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胰漏的发生与给予临床治疗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135例行P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中术后发生胰漏6例(4.44%),死亡5例(3.70%)。6例胰漏患者中死亡1例,经二次手术治疗痊愈1例,其余经保守治疗痊愈。手术方式(切除范围)、胰管吻后方式、胰管支架放置方式、手术时间与胰漏发生无明确关系(P均〉0.05)。术中出血量〉1 000 mL可增加胰漏发生率(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的应用可预防胰漏的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漏发生与术中技术因素及术后一些积极的处理措施有明显关系。精湛的手术技巧和术后处理措施的合理采用是预防或减少术后胰漏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头脉冲试验(HIMP)和头脉冲抑制试验(SHIMP)在前庭眼动反射中的互补效应。方法选择前庭上神经炎患者33例,健康成人10例(20耳),对前庭上神经炎患者患侧和健康成人左右侧HIMP和SHIMP增益、扫视潜伏期、扫视波振幅及显性扫视产生百分比进行匹配分析,比较HIMP和SHIMP各项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结果HIMP增益与SHIMP增益呈线性正相关,并且HIMP增益大于SHIMP增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90,r=0.956,P均=0.000)。HIMP潜伏期大于SHIMP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0,P=0.001),但无相关性(r=0.180,P=0.196)。HIMP扫视振幅与SHIMP扫视振幅呈负相关(r=-0.484,P=0.000),HIMP扫视百分比与SHIMP显性扫视百分比呈负相关(r=-0.604,P=0.000)。HIMP增益与HIMP扫视潜伏期、振幅及百分比均呈负相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IMP增益与SHIMP代偿性扫视振幅及百分比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IMP增益与SHIMP扫视潜伏期无相关性(r=-0.044,P=0.756)。结论SHIMP和HIMP均可检查水平性角前庭眼动反射(VOR)的直接通路,代偿性扫视和反代偿性扫视的增益、振幅和扫视产生的百分比可作为动态观察指标评估前庭功能。两者参数变化对评估VOR通路的损伤和恢复情况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我院自1980年—1987年采用侧切术治疗肛裂26例,均治愈。现介绍如下: 本组患者中男4例,女22例。年龄20—62岁。采用方法为:病人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麻。于9点位,离肛缘1.5cm处做一放射切口,长约0.5~0.7cm,深达皮下组织。术者左手食指伸入肛内,指腹对切口,右手持蚊式血管绀分离并挑出内  相似文献   
5.
检查了15例交感性眼炎的暗适应曲线,并对暗适应与交感性眼炎的炎症和视力关系进行了分析。轻型病例随着炎症的吸收,暗适应可恢复正常。交感性眼炎的暗适应曲线呈双相改变,即α曲前后的视觉阈值皆升高。这些现象可作为交感性眼炎的一个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对喉癌细胞侵袭、迁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方法喉癌细胞Hep2中转染HDAC1 siRNA和siRNA对照记为HDAC1 siRNA组和siRNA-NC组,同时以不做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qRT-PCR测定细胞中HDAC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DAC1蛋白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结果 HDAC1 siRNA组细胞中HDAC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iRNA-NC组细胞中HDAC1 mRNA和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siRNA-NC组细胞迁移率、侵袭数目及培养液上清中VEGF、b FGF含量均明显降低,细胞中MMP-2、p-STAT3/STAT3水平也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iRNA-NC组细胞迁移率、侵袭数目、MMP-2水平、p-STAT3/STAT3水平及培养液上清中VEGF、b FG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调HDAC1表达可降低喉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分泌VEGF、b FGF水平,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术前评估切口愈合的风险。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专家调查法以及专家评分法等方法对切口愈合术前影响因素构成进行研究。结果构建了切口愈合术前影响因素评估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切口愈合术前影响因素构成的研究,建立了切口愈合术前影响因素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该体系对患者术前影响因素量化评分,评价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做出较好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回盲部淋巴结炎并脓肿形成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22岁。因右下腹痛2 d余入院,患者于2010-08-05中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钝痛,伴有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次日在外院给予头孢地嗪静脉滴注治疗1 d。后症状逐渐加重,仍无发热,于2010-08-08凌晨前来我院。入院查体:T 36.6℃,腹部平坦,右下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以麦氏点为著,伴有反跳痛,右下腹似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4 cm×3 cm,质稍硬,肠鸣音  相似文献   
9.
陈飞云  陈美红 《江西医药》2012,47(9):838-841
切口愈合存在愈合良好与不良两种情况.切口愈合不良包括脂肪液化、血肿形成、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及切口裂开等,最常见的为前面3种即脂肪液化、血肿形成、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也就是难愈性伤口,是一类与创伤部位和宿主有关的创面在期望的时间内不能正常愈合.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一方面增加患者痛苦,另一方面增加医疗费用.为此,笔者就切口愈合不良的产生、处理作1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健康儿童直流电刺激诱发(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 GVS)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oVEMP)的检测方法,并确定正常范围。方法 对健康儿童20例(3~14岁)和健康成人24例(18~30岁)分别进行GVS-cVEMP和GVS-oVEMP检测,儿童组直流电刺激强度不超过3 mA,成人组最大刺激强度5 mA,记录两组GVS-cVEMP和GVS-oVEMP的引出率和特点,并进行不同刺激强度下的疼痛评分。结果 GVS-cVEMP和GVS-oVEMP在儿童组和成人组的引出率均为100.0%。儿童组GVS-cVEMP的p1潜伏期、n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分别为10.46±1.84 ms、16.98±2.12 ms和6.52±1.42 ms, n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较成人组明显缩短(P<0.05)。儿童组GV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