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川东北地区从1963年石油沟构造巴3井首次在飞一段钻获天然气开始,到福成寨、板东、黄草峡构造上相继发现飞仙关组气藏,渡口河构造的渡1井在飞仙关组钻遇孔隙型白云岩,获天然气流,罗家寨、铁山坡、金珠坪等一批飞仙关组鲕滩整装气藏的勘探历程.分析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指出飞仙关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上二叠统及飞仙关组自身为其主要烃源;其储集岩类型主要为鲕粒云岩和溶孔鲕粒灰岩两大类.评价预测了储层发育有利区带.分析了气藏的形成过程,认为可划分为古油藏阶段、大气藏阶段、古气藏调整定型阶段等三个阶段.从地质构造、沉积相分布、圈闭要素等角度剖析了罗家寨等构造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形成机理和气藏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震、测井及钻井等资料,对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展布、结构类型、丘滩体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灯影组发育单阶断控型、多阶断控型、缓坡型和多期叠置型共4种台缘结构。(2)高石梯西—威远东地区灯影组二段(简称灯二段)发育单阶断控型台缘,呈近北东东向展布,受断裂和泥岩遮挡,形成断控-岩性圈闭。(3)乐至—蓬莱地区灯二段发育相互独立、多阶断控型台缘,呈北东向排列式展布,受同沉积断裂控制,丘滩体沿断裂上盘加积建隆,被滩间致密带和下寒武统烃源岩多方位遮挡,形成断控-岩性等复合圈闭。(4)威远—资阳地区灯二段发育缓坡型台缘,呈北西向展布,丘滩体多为薄互层连片带状,受上倾方向滩间致密带遮挡,形成岩性圈闭。(5)高石梯—磨溪—盐亭地区,灯影组二段、四段发育叠置型台缘,丘滩体加积叠置呈巨厚台缘建隆,受上倾方向滩间致密带和下寒武统泥岩封盖,在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形成规模岩性圈闭。蓬莱—中江区块、磨溪北—盐亭地区及威远—资阳地区的灯影组台缘丘滩体规模大,估算资源量1.58×1012 m3,是四川盆地灯影组未来拓展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层裂缝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裂缝的研究认为:裂缝发育程度受岩性、构造因素控制,裂缝对储层总孔隙度贡献不大。当储层总孔隙度较低时,裂缝发育程度与储层总渗透率有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储层总孔隙度较高时,裂缝对储层总渗透率贡献不大;储层的总孔隙度与其裂缝密度成负相关关系。在川东北部地区,裂缝的发育对金珠坪、铁山南气藏的产能贡献较大,而对渡口河、罗家寨、铁山坡气藏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对鲕滩储层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期属于川东碳酸盐台地的一部分,位于长兴晚期-飞仙关早期发育的开江-梁平海槽的东北侧。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要是鲕粒坝(滩)经云化及溶蚀作用改造后形成的残余鲕粒云岩类孔隙性储渗体,是四川气田目前勘探的重点区层。储层的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带控制,鲕滩储层随沉积相带的演化在纵横向上不断迁移。在目前3750km^2的探区内,庞家山-月溪场-紫水坝一线以西为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向北东方向储层物性变差。这已被目前的勘探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环德阳—安岳裂陷边缘,资源潜力巨大,但目前对德阳—裂陷的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仍存在较大分歧。据此,利用野外露头、室内薄片、地化数据、测井以及地震剖面资料,综合分析了德阳—安岳裂陷北段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地层特征及展布,并拟定了裂陷沉积演化模式。通过清平剖面、高石17井和资阳1井的重点解剖,研究结果表明:(1)裂陷槽内发育灯三段,岩性上主要为浅灰色粉砂质泥岩、黑色泥页岩、硅质页岩等,测井特征呈现高伽马值、低电阻率,元素录井特征呈局部高锰、低磷、高硅、略低锶、低铬、略高锌,碳同位素在灯二段顶部发生负偏,漂幅度在10.4‰,均指示灯三期海侵事件发生,碳酸盐岩台地环境转变成陆棚沉积环境,并具有相变特征,裂陷北段为深水陆棚相,裂陷中段为浅水陆棚相,裂陷边缘为混积陆棚相。(2)灯三段厚度在裂陷中段呈现由裂陷内向裂陷边缘东西两侧增厚的特征。(3)综上认为裂陷的形成和发育是由于继承了前震旦纪裂谷消亡之后所形成的沉积基底负地貌并受到区域性拉张活动的影响,进而建立了裂陷沉积充填模式。(4)将裂陷演化分为4个阶段,即灯影组一段—二段沉积期,拉张孕育阶段;灯影组三段—四段沉积期,拉张初始阶...  相似文献   
6.
在川东高陡构造带内,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差,寻找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富集带具有重大挑战。为此,运用构造形迹分析构造期次,环状构造结合地震相特征预测藻丘滩;丘滩相特征结合构造形迹期次分析WT1井失利原因;综合丘滩相与构造的叠合关系以预测开江地区灯影组油气富集带。结果表明:(1)开江地区的NE构造主体为川东高陡构造带在燕山中晚期挤压形成,喜山期强烈改造定型。(2) EW向低幅度构造为大巴山于晚燕山期弱挤压形成。(3) SN向构造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动力来自龙门山南段挤压。(4)燕山中晚期的NE构造与裂解气富集晚期匹配。发育大量的环状构造,为藻丘滩刚性地质体形成,为古岩性圈闭,与原油成藏期匹配。(5)环状构造+NE向构造是油气富集带。综合构造形迹与地震相预测了多个油气目标:七里南背斜内的七3环是最有利目标,藻丘滩地震相最为明显,且叠加NE向构造;铁1环是现实的目标;里1环是潜在的目标区。环状构造在开江地区大量存在,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气藏勘探的不断突破需要更进一步弄清其礁、滩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为此,在对比分析各种过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晚二叠世区域古地貌格局、拉张作用、长兴组-飞仙关组体系域等对开江-梁平海槽形态和礁、滩分布、发育的影响。结论认为:①晚二叠世末,四川盆地呈“三隆三凹”的古地貌格局,其对礁滩的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②拉张作用的不均衡性使得环开江-梁平海槽台缘斜坡带坡度陡缓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影响着礁滩发育的早晚和连续性;③层序演化结果表明龙潭期以海侵体系域为主,长兴组中后期为高水位体系域,体系域的变迁使得近台缘地区可能发育多期礁体。此外,还对台缘地区微古地貌的刻画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台缘生物礁的分布形态可以是沿台地边缘弯曲展布的串珠状礁体,也可能是与海槽斜交的斜列式分布的礁体。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划分出了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寒武系沧浪铺组具有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和广阔的勘探前景。通过岩心、三维地震数据、钻测井等资料,利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对高磨地区沧浪铺组颗粒滩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高磨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可识别出4种地震反射特征,分别对应4类沉积微相组合,其中强振幅、低频、高连续反射对应的颗粒滩最为发育;②研究区颗粒滩发育于沧一段上部,分布于高磨断裂以东,形态为条带状或不规则状,长轴方向近似平行于古隆起边界,并围绕2个古隆起的翼部呈北东东和北北西方向展布;③沧浪铺组沉积时期,高磨地区整体为浅海陆棚相沉积,发育大量碳酸盐岩颗粒滩,各类颗粒滩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沉积期古地貌及物源供给等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飞仙关组上覆地层的厚度变化来表征飞仙关组顶面的古构造面貌,通过逆断层断距和延伸长度的差异研究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从而确定相关圈闭形成的先后顺序,结合川东北地区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对川东北飞仙关组构造演化影响最大的是早印支运动、中燕山运动、早喜山运动。早侏罗世末(沙溪庙组沉积前)飞仙关组古构造形态与储层沥青分布表明,飞仙关组古油藏大致的分布范围与铁山坡—渡口河—罗家寨这一近NW向的古构造高带基本一致。通过飞仙关组构造演化与下伏上二叠统烃源岩的热史、生烃史的配套关系研究,认为最接近生气高峰的晚侏罗世末的古圈闭是最可能的古气藏。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的勘探实践表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是在大面积致密岩石背景之下发育的与滩相有关的孔隙储渗体,总体上具有成带、成片分布的趋势,同时局部又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下三叠统储层的地震预测技术,充分利用已有的地震资料成果,主要针对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常规地震相识别技术进一步深化,开展储层预测研究,探索了一套适于开江-梁平古海槽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常规地震相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