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94篇
地球科学   5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曾经利用扫描矢量化软件I/RASB和I/GEOVEC在GIS和数字地图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应用研究。本文着重介绍I/RASB和I/GEOVEC等在GIS和地图数字化中的应用方法,包括矢量文件和光栅文件。  相似文献   
2.
从1985年到2000年间,中国及其邻近地区大约10%的地震事件属于重复性地震事件,并且彼此间不超过1km。我们对约14000个地震和爆炸的地震图做互相关,计算了相对到时约0.01 s,并使横向定位精度达到了100m~300m。这样的精度对于地震危险性研究、地震物理、禁止核试验的核查都非常重要。通过对已有的资料重复性信号的识别和测量,提高了定位精度,改进了在读取初至到时和定位方面目前程序的不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和再分析数据,分析了1958-2008年间华南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与西北部太平洋海域的海表温度、潜热通量以及水汽输送异常的联系.华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异常变化的主要模态显示,华南绝大部分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异常呈同相变化,并以2~5年的年际变化最为显著.特别是近50年来该地区夏季极端降水趋势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存在明显转折,即在1989年之前华南绝大部分地区夏季极端降水频次呈减少趋势,之后表现为增多趋势.结果表明,西北部太平洋同期海气异常与我国华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显著关联的关键区主要位于南海海域及其邻近的西太平洋暖池区.该海域的海表温度、潜热通量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影响华南夏季极端降水的重要因素,而南海北部水汽经向输送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引起华南夏季极端降水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可为我国华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变异规律、机理及模拟预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波动力学中的浅水Stokes波理论建立了随机波统计模式,并由此导出了浅水非线性海浪的波高概率分布函数.所导出的以浅水波陡和浅水因子作为参数的波高概率分布在物理上更为合理.这两个参数既可作为控制波高分布函数变化的参量,又能通过它们体现波高分布偏离瑞利分布的程度.新的波高分布克服了瑞利分布大波预报过高,而众值预报过低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使得小概率对应的波高值比瑞利分布预报的为低.浅水波陡的作用与深水情况类似,而浅水因子的作用则体现在分布众值对应的波高随着浅水因子的变小而逐渐降低以及浅水波浪分布更为集中等方面.资料验证表明,本文结果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海洋立管复模态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阻尼的影响,研究海洋立管的动力特性。通过分析管内流体及管外海洋环境荷载的共同作用,建立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偏微分方程,进而得到立管动力特性方程,用复模态分析法求解动力特性方程得到立管考虑阻尼的自振频率。算例计算表明:考虑阻尼的立管自振频率略小于不考虑阻尼的立管自振频率;立管的自振频率随着内流流速的增加而减小,但内流流速不大时,影响较小;管道长度对立管的自振频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in the upper layer (shallower than 50m) exhibits significant zonal displacements on interannual scale. Employing an intermediate ocean model, the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interannual z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in the upper layer is investigated by diagnosing the dynamic impacts of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induced by wind, waves (Kelvin and Rossby waves), and their boundary reflections. The interannual zo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in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zonal current anomaly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west of 110°W for more than 30 years can be well simulated. The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re the dominant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zo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upper WPWP warm water. Composite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induced by waves dominate the z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whereas the role played by zonal wind-driven current anomalies is very small. A sensitivity test proves that the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reflected waves o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Pacific boundaries can act as a restoring force that results in the interannual reciprocating zonal motion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相似文献   
7.
白杨水源地座落在渭河下游重镇——渭南市西北约5km处,为渭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区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巨厚,地形平坦,降水充沛,地表水丰富,为地下水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按含水介质的埋藏条件可划分为潜水、浅层承压水、中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4个含水岩组。为了进一步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形成机制、储存运移过程、排泄开采条件,本文结合环境同位素(包括14C、13C、3H、D和18O)对水源地地下水年龄、地下水运动速率以及一些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研究和探讨。而同位素测定表明:水源地潜水为现代水,3H含量较高,河水补给量占1/2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定环境下发育的前陆盆地和冲断带在地质构造上具有许多的特殊性。在综述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中国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历程、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成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构造变形特征等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发育的5个主要特征:(1)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发生正反转的叠合性,即挤压构造下作为“本体”的前陆层序与拉张构造下作为“基础”的裂谷、断陷盆地之间的叠置;(2)显生宙以来中国大陆先后发生了4期前陆冲断构造演化的多期性,它们分别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晚期;(3)基于小克拉通基底拼贴后在造山带前缘复活再生的继承性,即统一拼合大陆内部的构造变形导致古造山带的复活,在古造山带边缘发育新生代前陆盆地或前陆冲断带;(4)在空间分布上受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控制发生陆内变形的系统性,在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内构造变形强度、盆地沉降幅度、盆山耦合程度等从内环向外环依次降低,从古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构造变形强度依次降低,构造变形样式逐渐简单、构造变形时间依次变新;(5)前陆冲断带的构造样式由于受边界力学条件和沉积地层介质作用而具有多变性,存在沉积盖层内脆性变形的断层相关褶皱、造山带前缘韧性变形的基底卷入构造、与走滑构造相伴生的基底卷入的断层相关褶皱、盆地内部塑性变形的盐构造。正是因为上述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决定了油气聚集与分布特征的规律性和复杂性,由此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构造地质研究与油气勘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喜马拉雅计划二期部分台站的远震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提取,利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方法获得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以及银川—河套盆地下方0~80 km深度的速度间断面结构.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成层性好,地壳厚度为38~42 km,康拉德界面为18~22 km,阿拉善地区的Moho面深度为38~45 km.河套盆地地壳厚度约52 km,银川断陷盆地和贺兰山下方的Moho面最深为~55 km.鄂尔多斯西缘构造边界下方Moho面变化明显,且黄河断裂为深大断裂直接切割莫霍界面.根据本文的间断面成像结果我们进一步确定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分属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与此同时,我们推测贺兰山以西70~80 km范围内和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北段存在地壳增厚变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3年秋季延安地区一次典型层状云系加密探空和实时雷达观测资料,设计了催化和对比探测方案,计算得出催化影响区及下风方可能采集到响应值的区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催化和探测。云物理响应观测结果表明:PNS粒子探测系统检测到催化后30min,小云滴减少;大冰晶的浓度增加;催化前冰晶以片状为主,催化后可看到有霰坯;催化前大雪晶浓度很小,雪晶之间没有攀附;催化后雪晶浓度增加,且大雪晶增加很多,可明显看到几个雪团攀附在一起形成的较大雪团;雷达观测到催化前拟播撒区内云的回波强度较弱、范围较小,催化后云体明显增大,强中心增加了5~10dBz;催化约1h后影响区雨量均有增加,说明催化引入的人工冰晶,使冰晶凝结比水滴凝结更有利于过冷云水转化为降水,冰晶效应和雪晶攀附过程是这次层状云系降水系统中的主要过程。过冷水冻结释放的潜热,导致云内升速加大,使催化区云和降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