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6篇
地球科学   3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现各河流现代河床以下普遍堆积厚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松散堆积物。河谷深厚覆盖层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工程坝址的选择,影响相关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给坝工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由于深厚覆盖层埋藏于现代河床之下,其形成年代一般先于一二级阶地,有悖于河流发育演化的常理,其成因一直令人费解。首次将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运动、地壳运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提出冰期、间冰期全球海平面大幅度升降,是导致河流深切成谷并形成深厚堆积的主要原因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层序地层学原理,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和河流侵蚀基准面大幅变化,并产生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的原因和过程。最后,进一步将沿河大型古滑坡的孕育和发生与河谷深切事件相联系,提出沿河大型古滑坡是在河谷深切期因前缘临空较好而形成的新观点,从而对沿河古滑坡前缘剪出口高程往往低于现代河床数十米的原因给出了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斜坡岩体由小变形到大变形乃至滑坡的发生,实质上是由组成斜坡的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将协同学引入斜坡的稳定性预测评价中,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斜坡失稳时间预测模型──协同预测模型.经实例检验,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滑坡的短期或临滑预报.  相似文献   
3.
伊和高勒地区为二连盆地重要的煤、石油等矿产地,其铀矿化信息丰富,具有较好的铀找矿潜力,而评价该地区的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为铀矿勘探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文章以1∶25万铀矿水化学区调为基础,通过概略分析伊和高勒地区的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条件,提出铀成矿有利水文地质条件及预测远景地段。分析认为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岩相古地理等条件的控制;区内地下水整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径流,地下水水质参数、水化学类型的变化与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密切相关;地下水放射性异常信息丰富,且水中铀与氡气的分带性、浓集中心基本一致;区内北西西向张扭性断裂具有控制砂体展布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的作用,对水文地质条件演化、铀成矿均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认为伊和高勒地区具有形成层间氧化带型或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床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并初步圈定出4片铀水化学远景预测区(片)。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省"8·8"九寨沟地震后,外界认为景区遭到了不可恢复的损坏,担心美景不再。其实,生态化的地质灾害防治在九寨沟已经开始推行,今后这个理念还要在全国进行推广,尤其是在旅游风景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内。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后,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已经在进行治理。这一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与以前不同,四川省提出了"生态化地质灾害防治"的概念和理念。在治理工程勘查设计阶段,就得考虑治理工程措施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施后进行生态环境恢复,使人工工程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简而言之就是生态化的治理工程措施和治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蚀源区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条件、侏罗系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区域成矿条件,认为卡拉麦里山的富铀花岗岩体为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侏罗纪以来多期次不整合面的发育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改造提供了通道及时间,为大规模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山北坡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其主要找矿目标层位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6.
滑坡是仅次于地震、发生最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中国西部山区则是世界上滑坡灾害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广域范围内滑坡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重复轨道观测的时间序列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此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以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为代表的传统时序InSAR方法在西部山区应用中往往受到植被覆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滑坡探测识别的可靠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以大渡河上游丹巴县为例,采用自主研发的相干散射体时序InSAR(coherent scatterer InSAR,CSI)方法,从历史存档的ALOS PALSAR和ENVISAT ASAR数据集中成功识别出了17处持续变形中的不稳定坡体,通过与外部观测数据比对和实地调查核实等手段验证了CSI方法探测结果的有效性和优势,并探讨了影响时序InSAR方法滑坡监测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未来的优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重塑黄土抗剪强度对黄土重大工程的长期稳定与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传统测试方法的限制,对于结合水与抗剪强度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不充分。本文基于无损、可靠、精确与便捷的核磁共振技术,针对不同含水率的重塑黄土开展了结合水发育特征与重塑黄土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利用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冰点不同,寻找二者的核磁共振信号界限—T_2截止值,然后获取不同含水量直剪试样的核磁共振驰豫曲线,最后结合快剪试验分析结合水含量与土体抗剪强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重塑黄土内结合水含量随含水量的上升而增多,且增长趋势逐渐变缓,结合水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地下降。(2)当土体内含水量增大时,并不会单独发育某一赋存状态的水,而是在某个含水率区间内主要发育某一种赋存状态的水。(3)重塑黄土中结合水的增加会导致粘聚力的降低,对内摩擦角没有明显影响。重塑黄土试样内结合水主要是通过削弱土体的粘聚力从而降低黄土土体抗剪强度,且土体内结合水含量与粘聚力c值及抗剪强度大小呈线性负相关。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非饱和黄土边坡与高填方工程的稳定性计算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9年6月5日下午15时许,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发生了大规模的崩滑,约500万m3被结构面切割成积木块状的灰岩山体,沿缓倾页岩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高速运动的滑体物质在堵塞前部宽约200m,深约50m的铁匠沟沟谷后,形成平均厚约30m,纵向长度约2200m的堆积区,掩埋了12户民房和正在开采铁矿的矿井入口,造成10人死亡,64人失踪,8人受伤,成为近年来少有的一次崩滑灾难性事件。本文在对灾害现场进行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三维激光扫描等综合手段,对鸡尾山崩滑体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灾害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鸡尾山山体垮塌是在不利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并受到长期重力、岩溶等作用和采矿活动的影响,因前部起阻挡作用的关键块体被剪断突破而导致的一起大型山体崩滑事件。深入研究鸡尾山崩滑体的形成条件和成灾机理,对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与鸡尾山崩滑体类似地质条件的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首先给出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用于滑坡体位移监测曲线去噪的处理方法,并对该方法在MATLAB中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给出了实现的算法步骤以及相应的MATLAB程序代码。利用实际数据资料,在MATLAB下进行滑坡体位移监测曲线去噪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将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用于滑坡体数据处理,不但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而且还可以保持信号的阶跃或突变点的位置不变。  相似文献   
10.
西藏昌都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昌都镇位于澜沧江上游“三河一江”地带(即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气候较恶劣,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植被稀疏,地质灾害发育。该区是藏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研究显示昌都镇发育地质灾害33处,其中崩塌16处,占灾害点总数48.5%,主要发育于路堑边坡和河流下切侧蚀形成的自然边坡;滑坡13处,占灾害点总数的39.4%,且90%为土质滑坡,多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泥石流4处,占灾害点总数的12.1%,以中小型为主。文章总结了昌都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空间位置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昌都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影响。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昌都镇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策略———治灾、设防、治水、治坡、生态建设和加强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