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环境安全   1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左珊珊  吴涓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6):3325-3329
利用油平板筛选法和排油圈法从辽河某油田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高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 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所筛选菌株进行鉴定。采用L16(45)正交实验对所筛选菌株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条件进行优化。比较5种提取方法对发酵液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效果。共分离得到17株菌,其中菌株A3、As和Y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最强。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3株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A3、As、Y和 A3-As混合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提取量较优化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产量分别是优化前的8.4倍、6.4倍、5.6倍和5.7倍,其中,菌株As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最高,可达20.55 g/L。对于3种纯菌和A3-As混合菌而言,5种提取方法中均以CHCl3萃取的量最高;而对其他混合菌,5种提取方法的差别并不显著。菌株A3、As、Y均属于高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吴强  王宁  李玉成  窦月芹  吴涓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1):6727-6731
以稻秸和蓝藻为原料,在实验室自制小型发酵装置内进行混合物料厌氧发酵实验,研究不同质量分数NaOH预处理对秸秆与蓝藻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NaOH预处理后,稻秸组分被破坏,产气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发酵时间缩短。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经碱性预处理过的稻草秸秆孔隙度增大,机械组织暴露,酶解的有效比表面积增大,酶解速率加快。NaOH质量分数为6%的处理组产气效果最好,总产气量比对照组高出248%,且甲烷平均含量达到58.89%,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纤维固定化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释放分布规律,并用活性炭纤维对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株进行了固定化,考察了不同活性炭纤维预处理方法、活性炭纤维用量、pH值、温度以及MC-LR浓度对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MC-LR的影响.结果表明,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MC-LR主要分布在超滤滤液中,占MC-LR总含量的81.2%.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MC-LR的效率明显高于非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藻毒素降解菌用(1+9)盐酸预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固定化,其去除效果最佳.MC-LR去除的最适条件为:活性炭纤维用量为10g/L,温度为35℃,pH值为8.0.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对pH值,温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在pH5~pH9、10℃~35℃范围内有效地去除MC-LR.  相似文献   
4.
邵啸  毕潇  吴涓  王宁  李玉成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027-1032
采用低温富集培养及混合平板分离技术,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效能的菌株D3、D6,经过厌氧/好氧交替培养,2种菌株在低温下(8℃)的除磷率均达到80%以上。在低温下,研究了pH、微量元素对2株菌株生长及除磷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都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适宜其生长和除磷的pH为中性偏碱,微量元素的缺乏对2株菌株的生长和除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染色观察显示,厌氧培养时菌体内聚羟基丁酸(PHB)颗粒明显增多,转为好氧培养后异染颗粒增多,为典型的聚磷菌特征。经鉴定,2株菌均属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5.
黄杨  吴涓  李玉成 《环境工程学报》2015,9(5):2522-2527
利用蓝色凝胶平板筛选法,从华北某油田受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菌株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其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考察影响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的因素。稳定性实验显示,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耐受90℃的高温,对pH有较广泛的适应性(pH 6.5~11.0),NaCl浓度对其生物活性影响不大。以蔗糖为碳源,硝酸铵为氮源,初始pH 6.5~7.0,30℃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可达0.742 g/L。该研究成果可为原油的驱油降黏提供有效的菌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过氧自由基是大气中重要的氧化剂 ,其浓度的测定对于深入理解大气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论述了大气过氧自由基测量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带基体分离的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远红外及毫米波发射光谱技术、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以及化学放大法等常用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 ,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臭氧层保护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 ,但为了更好地履行国际淘汰义务 ,必须首先解决几个疑难问题 :克服国际技术转让的障碍 ;切实进行进出口管理 ;加强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 ;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并关注中小企业利益。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行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使其在ODS淘汰实践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挂膜生长的白腐真菌处理草浆造纸黑液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几株白腐真菌在造纸黑液废水中的挂膜生长状况及其对黑液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pH6.0的废水中添加葡萄糖1.0g/L,酒石酸铵0.2g/L及适量无机盐时,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侧耳菌(Pleurotus ostieatus)以及本实验室自选的白腐真菌S22的挂膜状况和对黑液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废水中添加的葡萄糖和酒石酸铵的浓度分别为1.0g/L和0.2g/L时,侧耳菌的挂膜和对黑液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S22菌在pH10.0时其木质素降解率和COD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4%和69%.黄孢原毛平革菌、侧耳菌和S22菌能够在碱性较强的废水中生长挂膜并显著降解木质素,表现出对废水很强的适应能力.生物膜对黑液废水的半连续化处理结果表明了生物膜法的优越性.图8表1参14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非活性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菌丝球对Pb2+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菌丝球对Pb2+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于描述Pb2+在菌丝球上的吸附平衡.菌丝球吸附Pb2+的过程可以分为初始的快速吸附和随后的缓慢吸收2个阶段,并可以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在菌丝球吸附Pb2+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粒内扩散,但它不是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Pb2+的生物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其吸附活化能为-35.78kJ/mol,Pb2+的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热相近,为-44.45 kJ/mol.该生物吸附至少存在2种机理:菌体表面一些含氧基团对Pb2+的络合作用;Pb2+与细胞表面H+的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0.
一株降解微囊藻毒素菌种的鉴定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巢湖水体中分离出一株能够降解微囊藻毒素(MCs)的菌株M9,通过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和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16S rDNA的全序列与吉氏库特菌kurthia gibsonii的相似性达99%.研究了pH值、外加碳源、氮源以及金属离子对菌株M9降解MCs活性的效应,发现菌株M9降解MCs的最适pH值为7.0.乙醇可显著提高MCs的降解活性,在48h内对微囊藻毒素RR(MC-RR)和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0.0%和81.4%.以硫酸铵为氮源时该菌株对MC-RR和MC-LR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70.4%和80.9%.金属离子Cu2+、Zn2+和Mn2+对菌株M9降解MCs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8h时MC-RR和MC-LR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5%和93%以上;而Fe3+和Mg2+对降解过程的促进作用不如Cu2+、Zn2+和M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