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5篇
工业技术   16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孤岛减压渣油供氢剂临氢减粘裂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压釜中对孤岛减压渣油供氢剂减粘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供氢剂能明显减少气体生成量、抑制缩合反应的进行、提高以不生焦为限度的反应的最大转化率。并通过对组分的分析,对裂化反应可能遵循的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悬浮床加氢裂化油溶性催化剂与沥青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压釜反应器中对添加了油溶性 Ni 催化剂(UPC-O)和水溶性 Ni 催化剂(UPC-W)的辽河稠油常压渣油(LHAR)进行了悬浮床加氢裂化实验。通过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对抑制反应生焦效果好的 UPC-O 与 LHAR 沥青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在 LHAR 中加入 UPC-O1000μg/g,沥青质和脱沥青质油中 Ni 含量分别出476μg/g和110μg/g 增加到7 559μg/g 和1 024μg/g,表明 UPC-O 在沥青质中有富集的趋势。FTIR 表征结果显示,UPC-O 和沥青质发生了相互作用。UPC-O 可在沥青质原位硫化为活性组分,对沥青质在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中的缩合起到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外加催化剂种类、外加催化剂浓度对塔河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产物氮分布的影响.塔河常压渣油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酸性催化剂(USY,HY)和碱性催化剂(CaO,MgO)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常减压蒸馏,切割馏分范围为IBP~180℃,180~360℃,360~500℃,>500℃尾油.研究表明:外加催化剂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①都有促进裂化的作用;②对产物中各馏分的碱性氮、总氮分别占原料碱性氮、原料总氮的质量分数 Nbf、Ntf值影响不大,说明碱性氮、总氮的转化无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氢气在石油馏分中溶解度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度为22~250℃和压力为2~ 12 MPa条件下,测定了氢气在甲苯、正庚烷、汽油、柴油、蜡油和常压渣油馏分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氢气在甲苯、正庚烷和石油馏分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的提高而增加,也随馏分沸点的上升而增加,但氢气在常压渣油中的溶解度小于在蜡油和柴油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7.
从调节催化剂酸性或向反应体系外加抗氮剂的角度,介绍了加强催化裂化抗氮中毒能力,以增产汽油、柴油、丙烯或抑焦为目的的研究进展。针对于调变催化剂本身的酸性存在灵活性差、成本高的缺点,认为开发性优价廉的抗氮助剂改善原料质量,减缓催化剂中毒是有前景的抗氮中毒技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组分法从辽河减压渣油中分离出胶质、沥青质,分别考察了它们在分散型催化剂作用下的临氢热反应行为。结果表明,胶质、沥青质一方面要裂化生成较轻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要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较重的反应产物以及甲苯不溶物。渣油在临氢热反应过程中,沥青质是生焦的主要来源,其次才是胶质。比较了热反应生成的沥青质与原生沥青质之间以及热反应生成的胶质与原生胶质之间化学组成的区别,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沥青质和胶质较原生的沥青质和胶质分子结构缩合程度高,并且反应苛刻度越高,缩合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核磁共振氢谱为基础,结合红外光谱及元素组成、平均分子量等数据,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了我国若干种主要原油的减压渣油及其组分的平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这些参数能定量地表征各种减压渣油在平均结构上的差别。就其组分而言,从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到沥青质,其芳碳率f_A依次增大,烷基碳率f_P依次减小,分子量依次增大,而单元结构重则变化不大,大体都在一千左右。  相似文献   
10.
噻吩在硫化态Mo基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噻吩在硫化态的负载型和分散型Mo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噻吩在硫化态Mo催化剂表面可发生微弱的化学吸附,在较高的真空度下脱附;噻吩主要以η1(S)配位形式吸附在硫化态Mo催化剂表面类似于MoS2结构边角的配位不饱和的Moδ+位上,硫原子与硫化态Mo催化剂上配位不饱和的Mo中心相互作用,降低了噻吩环的芳香性,从而增加了C=C电子云的密度,使C=C增强、C-S键减弱,有助于加氢脱硫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