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4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拟比较以两种不同方法测定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病人的气道阻断压(P0.1)与自主呼吸时常规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方法 12例机械通气病人,断开呼吸机自主呼吸时以常规方法测定P0.1得到P0.1-SB:在PSV水平为5cmH20,以常规方法和按压呼气末暂停键测定P0.1分别得到P0.1-PSV5和P0.1-PSV5eeo.分析后二者与前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0.1-SB与P0.1-PSV5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PSV5ee0分别小于P0.1-SB与P0.1-PSV5,差异有显著性;P0.1-PSV5eeo与P0.1-PSV5和P0.1-SB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0.97。结论 按压呼气末暂停键测定PSV水平为5cmH2O的P0.1值与常规方法测定的PSV水平为5cmH2O以及自主呼吸时的测定值相比,其值偏小,但前者与后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有效治疗小儿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使用了碘灭糊剂空管药物疗法。方法:常规根管治疗后.应用碘灭糊剂永久充填。结果:经2年随访观察,总治疗显效率92.8%。结论:用碘灭糊剂空管药物疗法治疗小儿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疗效确凿,可使儿童颌骨发育,恒牙正常萌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重症SARS患者的一系列X线胸片变化规律.结果重症SARS患者胸片表现为两肺阴影迅速进展,大部分区域受累.有3种表现类型:①19例表现为弥漫大片云雾状影,病灶无明显分界,肺纹理显示不清;②13例表现为弥漫棉团状密影,边缘模糊,肺纹理增粗;③5例表现为多发大团块密影,边缘模糊,可见支气管气相.如无合并症发生,对症治疗有效,1个月左右肺部阴影消失.6例肺部合并G-杆菌感染,5例合并纵隔气肿,出现合并症时,肺部阴影延迟吸收.结论重症SARS患者的X线影像为肺部密影快速进展至两肺大部分区域,易合并纵隔气肿及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不同月龄正常大鼠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月龄正常大鼠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变化 ,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提供对照依据。方法 :4 .5月龄SD雌性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组 ,在实验的d 0 (4.5月龄 )、d 30 (5 .5月龄 )、d 75 (7月龄 )、d 14 0 (10月龄 )杀死大鼠取材 ,采用体内双荧光标记法 ,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 ,观察不同月龄段大鼠的骨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大鼠 4 .5~ 10月龄 ,骨量有一缓慢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但变化辐度不大 (P >0 .0 5 ) ,骨量相对稳定 ,骨形成和骨吸收有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 (P <0 .0 5 )。结论 :4 .5~ 10月龄的SD雌性大鼠体重和骨计量学参数变化正常 ,选择该月龄段大鼠做模型 ,研究药物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治疗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对比及其机理。方法参与治疗实验的患者均须建立临时的血管通路,本实验全部为股静脉置管。①CBP组28例患者,采用连续性的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方法。置换液选择碳酸盐溶液,以前/后稀释的方式输入,透析液采用碳酸氢盐溶液,流量为1200ml/h。每日治疗时间10h,置换液的量必须大于32L。②IHD组28例,采用中空的纤维聚砜膜透析仪,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溶液,每周透析3次以上,平均4h。结果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组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治疗前后的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有明显的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组治疗之后的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血浆浓度均比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的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血浆浓度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都对急性肾损伤有治疗效应,但是CBP的疗效明显优于IHD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收集相关病历资料,并开展相关实验室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男性,34岁于2016年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中国香港、广东省深圳和东莞,于2月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2月6日被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2月14日痊愈出院;病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头晕头痛、畏寒、乏力、皮疹、眼眶痛、结膜充血、腹泻等症状;病例白细胞和血小板值正常,单核细胞比率略有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略有升高,肝肾功能检查白蛋白、尿素氮、尿酸略有下降,左下肺轻度肺气肿改变;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病例尿液标本寨卡病毒核酸存在时间较血清标本长,发病第15 d病例唾液标本未检出核酸阳性。结论 本例病例为一典型但症状较轻的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对具有流行病学史且同时出现发热或皮疹等症状的归国人员进行排查,采集其血清、尿液等多种标本进行检测,有利于病例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和探讨江西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江西省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数据和相关标本监测结果 ,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4月~2014年4月江西省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8例,其中死亡病例1例,男女比例1∶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72岁;>50岁6例;农民和农贸摊贩共6例;其中5例病例集中在南昌县及其周边的两个区,另外3例分别在宜春市、赣州市和鹰潭市;7例有基础性疾病史,1例有肥胖;8例均有禽类暴露史,其中3例有家禽接触史;119名密切接触者在1周的观察期内均未出现流感样症状;病例可疑暴露环境相关标本中H7N9禽流感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阳性率为10.24%。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感染与传播模式等认知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长效的防控策略仍是防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铜诱导神经元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铜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的凋亡以及Bax、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铜沉积对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系统的损伤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醋酸铜(0、2、20、40、80、160、240、320μmol/L)诱导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48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PI和Annexin-V/PI法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神经元细胞活力随醋酸铜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醋酸铜低浓度诱导组(0~80μmol/L),神经元凋亡数随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多(P<0.01);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下降(P<0.01)。醋酸铜高浓度诱导组(≥160μmol/L),神经元坏死较凋亡更为明显。结论Bax、Bcl-2、caspase-3在低浓度铜诱导神经元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神经元凋亡或死亡导致神经元减少可能与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系统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同源性。方法收集该院ICU2012年1—12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下呼吸道和静脉导管尖端分离的CRAB,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50株CRAB分离自患者血液26株、下呼吸道20株、静脉导管4株;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分离自患者血液(26株)、呼吸道(6株)和静脉导管尖端(4株)的36株CRAB进行PFGE,结果表明主要为7个PFGE型(A~G),其中A克隆5株,B克隆2株,C克隆3株,D克隆4株,E克隆3株,F克隆8株,G克隆3株;其余8株菌为散发。该ICU分为Ⅰ、Ⅱ区,其中A、B、F克隆在两个病区间均存在。3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CRAB为同一克隆,其中2例血液、下呼吸道、静脉导管尖端为同一克隆,另1例血液和下呼吸道为同一克隆。对其中6例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CRAB进行PFGE分型,3例同属D克隆。对12例血流感染患者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4例患者培养阳性,且为CRAB,分别与各自血液分离株为同一克隆。结论 ICU存在CRAB血流感染流行,患者间交叉传播是医院流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