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34例急性喉炎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其中,28例人院时喉梗阻明显者,先予甲基泼尼松龙(甲泼尼龙)静滴,喉梗阻改善后改用布地奈德吸入,或在雾化治疗同时静滴甲泼尼龙;对照组(87例)仅采用甲泼尼龙静滴.结果 治愈117例,好转出院17例,无一例死亡.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5.2±0.6)d、(7.3±0.7)d;入院前病程、入院后静脉应用甲泼尼龙治疗时间、喉梗阻程度及有无发生院内感染为影响患儿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期间应用甲泼尼龙治疗时间的边缘估计均值及95?分别为3.23(2.73,3.74)、4.20(3.92,4.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脉应用甲泼尼龙治疗的115例喉炎患儿中,20例(17.4%)发生院内感染,只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组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小儿轻型急性喉炎可直接应用吸人布地奈德治疗,出现喉梗阻或极度烦躁不安时应选用甲泼尼龙静滴,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改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甲泼尼龙的时间、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新生期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观察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表达,探讨新生期MS引起幼鼠内脏痛觉高敏的机制。【方法】按析因设计,32只SD新生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为MS组并在6周龄时接受结直肠压迫(colorectal distention,CRD),A1B2组为MS组,6周龄未给予CRD,A2B1组为对照组并在6周龄接受CRD,A2B2组为对照组,6周龄未给予CRD。A1B1组、A2B1组6周龄时进行CRD刺激下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检测;A1B1组、A2B1组幼鼠CRD接受刺激后2h和A1B2组、A2B2组幼鼠一起处死,留取L6至S2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脊髓Fos阳性(FLI)细胞灰度积分值半定量分析。【结果】CRD压力为0、15、30、45、60、75mmHg时,A1B1组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分别为(14.20±1.57)、(26.25±2.93)、(33.84±4.73)、(42.87±5.36)、(47.02±4.86)、(43.16±6.16)μV,A2B1组分别为(13.23±1.47)、(14.62±1.95)、(23.31±5.95)、(33.27±6.70)、(40.90±3.23)、(43.79±8.89)μV;随CRD增加,A1B1、A2B1两组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均增加;CRD为15、30、45、60mmHg扩张压刺激下,A1B1组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显著高于A2B1组(P0.01)。A1B1、A2B1、A1B2、A2B2组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细胞灰度积分值分别为88.21±7.28、98.38±6.67、111.32±12.11、127.31±1.78,新生期MS和幼鼠6周龄时CRD均可使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细胞灰度积分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F=14.303、56.608,P0.01)。【结论】新生期MS可导致幼鼠脊髓初级中枢敏化,接受伤害性CRD刺激后能显著引起脊髓神经元Fos蛋白高表达,造成幼鼠痛阈下降,出现慢性内脏痛觉高敏感性,且没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王小钦  周有峰  林滨榕 《临床荟萃》2022,37(11):1017-1020
目的 探究影响急性脑炎/脑病(acute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AE)患儿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临床确诊为AE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不良预后(出院时有以下情况:院内死亡、气管切开、胃肠内管饲、需要康复治疗及难治性癫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E不良预后的因素。结果 研究纳入AE患儿105例,出现不良结局34例(32.4%),其中发生院内死亡5例(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长(>5天)、惊厥发作≥3次、呼吸衰竭、合并脏器功能损伤是AE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热持续时间长(>5天)、惊厥发作≥3次、呼吸衰竭、合并脏器功能损伤与AE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临床早期发现高风险患儿并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儿童视觉障碍的临床特点,讨论脑性瘫痪儿童的不同类型及围产期高危因素与其合并视觉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4年12月确诊的125例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其眼位、眼运动功能、眼底、屈光度等视觉功能及其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125例患儿中,存在视觉障碍的53例,视觉障碍发生率为42.40%;其中斜视43例,占受检者总数的34.40%;屈光不正39例,占31.20%;眼球震颤21例,占16.80%;眼球运动异常14例,占11.20%;眼底异常10例,占8.00%。合并的视觉障碍中以斜视与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4.40%和31.20%。2痉挛型组视觉障碍发生率为60.94%,较其他组增高(χ2=8.56,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斜视率、屈光不正的发生率分别为53.16%和42.19%,也均较其他组增高(χ2=9.32,P0.05;χ2=8.63,P0.05)。3早产儿组视觉障碍发生率为45.90%,高于非早产儿组(χ2=5.766,P0.05)。4低出生体重组(BW2.5kg组)视觉障碍的发生率为57.14%,高于其他组(χ2=18.35,P0.05)。结论:1脑性瘫痪儿童的视觉障碍在临床常见,以斜视与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2痉挛型脑瘫患者视觉障碍发生率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斜视率、屈光不正发生率也高。3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脑性瘫痪儿童中,合并视觉障碍的发生率高,应及早随访予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evocarnitine)联合1,6-二磷酸果糖(1,6-diphosphate,1,6-Di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pediatric viral myocarditis,PVM)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3月年至2013年11月我科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在常规治疗(休息、维生素)基础上联合1,6-Dip者30例作为对照组,在基础治疗联合1,6-Dip及左卡尼汀组36例作为试验组。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70.0%,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均显著下降(P<0.05),但试验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1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儿科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对儿科胸肺疾病住院治疗的疑难危重病例及不明原因发热患儿进行肺部螺旋CT检查,并与X线胸部平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2例患儿均得到确诊。螺旋CT检查发现胸肺病变的阳性率、诊断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结果。结论 螺旋CT对小儿胸肺部病变检查诊断较X线检查有明显优势,肺部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对肺部病变的检出率和疾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奥卡西平在癫痫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癫痫控制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脑电图参数及生存状态[中文版父母评价的儿童癫痫生活质量量表(PPRS-QOLCE)]。结果:观察组的癫痫控制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脑电图参数及PPRS-QOLCE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脑电图参数及PPRS-QOLCE量表评分持续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在癫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脑电参数,在癫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防治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4年5月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428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入院后即开始应用微生态制剂,用药时间均在72h以上;对照组入院后始终未用或住院时间72h后因出现继发腹泻才开始应用微生态制剂。结果:预防组210例住院治疗期同继发腹泻病发病率为18.57%(39/210);对照组218例住院治疗期间继发腹泻病的发病率39.45%(86/21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2.55,P〈0.001)。结论: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能减低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期母婴分离(MS)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及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析因设计,32只SD新生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A1 B1组为MS组并在6周龄时接受结直肠扩张刺激(CRD),A1B2组为MS组,6周龄未给予CRD,A2B1组未MS在6周龄接受CRD,A2B2组未MS,且6周龄未给予CRD.A1B1组、A2B1组6周龄时进行CRD下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痛阈测定;A1B1组、A2B1组幼鼠在CRD刺激后2h和A1B2组、A282组幼鼠一起处死,留取L6至S2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脊髓Fos阳性(ELI)细胞数半定量分析.结果 CRD压力为20、40、60、80 mm Hg时,A1B1组AWR评分分别为(2.2±0.7)、(3.2±0.6)、(3.8±0.4)、(4.0±0.0)分,A2B1组分别为(1.0±0.8)、(2.5 ±0.3)、(3.3±0.3)、(3.9±0.2)分;CRD为20、40、60 mm Hg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B1组和A2B1组痛阈值分别为(17.9±8.9)mm Hg、(33.5±1.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1B1组、A2B1组、A1 B2组和A2B2组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LI细胞数分别为(18.3±3.4)、(11.4 ±1.1)、(14.3±1.3)和(9.1±0.4)个,新生期MS和幼鼠6周龄时CRD均可使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LI细胞数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 新生期MS可导致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增高和痛阁下降,脊髓初级中枢对内脏痛觉敏感化,接受伤害性CRD后引起脊髓神经元Fos蛋白高表达,出现慢性内脏痛觉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危险因素及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预防的效果。方法调查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314例,以住院期间抗生素治疗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的患儿为病例组,仅使用抗生素治疗或住院72h后因出现继发腹泻才开始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的患儿为对照组,对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与继发腹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114例,住院治疗期间继发腹泻病21例,发生率为18.4%;对照组200例,继发腹泻79例,发生率39.5%。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患儿发病年龄、住院天数、住院后有无侵入性操作、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居住地、病情严重程度、血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数量、激素应用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有关联。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3个危险因素,即患儿年龄(χ2=14.120,P=0.000)、住院天数(χ2=11.532,P=0.001)、入院后接受侵入性操作(χ2=6.827,P=0.009)和1个保护因素:微生态制剂应用(χ2=12.943,P=0.000)。结论肺炎患儿年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或进行侵入性操作可增加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微生态制剂能够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提示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