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5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某发电有限公司4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压火启动过程中水冷风室发生爆燃的原因,提出了防止风室及炉膛发生爆燃的措施,为同类型机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电厂1000 MW机组锅炉2台引风机在低负荷时出现抢风现象,机组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分析引风机抢风原因,判断2台引风机抢风主要是由脱硫改造后系统阻力增加引起的,并在现场进行测试与运行调整,有效解决了抢风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目标区域的高精度3-D距离图像,采用自研带读出电路的雪崩光电二极管(APD)面阵探测器组件,研制了一台非扫描激光主动成像雷达。雷达采用波长1.064μm脉冲激光泛光照射目标区域,APD面阵探测器组件接收目标漫反射激光回波信号,经信息处理获得目标区域3-D距离图像,对典型目标开展了3-D成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非扫描激光主动成像雷达可获得较好的目标区域3-D距离图像,成像距离达1.2km,距离分辨率为0.45m,成像帧频为20Hz。基于APD面阵探测器组件的非扫描激光主动成像雷达技术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4.
600MW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后锅炉性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大型国产火力发电机组,国家制定了完整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对某国产600 MW亚临界机组进行综合升级改造。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尾部烟道加装SCR脱硝系统、对空预器密封结构及换热元件进行改造及风机"增引合一"改造。同时还完成了汽轮机汽封改造、在空预器出口烟道加装低温省煤器等,此次升级改造能为同类机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多体系统的拓扑结构和低序体阵列,其特征矩阵的基本概念和构建方法,分析了多体系统误差运动的基本规律,结合891E型齿轮测量中心研究了根据特征矩阵得到其空间几何误差的算法,为齿轮测量中心精度分析和几何误差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高温高压流体管道的制造成本,遵循耐温与耐压分离的原则,提出了一种耐温耐压的多层管道结构,并建立了计算该管道壁温的热力学模型,探讨了不同内管道外径时遮热管壁温、遮热管外半径和热流功率与遮热管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内管道壁温为700℃时,随着遮热管数量的增加,外管道壁温迅速下降,最终可降至350℃以下,完全可以使用普通的钢材来制造耐压管道,大大降低了管道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7.
WGZ220/9.9-17型高压自然循环半开式液态排渣煤粉锅炉启动以来一直存在燃烧器四周及上部缩腰结焦,热风温度高等问题,通过对制粉系统和锅炉燃烧调整,以及对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技术改造,解决了结焦和热风温度高的问题,可以满足锅炉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滚筒式冷渣器在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大连香海热电厂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滚筒式冷渣器特点及运行方式的分析,为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渣器的配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详细阐述了一种旋流燃烧器冷态空气动力场测量方法及专属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该仪器进行旋流燃烧器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能够了解燃烧器射流的流体动力特性、射流扩散角、旋流燃烧器回流区的大小及位置,了解旋流燃烧器特性,以便在锅炉启动后解决燃烧器严重结渣、烧损、灰渣可燃物含量高、燃烧稳定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透射法测量能见度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一种基于透射法的能见度测量装置的设计及其性能指标。详细分析了该装置测量能见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数学模型、硬件系统、实验方法和环境等四个方面。总结这些误差来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对如何减小误差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