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5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6月20号上午10时,在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一辆蓝灰相间崭新的零排放公共汽车——由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提供的梅赛德斯——奔驰氢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缓缓地驶出北京永丰公交车站,正式开始在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示范线上试运行。零排放公交车是怎样的公共汽车?为何来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环境教育宗旨与其他国家并无不同。目前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沙漠化,热带雨林减少,野生多物种类减少,酸雨问题,废弃物处理问题等迫使人们认识到解决国内外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社会发展目标的当务之急。日本对于环境教育的推进工作主要体现在:加深对环境理解,培养重视环境之心,为了保护和创造更优良环境,培养每个人主动行动的实践性态度和素质,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自然保护区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来自云南、广东等地的8个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讲述了他们在自然保护区工作上的管理经验和个人事迹。本刊选摘了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4.
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严重干旱。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早睛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隋为50年一遇。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严峻的形势提醒我们,河湖缺水,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到河流水质安全,长期而言将影响到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5.
污染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2008年攻坚年的努力,全目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280万吨/日,超额完成2008年确定的1200万吨/日的任务;新增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8600万千瓦,是计划任务的2.9倍;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是计划任务的1.3倍;淘汰造纸、水泥、炼铁、炼焦、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行业落后产能工作进展顺利。2009年是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冲刺年。为了实现“十一五”的减排目标,这一年至关重要。成绩虽然突出,但任务依然艰巨。从攻坚年到冲刺年,环保工作者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部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环境保护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和开展环境质最监测评估,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协调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此次地震发生在岷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地区,而地震短短几分钟,地球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惊人地改变了川西北的地貌,一眼望去,满目疮痍,就在这沧海桑田的巨变中,“天府之国”很可能失去它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帮助灾区恢复生态,重现天府之魅,是环境保护部近期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硫作为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之一,以及由其主要产生的酸雨是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为使读者对我国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整体情况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本刊记者对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进行访谈,从几个主要方面对规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两会代表谈环境教育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陈汉彬:加强全民环境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整体而言,公众的生态知识仍然比较贫乏,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道德观念比较落后,对于生态建设相关的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体系了解少,由于知识到行动的转化率低,缺乏监督生态建设进程及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的积极性和参与生态建设的意愿。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曹靖凯 《环境教育》2007,(11):31-32
节能减排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以来,在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组长的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可喜成果来之不易,还需要更加严格的措施来保障和巩固。因此,"中国节能减排论坛——2007"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