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2名肺炎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n=43),细菌性肺炎(n=50),混合感染组(n=59).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患儿、混合感染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小儿肺炎中存在不同程度升高.D-二聚体可作为肺炎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心脏负荷试验用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1.1 发展简史与生理学基础运动试验在心血管医学中具有很长的历史,1908年Willem Einthoven首先报道了运动后心电图的ST段改变,1928年Feil和Siegel发现运动可诱发心绞痛,同时心电图上可出现ST段下降及T波改变,认识到了运动心电图的诊断性应用价值,但直到1932年Goldlrammer和Scherf才提议将运动负荷心电图作为心绞痛的一种诊断方法,此后这种方法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针对汉滩型汉坦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以实现汉坦病毒的快速、高效检测。  方法  针对汉坦病毒汉滩型S片段的保守区,设计合成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汉滩型汉坦病毒LAMP检测方法。  结果  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汉坦病毒标准质粒,并且该套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达到10个基因拷贝,应用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检测血液样本中的汉滩型汉坦病毒。  结论  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高度灵敏性及特异性,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检测汉滩型汉坦病毒的基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从来自德国的邮寄物中截获100余只活体蜚蠊,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该文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宠物蜚蠊饲养的现状及传入风险,列举了一些国家对邮寄或饲养宠物蜚蠊的事例,并对防止宠物蜚蠊入境的检疫监管提出建议,为国境口岸更好地防止医学媒介生物传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瘤临床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 月至200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随访的KD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观察终点随访时依据病变程度除行超声 心动图检查外,同时行64SCTCA检查,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期间纳入15例患儿,急性期KD超声心动图检 查显示急性期累及冠状动脉48/60支(80%)。患儿观察终点随访9个月至8.6年,平均(2.8±2.0)年,超声心动图示14/48支(29.2%)冠状动 脉瘤或扩张消退,其余进一步扩张或无明显变化,累及冠状动脉34/60支(56.7%),同时检测出2处血栓,未发现狭窄及钙化。64SCTCA示累及 冠状动脉30/60支(50%),主要累及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分布部位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一致,64SCTCA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冠状动脉瘤 最大内径的测量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 =0.837,P<0.001),64SCTCA发现4处血栓、5处钙化及3处狭窄。结论64SCTCA和超声心动图在KD并发 冠状动脉瘤患儿的随访中具有各自的应用价值,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GB/T 23795~23798《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系列国家标准于2009年陆续颁布实施,规范了鼠、蚊、蝇、蜚蠊共4种病媒生物的监测工作。本文就对上述国家标准规定的相关技术方法的理解,结合口岸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分别对蚊、鼠、蜚蠊和蝇类的各种密度监测方法适用范围、标准的各项条款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和讨论,以期对科学规范开展口岸病媒生物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现场调查CO2灯诱法与紫外灯诱法的捕蚊效果。方法以每月3次的频率分别于日落前后2h,同时采取CO2灯诱法和紫外灯诱法诱捕蚊虫,连续诱捕6个月。结果 2种方法共捕获成蚊2483只,其中CO2灯诱法捕获成蚊1544只,紫外灯诱法捕获成蚊939只;CO2灯诱法捕获的成蚊密度〔11.20只(/灯·h)〕显著高于紫外灯诱法〔6.87只(/灯·h)〕。结论 CO2灯诱法捕蚊效果好于紫外灯诱法,是蚊虫密度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蓝光间歇照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转铁蛋白(TRF)、总胆红素(TBIL)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航空总医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60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均使用熊去氧胆酸片口服,观察组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每次照射时间3~5h,停止2~4h再次照射,对照组行蓝光持续照射,每次照射时间12~16h,停止8~12h后再次照射,连续治疗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血清TBA、TRF、TBIL的变化及黄疸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 MB)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AST、LDH、CK、CK M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TBA、TBI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RF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治疗后血清TBA、TRF、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黄疸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皮疹、脱水、食欲减退、发热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分别联合蓝光间歇照射和蓝光持续照射效果相似,均可有效改善血清TBA、TRF、TBIL的表达,促进黄疸消退,但联合蓝光间歇照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瘤临床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随访的KD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观察终点随访时依据病变程度除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外,同时行64SCTCA检查,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期间纳入15例患儿,急性期KD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急性期累及冠状动脉48/60支(80%)。患儿观察终点随访9个月至8.6年,平均(2.8±2.0)年,超声心动图示14/48支(29.2%)冠状动脉瘤或扩张消退,其余进一步扩张或无明显变化,累及冠状动脉34/60支(56.7%),同时检测出2处血栓,未发现狭窄及钙化。64SCTCA示累及冠状动脉30/60支(50%),主要累及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分布部位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一致,64SCTCA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冠状动脉瘤最大内径的测量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37,P〈0.001),64SCTCA发现4处血栓、5处钙化及3处狭窄。结论64SCTCA和超声心动图在KD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的随访中具有各自的应用价值,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正>鼠类可传播多种鼠源性疾病(简称鼠传疾病),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肺综合征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阿根廷出血热、拉沙热、土拉弗朗西斯菌病、蜱传回归热、Q热、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血吸虫病、鼠型斑疹伤寒、鼠咬热、弓形虫病、肝片形吸虫病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鼠类密度是判断一个地区卫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口岸卫生检疫的重点关注对象,海关既要及时发现和杀灭入侵的外来鼠种,又要有效防止口岸的鼠类通过货物或交通工具窜出国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