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造瘘术后肠衰竭相关性肝病(intestinal failure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IFALD)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初诊为NEC并行肠造瘘及还纳手术的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合并IFALD分为未合并IFALD组(n=51)与合并IFALD组(n=27)。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发生IFAL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合并IFALD组与未合并IFALD组的早产儿比例分别为[92.6%(25/27)与72.5%(37/51),χ2=4.084,P=0.043];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分别为[88.9%(24/27)与70.6%(36/51),χ2=4.722,P=0.030];造瘘术后剩余小肠长度<40 cm...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穿孔与肠未穿孔患儿手术治疗后转归情况,为NEC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37例经手术治疗的NEC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肠穿孔分为肠未穿孔组(172例)与肠穿孔组(65例),收集两组患儿术中所见坏死肠管长度、手术后实施肠内及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NICU入住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NEC肠未穿孔组172例中,治愈124例(124/172,72.1%),死亡48例(48/172,27.9%);肠穿孔组65例中,治愈48例(48/65,73.8%),死亡17例(17/65,26.2%)。两组术中所见坏死肠管长度以及术后肠外营养时间、肠内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NICU入住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ell分期为ⅢA与ⅢB期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P=0.030)。结论NEC肠未穿孔的患儿可能存在更多肠管坏死,术后并发症多,康复时间长。建议对于NEC肠未穿孔患儿,可根据患儿临床实际情况探讨更合适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eIC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报道并分析我院治疗的2例闭塞性eICAD;Medline数据库检索关于颈内动脉夹层的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多数研究支持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经验性应用.约30%的闭塞性eICAD在起病8 d内再通,60%~80%在3个月内再通.治疗期间缺血性卒中复发或残死率在抗凝组为8.3%~14.3%,抗血小板组为7%~23.7%.结论 对存在抗凝禁忌证的eICA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有益;无禁忌证者建议及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ICA—PComA)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以22个ICA—PComA动脉瘤(动脉瘤组)与20个动脉圆锥(动脉圆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对颈内动脉交通段直径(Dica)、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直径(Dpcom)、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夹角角度(Apcom)及颈内动脉眼段-床突段转折处角度(Aica)等进行测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与动脉瘤发生具有相关性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线曲线(ROC)分析。结果两组Dpcom、Aica和Apc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om减小导致动脉瘤发生概率增加。Apco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最佳诊断界值为52.25°。结论Apcom对ICA-PComA动脉瘤与动脉圆锥的鉴别及对动脉瘤的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后自体肝存活情况及行肝移植术的时机。方法对本院2002年至2011年Kasai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患儿18例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对这部分患儿进行中长期随访,了解其自体肝存活情况。结果 2例分别在胆管炎病程4个月和5个月后行肝移植术,其余16例均坚持抗感染治疗。12例在抗感染治疗6~15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5~12年10例仍自体肝存活,但均有肝硬化症状;其余2例因继发腹水或消化道出血予肝移植。另外4例治疗中出现肝内胆管扩张,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BD)。引流后1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引流后仍无法控制感染行肝脏移植手术后感染消退;1例行肝门部再吻合后仍存在胆管炎反复发作,但经抗感染治疗15个月后症状缓解。自体肝生存至今6年。结论胆道闭锁术后反复发作性胆管炎患儿仍可自体肝长时间存活,合并肝内胆管扩张时提示预后不良,需考虑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早产儿埋植Ommaya囊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预防措施及临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Ⅲ度以上脑室内出血合并脑积水、并行Ommaya囊埋植治疗的患儿,统计埋植后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共入选18例患儿,Ommaya囊埋植后经储液囊抽液期间常见并发症为颅内出血(3例)、颅内感染(3例)、Ommaya囊漏液(1例)、引流管堵塞(1例)及头皮感染(1例)。随访期间3例患儿脑室形态稳定行Ommaya囊取出术,12例脑室进行性增大行脑室镜第三脑室造瘘或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因合并其他疾病家长放弃治疗。结论 Ommaya囊埋植是治疗早产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重要方法,经储液囊抽液时应加强对患儿家长宣教,多数家长可掌握抽液方法及无菌操作;大部分患儿最终需行永久性分流术或脑室造瘘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后胆管炎患儿的细菌谱及抗生素选择。方法收集本院2002年至2009年Kasai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患儿,选取其中有血或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结果者88例,分析常见致病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结果88例胆管炎患儿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及肠球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62%、81%,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6%;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81%。结论美罗培南可作为对头孢菌素耐药胆管炎患儿的经验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e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造瘘的最佳方案及关瘘时间。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2011至2014年因NEC行肠造瘘术及二期关瘘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关瘘时间分为早期组(术后90 d内关瘘)、中期组(术后90~180 d关瘘)及晚期组(术后180 d以上关瘘)。临床资料包括出生及两次手术时孕周及体重、并发症、术后喂养及体重、静脉营养(PN)及住院天数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例患儿,其中早期组8例,中期组14例,晚期组14例。三组患儿的出生及造瘘时体重、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瘘时三组间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造瘘术后总PN时间(P=0.000)、关瘘术后PN时间(P=0.005)、达足量肠内营养所需时间(P=0.035)、造瘘后总住院天数(P=0.019)、关瘘后住院天数(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指标两两间对比结果显示:早、中期之间以及早、晚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中、晚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在术后营养支持、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治疗结局都较满意。NEC造瘘术后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稳定的患儿90 d以上关瘘是安全可行的。需早期关瘘的患儿则要做好个体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运动神经元病合并额颞痴呆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57岁,因"消瘦、行为异常1年半"于2008年6月1日入院.1年半以来家人发现患者消瘦,以双上肢变细明显,左侧重于右侧,同时出现行为异常,表现为与家人通电话时未讲完而突然挂断、频繁无故外出,外出后可自行回家,不能正常完成工作,并有理解力、计算力下降;后逐渐出现言语减少、舌肌发硬、发音含糊,并有饮水呛咳、痰量、唾液增多.病程中患者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麻木感,无随地大小便等异常行为,饮食睡眠可,大便便秘,小便正常,体质量减轻约15 kg.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