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80例喉癌前病变细胞中的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29例I级不典型增生中出现DNA异倍体1例,30例Ⅱ级不典型增生中出现DNA异倍体2例,21例Ⅲ级不典型增生中出现DNA异倍体11例.提示喉癌前病变的DNA异倍体率随不典型增生病变的分级增高而增加,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高,癌变率越高,提示DNA异倍体可能是喉癌变早期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喉癌旁组织DNA倍体及CD44检测的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笔者对57例喉癌旁组织进行DNA及CD44含量分析,并做了90个月的术后临床随访.结果 喉癌旁组织DNA异倍体检出率为59.5%,异倍体中CD44平均含量为(26.8±12.1).二倍体组织中CD44含量为(7.9±4.8),癌旁异倍体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存期均明显低于二倍体患者[分别为32.0%、 (32.1±13.6)个月和82.4%、(65.8±21.7)个月,P<0.01],异倍体者生存线也明显低于二倍体者,CD44含量高的异倍体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均高.结论 癌旁组织DNA倍体变化及CD44含量可作为直接判断喉癌术后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地氟醚平衡麻醉对听神经瘤手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乙状窦入路或颅中窝入路听神经瘤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20) 和地氟醚平衡麻醉组(DR组,n=20)。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记录唤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2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麻醉深度、肌肉松弛恢复情况、拔管时心率和血压变化;记录术后不良事件。结果 PR组唤醒时间早于DR组2.4 min (P=0.033);PR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短于DR组4.9 min (P=0.002);PR组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DR组23.7 min(P=0.049);PR组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和心率变化均小于DR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听神经瘤手术利于患者术后快速苏醒,地氟醚组患者拔管时心率和血压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开颅手术与伽马刀治疗是较为常用的方法。然而,不少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十分犹豫:有人认为开颅手术风险大,不愿为听神经瘤这一良性肿瘤冒险;也有人担心伽马刀不能完全清除肿瘤,日后复发風险高。  相似文献   
5.
神经酰胺在喉组织癌前病变向喉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诱导凋亡的第二信使神经酰胺(ceramide)在喉组织癌前病变向喉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991-2001年间声带白斑的病例178例,找出相应的石蜡块,其中转化为喉癌的3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这31例的喉正常黏膜标本(取自喉癌旁的正常组织)、癌前病变时的标本和喉癌组织标本中DNA倍体情况及神经酰胺的表达情况(400倍视野下染色阳性细胞计数×100)。结果31例喉正常黏膜标本均为DNA二倍体; 31个声带白斑标本中3个为DNA二倍体, 28个为DNA异倍体; 31个喉癌标本均为DNA异倍体。31例患者的喉正常黏膜、声带白斑、喉癌标本中神经酰胺的表达依次减少,分别为每400倍视野下阳性表达细胞数( x±s,以下同) ( 400±30 )个、( 180±20 )个、( 10±10 )个,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二倍体细胞内神经酰胺的阳性表达数(400±20)个,明显高于异倍体细胞内(150±10)个,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喉组织癌前病变向喉癌转化过程中,神经酰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示诱导凋亡的第二信使神经酰胺逐渐减少可能是喉组织癌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阐述近年发现一种具有胚胎干细胞样特征的多能成年祖细胞(mult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ells,MAPCs)的研究进展.MAPCs在体外不仅可以分化为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细胞,而且诱导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都具有功能性特征;MAPCs强大的分化潜能和扩增能力,为遗传性和退行性等疾病进行细胞治疗提供合适的细胞来源,MAPCs在组织工程学和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喉癌旁组织DNA倍体及CD44检测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癌旁组织DNA倍体及CD44检测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作者对42例喉癌旁组织进行DNA及CD44含量分析,并做了89个月的术后临床随访.结果:喉癌旁组织DNA异倍体检出率为59.5%,异倍体中CD44平均含量为26.8±12.1.二倍体组织中CD44含量为7.9±4.8,癌旁异倍体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存期均明显低于二倍体患者(分别为32.0%,32.1±33.6月和82.4%,65.8±21.7月,P<0.01).异倍体者生存曲线也明显低于二倍体者,CD44含量高的异倍体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均高.结论:癌旁组织DNA倍体变化及CD44含量可作为客观判断喉癌术后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癌旁组织DNA倍体及CD44检测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作者对42例喉癌旁组织进行DNA及CD44含量分析,并做了89个月的术后临床随访。结果:喉癌旁组织DNA异倍体检出率为59.5%,异倍体中CD44平均含量为26.8&#177;12.1。二倍体组织中CD44含量为7.9&#177;4.8,癌旁异倍体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存期均明显低于二倍体患者(分别为32.0%,32.1&#177;33.6月和82.4%,65.8&#177;21.7月,P&lt;0.01)。异倍体者生存曲线也明显低于二倍体者,CD44含量高的异倍体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均高。结论:癌旁组织DNA倍体变化及CD44含量可作为客观判断喉癌术后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耳道解剖的CT影像毗邻关系。方法在PACS系统中调取2011~2013年来本院行中耳螺旋CT检查且耳道周围主要观测结构清晰者327例(654耳)的轴位片,在东软neusoft软件中,将图像放大后,在耳道中部断层片中测量鼓沟至面神经垂直部距离及毗邻颞颌关节的耳道前壁厚度。结果鼓沟到面神经垂直部约为4 mm,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道前壁厚度约1.5 mm,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良好显示耳道周围主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为耳道成形及耳道入路镫骨手术提供实用参数。  相似文献   
10.
我们探讨了螺旋神经元损伤后毛细胞带状突触的动态变化。ouabain圆窗给药后选择性地杀伤了 I 型螺旋神经元,并保留了II型螺旋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不变,内外毛细胞形态也没有变化。给药后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耳蜗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型螺旋神经元基本消失,与内毛细胞连接的I型神经纤维也基本全部消失,只留下传出神经纤维和II型螺旋神经纤维。内毛细胞的带状突触由于缺失了与之连接的I型神经纤维而迅速崩解消失,在时空上显示了动态的变化。给药后一周突触前和突触后迅速崩解,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突触后的彻底崩解消失,残余的突触前的位置开始向毛细胞的顶部移动。三个月后突触后已经基本消失,只有少量的突触前漂移到毛细胞的顶部。听觉功能的测试提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没有变化和内外毛细胞形态没有变化相吻合;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阈值大幅提高与I型螺旋神经元的基本消失相吻合。这项研究揭示了螺旋神经元损伤后毛细胞带状突触的动态变化,为研究细胞移植来治疗神经性耳聋和突触的再生提供了很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