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聚丙烯酰胺浓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油田用聚丙烯酰胺浓度方法的建立过程。该方法以DIAL双羟基柱为实验柱,以甲醇与0.2mol/L磷酸二氢钾的体积比为1:9体系为流动相,紫外检测仪在200nm处进行检测,最低检测浓度为5mg/L,多次分析回收率的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坪桥北区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低孔、特低渗油藏,由于储层孔喉半径小、流体配伍性差、存在裂缝等原因,在钻采施工等作业过程中,易产生储层伤害。本文结合多种室内分析资料和开发试验技术,对区块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进行了储层伤害综合研究,指出了钻井液对储层伤害的机理和伤害程度,可为现场施工中进行配方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江汉油田新沟咀组地层储层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结合马王庙、荆沙地区现场所使用的钻井液、固井液、射孔液对新沟咀组岩心损害进行室内评价,通过静态、动态评价试验,测定煤油渗透率恢复值,阐述了“三液”对新沟咀组地层的伤害现状、程度、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意见。  相似文献   
4.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创新为改善的EOR新技术应用开辟了道路。在这些最新的技术革新中,有油藏描述新方法、改进的井下工具、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工程的新型化学剂。这些仅仅是地质家和工程师们为更好地进行油藏描述和应用改进的EOR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所使用的一部分先进技术。美国能源部(USDOE)已经支持了很多这类技术的开发。本文重点阐述了美国能源部所属的重点试验室和油田在蒸汽驱、微生物技术、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和二氧化碳增粘剂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情况。同时还讨论了在EOR中使用微井眼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在蒸汽驱技术方面的新进展表现在为更好地弄清流体和受热流动条件而进行的机理研究。微生物技术研究讨论了使用微生物残骸来选择性地堵塞孔隙,提高原油采收率。ASP驱技术总结了室内和现场浅层应用情况。还讨论了试验室筛选二氧化碳增粘剂技术。微井眼技术——即井筒直径小于21/4英寸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次讨论的内容包括开发应用工具,开拓市场,微井眼中所用化学剂的运移预测等难题。  相似文献   
5.
江汉油田老新油田老二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油井低液低产、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地层能量严重不足,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从注入水的配伍性、储层敏感性、注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老二区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认为老二区储层伤害的主因素为储层水敏、结垢及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并针对伤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微表处以其施工工艺简单、养护成本低、开放交通时间早等优点占据着高速公路养护的重要领域。但是普通的微表处只有1cm厚,不能覆盖原有的路面病害且不能起到路面补强的作用。在现阶段公路车流量大、行车安全要求高的形势下,微表处的铺筑厚度提高到2cm,使其能快速修复路面病害、及早开放交通、且能覆盖原路面上中轻度病害等特点的冷态摊铺薄层罩面技术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同类养护技术中更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坪桥北区 储层伤害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坪桥北区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低孔、特低渗油藏类型,此类油藏由于储层孔隙结构及岩石、流体物性的特殊性,在钻采施工等作业过程中,易产生储层伤害.结合多种室内分析资料和开发试验技术,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进行储层伤害综合研究,指出了钻井泥浆及射孔液对储层伤害的机理和伤害程度,为现场施工中进行配方筛选提出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稠油油藏氮气辅助蒸汽增产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面120块稠油油藏特点,开展了氮气辅助蒸汽增产机理研究。通过分析温度、氮气对原油粘度的影响,对比不同注氮量、不同注入方式等对蒸汽驱油效果的影响,弄清了氮气辅助蒸汽增产的机理主要表现在:①氮气辅助后增加携热能力,降低残余油饱和度;②氮气的压缩膨胀作用分散和改变了原油流动形态,增强了原油流动性;③扩大蒸汽的波及体积,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回采水率;④强化蒸汽蒸馏效应。此外,氮气对原油粘度影响较小,原油降粘仍是高温蒸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