41、MND1、厌氧粘菌属及鞘脂单胞菌属的丰度总体升高,而硝化螺旋菌属的丰度总体降低;稀有细菌中CO2泄漏下全部出现的有粘胶球形菌门、柔膜菌门及双头菌属、硫杆菌属,CO2泄漏后全部消亡的为假单胞菌属.建议将变形菌门的减少和酸杆菌门的增加,以及RB41、MND1及厌氧粘菌属的增加作为稻田土壤CO2泄漏监测的推荐指标.  相似文献   
2.
北京南部城区PM2.5中碳质组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北京市大气PM2.5中碳质组分特征,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污染较重的南部城区进行了PM2.5连续采样,对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大气PM2.5、OC和EC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4.2~366.3、 0.9~74.5和0.0~5.5μg·m-3,平均浓度分别为(77.1±52.1)、(11.2±7.8)和(1.2±0.8)μg·m-3,碳质组分(OC和EC)整体占PM2.5的16.1%.OC质量浓度季节特征表现为:冬季[(13.8±8.7)μg·m-3]>春季[(12.7±9.6)μg·m-3]>秋季[(11.8±6.2)μg·m-3]>夏季[(6.5±2.1)μg·m-3],EC四季质量浓度水平均较低,范围为0.8~1.5μg·m-3.二...  相似文献   
3.
程萌 《世界环境》2010,(3):20-24
<正>南非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地处南纬22度到35度之间,面积为12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700万,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因其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融合而被称为"彩虹之国"。南非境内共有20座国家公园,此外还有不少的省区管理和私人运营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大气细颗粒物快速捕集系统及化学成分在线分析系统(RCFP-IC)和美国热电污染气体分析系统(EMS系统)对2013年11月16日—12月10日南京地区PM2.5中主要水溶性离子和污染气体进行了观测分析,并结合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灰霾天PM2.5中主要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条件下PM2.5中水溶性离子分布差异较大,清洁天浓度最大的6种离子排序为SO2-4NO-3NH+4Cl-NO-2K+,霾天(11月20—24日)和雾-霾天(12月1—8日)前6种离子排序分别是SO2-4NH+4NO-3NO-2Cl-K+和NO-3SO2-4NH+4Cl-NO-2K+.受污染源和化学反应的日变化影响,不同离子的日变化特征不同.污染天NO-3、SO2-4和NH+4的浓度是干净天的2.8~5.0倍.不同水溶性离子对能见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当前抑制大气中CO2过快增长的有效方法,但在CCS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存在CO2泄漏而影响地表环境及生态的风险.本研究以龙粳31号和龙稻18号为实验对象,模拟研究地质封存CO2以不同速率泄漏对稻田水环境基础水质指标DCO2、pH、DO和ORP的影响,探讨稻田水对地质封存CO2泄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CO2泄漏对稻田水的DCO2、pH、DO和ORP长期影响显著,不同CO2泄漏速率对稻田水质指标的影响差异显著.在各指标平衡后,稻田水各水质指标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中DCO2呈早晚高、午间低的先减后增规律,而pH、DO和ORP均呈早晚低、午间高的先增后减规律.根据各指标差异性分析,建议将稻田水DCO2作为稻田系统CO2泄漏监测的主要指标,将pH、DO、ORP作为CO2泄漏监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2017~2018年北京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为探究近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过程中PM2.5及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特征,于2017~2018年在北京城区进行了连续1 a的PM2.5样品采集,对其中9种主要WSIIs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77.1±52.1)μg ·m-3,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春季[(102.9±69.1)μg ·m-3]和夏季[(54.7±19.9)μg ·m-3].WSIIs年均浓度为(31.7±30.1)μg ·m-3,对PM2.5贡献比例为41.1%,季节贡献特征为:秋季(45.9%) > 夏季(41.9%) > 春季(39.9%) ≥ 冬季(39.2%).SNA是WSIIs的重要组成,春、夏、秋和冬季在总WSIIs中的占比分别可达86.0%、89.5%、74.6%和73.0%.随温度升高,NO3-和SO42-分别呈现出了先升高后降低以及波动性升高的趋势;而当相对湿度低于90%时,2种离子浓度均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升高,反映了光化学和液相过程对2种离子组分的贡献差异.随污染加重,WSIIs整体贡献比例大幅升高,且各类WSIIs演化特征各异,其中,NO3-浓度和贡献均持续升高,而SO42-和各类源自扬尘的离子组分(Mg2+、Ca2+和Na+)贡献降低.观测期间WSIIs主要来源包括二次转化、燃烧源和扬尘源,对燃煤和机动车的管控是其减排的重要途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源自北京市南部和西部的气团对应着较高的PM2.5浓度和WSIIs占比,且二次离子贡献显著;而源自西北和北部的气团对应的PM2.5浓度和WSIIs占比则较低,但Ca2+贡献较高.  相似文献   
7.
北京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PM2.5中水溶性无机盐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大气颗粒物化学特性,利用高时间分辨率实时在线细粒子快速捕集及化学成分分析系统(RCFP-IC)对2011年2月18—24日发生的一次重污染过程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变化进行了在线观测.结合颗粒物质量浓度、气态污染物浓度及气象资料,对此次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北京冬季重污染4 d中颗粒物污染严重;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平均质量浓度151.31μg·m-3,占PM2.5相对比例54%,其中NO3-、SO24-和NH4+质量浓度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91%,二次离子污染非常严重;硝酸根氧化率(NOR)和硫酸根氧化率(SOR)结果显示NO3-与SO24-主要通过非均相反应生成,水溶性无机盐存在形态以NH4HSO4和(NH4)2SO4为主;重污染期K+和Cl-质量浓度显著升高,Mg2+和Ca2+质量浓度下降;阳、阴离子电荷比(C/A)重污染平均值为0.8,细粒子偏酸性.  相似文献   
8.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为研究《行动计划》颁布前后我国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变化及其防治措施效果,通过分析2013—2014年“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网络(CARE-China)” 36个监测站点ρ(PM2.5),结合同期环境保护部公布的74个重点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数据和OMI卫星数据,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ρ(PM2.5)变化及其原因;同时,以北京为例,分析了不同粒径段中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及其周边、长三角、珠三角、西南、成渝、西北、华中、关中和东北9个地区ρ(PM2.5)年均值下降了1.1~16.3 μg/m3.其中,京津冀及其周边、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关中地区降幅均超过10.0%,分别为10.2%、10.7%、11.6%、16.9%和20.8%.②不同地区ρ(NO2)和ρ(SO2)年均值变化基本一致,近地面ρ(NO2)年均值在京津冀及其周边、珠三角、西南、成渝和华中等地区降幅在3.0%~9.2%之间,但是华北平原地区NO2柱浓度下降明显,降幅在10.0%~20.0%之间.③北京地区ρ(PM1)和ρ(PM2.5)年均值分别下降了5.7和0.2 μg/m3,并且ρ(NO3-)和ρ(SO42-)年均值在PM1和PM2.5中均有所下降,但ρ(PM1~2.5)与其ρ(NH4+)年均值升幅分别为27.9%和16.2%.因此,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在防治措施实施过程中,在控制高架点源与实施脱硝措施等情况下,应逐步加强近地面面源和线源的控制力度;在实施SO2和NOx减排措施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机动车三元催化过程和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过程中可能导致的NH3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9.
于2021年4月对鸭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水体中14种目标有机磷酸酯(OPEs)的浓度水平及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中∑OPEs的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质量浓度为11.6~557.0 ng/L,平均质量浓度为202.5 ng/L,处于世界偏低,全国中下水平。鸭绿江水体中ρ(氯代OPEs)>ρ(烷基代OPEs)>ρ(芳基代OPEs)。14种OPEs中,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平均占比分别为31.8%和20.9%。鸭绿江上游水体中OPEs的质量浓度为11.6~135.5 ng/L,平均值为52.8 ng/L,质量浓度最高的是烷基代OPEs;下游水体中OPEs的质量浓度为179.1~557.0 ng/L,平均值为382.3 ng/L,质量浓度最高的是氯代OPEs。上游水体中OPEs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径流携带等环境迁移,下游水体则主要受到丹东市区生活污水和沿江工业园区废水排放的影响。研究可为今后科学评估此类物质的环境风险并采取精准管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程萌田  潘月鹏  王辉  刘全  王跃思 《环境科学》2013,34(8):2943-2949
为了解北京大气PM2.5污染状况,评估大气细颗粒物快速捕集-化学成分在线分析系统(RCFP-IC)在追踪污染生成-消散过程中的适用性,于2011年3月对北京PM2.5中NO3-、SO24-、NH4+和Cl-这4种污染型水溶性离子浓度变化进行了连续高时间分辨率观测,并结合同期气象要素的变化,探讨了污染过程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一个月的观测期内捕捉到了5次较为明显的污染过程,4种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变化趋于一致,并呈现出典型的"慢积累、快清除"的锯齿型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变化特征.NO3-和NH4+在典型污染事件中峰值浓度是清洁时期浓度的10倍以上,而SO24-和Cl-污染峰值浓度仅为清洁时期的2~4倍.停暖后4种离子浓度较采暖期下降了15%~60%.RCFP-IC与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HR-TOF-AMS)同期观测结果变化趋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RCFP-IC定量水溶性离子浓度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