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8篇
  免费   752篇
  国内免费   1364篇
地球科学   518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193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ased on daily ECMWF gridpoint data of two winters during 1981—1983 including an ENSOyear,propagation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LFO)during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s andtheir influences upon 30—60 day oscillations of the subtropical jet stream are studied with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s complex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CEOF)and so on.Results show that inthe winter of a normal year(1981—1982),30—60 day oscillations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aremainly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flanks of exit region of jet stream.In the ENSO year(1982—1983),they are mainly in the vicinity of entrance and exit regions of jet stream.Intraseasonalchanges of subtropical jet stream manifested themselves as latitudinal fluctuation or longitudinalprogression or regression of about 40 day period.There are marked differences between propagat-ing passages of low frequency modes responsible for changes of subtropical jet stream in the normalyear(1981—1982)and in the ENSO year(1982—1983).Changes of oscillation amplitude showobvious phases.In general,the one in late winter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early winter,strongestone occurs in February.  相似文献   
2.
使用GAMIT进行高精度基线向量解算的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杰  任超  孟黎 《海洋测绘》2007,27(6):29-32
GAM IT是国际上常用的GPS定位定轨软件,但由于其安装的平台(UN IX/LINUX)与我们通用的W indow s平台有所差异,使得GAM IT的入门较难。因此本文结合具体实例,介绍GAM IT的安装、基本操作以及应用GAM IT进行高精度基线向量解算,供初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IRS-P5卫星立体影像的地形图测绘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印度 IRS-P5卫星立体影像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使用某地区的立体像对数据进行的1:10000地形图测绘有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精度的地面控制点的支持下,地形类别为山地的地形图平面和高程精度均可满足国家1:10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成基  孟彩萍 《山地学报》2002,20(6):757-760
文论述了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目的,进行了保护分区,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视域保护区三个区,重点分析了核心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对策,以实现山崩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探研——以汾河上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择了位于生态脆弱区的汾河上游为研究区域,运用"系列横剖面"、"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等方法,对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研究表明:与历史时期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人类对环境的干预及应对环境变迁的能力较低,故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也存在波动变化;研究历史时期生态脆弱地带的流域生态安全,人口数量、耕地数量、畜牧业开发程度、国家政策、战争频次等应是主要指标;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体系下,压力、状态指标安全指数呈下降趋势,响应指标安全指数反之,民间控制行为的出现反证了生态演变程度的加剧。本文研究复原了历史时期汾河上游生态安全演变态势,但如何量化不同阶段的流域生态阈值,并进行生态安全性的判别等,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秦媛媛  孟堃 《四川地质学报》2013,(4):394-398,403
重庆云阳石梁剖面位于上扬子板块北缘南大巴山冲断带位置,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处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位置,对该剖面的详细研究,有利于恢复飞仙关期川东北碳酸盐台地东缘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认为,该剖面飞仙关组-段属于斜坡相沉积;二段下部继承碳酸盐台地东缘斜坡相,中部发育典型的台地边缘滩沉积,其顶部则演化为局限台地溺湖环境;三段由开阔台地及局限台地渴湖沉积构成;四段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潮坪沉积城口-鄂西海槽西侧飞仙关组由两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组成,通过与相邻位置的井剖面对比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城口-一西海槽西侧飞仙关期沉积相演化。台地边缘滩基本发育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断裂系统十分复杂,为了揭示其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砂箱物理模拟技术,对涠西南凹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协调伸展作用实验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涠西南凹陷晚始新世以来复杂的断裂系统,断裂系统的主体特征在这一实验模型中均得到了很好的再现.涠两南凹陷复杂的断裂系统是在基底先1竽构造基础之上,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裂陷期(晚始新世一渐新世)断裂系统是在一个伸展期内形成(南北向伸展)、并非是多期构造叠加变形的结果.这一认识不但能够有效地指导涠西南凹陷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同时也能够为南海周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The opera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 of utility-scale solar energy infrastructure in desert areas ar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surface erosion processes resul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PV) power station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olar PV arrays and aeolian erosion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wind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near-surface transport layer at three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solar PV arrays in a 200 WM-p PV power station in the central Hobq Desert, northwester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diment transport varied around the panels, with the greatest transport occurring between the panels, followed by behind and in front of the panels. The sediment fluxes of all of the observation sites obey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The secondary flow field zones formed around the PV panels: the conflux accelerating zone between the panels, the resistance decelerating zone of the under panels, and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rapid velocity increase in front of and behind the panels. This resulted in a greater shear force in front of the panels under the downward flow diversion effect of PV panels, and the wind erosion depressions were finally formed he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planning better technical schemes for wind-sand hazards at solar PV power stations, which would ensure operational stability and safety in desert areas.  相似文献   
9.
辽东半岛东北部宽甸地区出露大面积南辽河群变质表壳岩系,本文通过对其中黑云石英片岩、含电气石浅粒岩和花岗质片麻岩进行精确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微区痕量元素分析,并结合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研究来制约其原岩形成时代和变质时代,进而探讨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Cl图像显示锆石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无核边结构,呈灰黑色均质特征;第二类发育核边结构,核部不发育或具弱生长环带,第三类锆石整体或者核部发育明显生长环带或具条痕状吸收特点,而后两类多数发育灰色均质边,与第一类特征一致。微区痕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灰色均质锆石或边部具有高U(731.2×10-6~1383×10-6)、低Th(51.09~85.15×10-6)和Th/U(0.06~0.07)等特征,为变质成因;第二类锆石核部具有较高Th(97.68~219.7×10-6)和Th/U(0.21~0.27),为岩浆成因;第三类具有高Th(249.6×10-6~469.4×10-6)和Th/U(0.60~0.74),为岩浆成因。定年结果显示,所有测点均位于谐和线上或附近,三类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别介于1878~1903Ma,2011~2043Ma和2082~3285Ma,前两者峰期年龄分别为1885Ma和2035Ma,表明该区南辽河群的原岩形成于~2035Ma之后,而峰期变质作用应发生在~1885Ma,其沉积作用应发生于2035~1885Ma之间;第三类锆石年龄区域上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火山岩及古老结晶基底年龄相吻合,暗示它们为南辽河群提供重要物源。结合前人有关辽吉花岗岩及区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等资料,本文研究认为辽东半岛东北部宽甸地区南辽河群应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短期气候动力预测模式系统的研究及试验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气候和气候异常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提高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研究动力气候模式短期气候预测新技术至关重要.通过近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出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海气耦合的全球气候模式(AGCM+OGCM+海冰+高分辨率印度洋-太平洋海盆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季和年际尺度的业务动力模式组成的系统.初步把我国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由经验统计方法提高到定量和客观分析的水平上.在此基础上,已建成了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统计方法与气候动力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气候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