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及检出率日益增高,甲状腺结节的分子标记物在鉴别结节的性质,术前诊断及患者预后都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归纳关于相关分子标记物及检测手段在甲状腺结节诊治中的更新进展,结论表明甲状腺结节的单个致病分子的研究较为成熟,多分子联合检测手段可提高诊断精确率,同时提供更加可靠的分子依据,指导手术及术后药物治疗。尽管其还未能替代“金标准-病理诊断”,但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管理和治疗,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唾涎脲肿瘤中腮脲肿瘤的发病率最为常见,其中约80%的腮腺肿瘤为良性,约20%为腮腺恶性肿瘤,治疗的手段常以开放性的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传统手术切口位于颜面部,常遗留疤痕影响美观。基于如今推广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模式,作为头颈外科医生我们需要在达到肿瘤根治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患者美观需求和术后快速康复。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1 例诊断为右侧腮腺 Warthin 瘤(腺淋巴瘤)患者,采用腔镜辅助下耳后发际内线手术人路完成肿瘤切除,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术后2 天出院,美观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和头颈肿瘤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递增,2015年10月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了最新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指南,详尽阐述了甲状腺结节、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处理原则。笔者就本指南中涉及甲状腺外科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为甲状腺外科医师更好地了解本指南和及合理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头颈肿瘤外科应用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Da Vinci Xi系统)手术的5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其中甲状腺手术41例,口咽部手术8例,腮腺手术3例,颌下腺手术2例。入路选择包括口腔入路、双侧腋窝和乳晕入路、单侧腋窝和乳晕入路(unilateral axilla-areola,UAA)及耳后入路。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1例UAA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乳晕隧道出血再次内镜下止血,1例腋乳入路甲状腺癌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术区感染。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腮腺和颌下腺患者术后无面瘫、舌尖麻木、口底运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美观满意度高,疗效满意。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入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在头颈肿瘤外科手术中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保护更具优势,美容效果显著,在目前开展成熟的甲状腺、口咽手...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分化型甲状腺癌的90%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较早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根据最新的美国癌症综合委员会(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前上纵隔淋巴结(Ⅶ区)淋巴结转移也已从第7版的N1b更改为N1a(VI区或VII区淋巴结转移,单侧或双侧),而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颈淋巴结是否归属于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将从颈淋巴结的解剖分区及术式选择、中央区淋巴结的定界(前上纵隔淋巴结是否归属于中央区淋巴结)以及前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相关研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颈淋巴结清扫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9.
传统的颈部开放入路颌下腺切除会导致术后瘢痕,局部皮肤感觉异常或减退及皮肤粘连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让患者更多获益,越来越多的颈外入路内镜下颌下腺切除手术应运而生。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于2021年5月14日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经腋入路内镜下颌下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快,美观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5个月复查,颈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