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伊春红山附近晚二叠世植物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辽宁本溪早石炭世植物化石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伊春红山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黑龙江省伊春红山地区晚二叠世红山组植物群,认为其性质为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华夏植物区与安加拉植物区的界限,应以内蒙古陆及其东、西延展部分为界。  相似文献   
4.
淄博地区本溪期—石千峰期沉积环境经历了障壁岛—泻湖—台地环境,三角洲环境,曲流河环境体系的演替。相应的泥炭形成环境有不稳定的局限泻湖泥炭坪,较开阔泻湖泥炭坪,中等稳定的开阔泻湖泥炭坪,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两侧的泥炭沼泽,洪泛平原上的泥炭沼泽。成煤植物上,本溪期以Cordaites,Lepidodendrales,Neuropteris为主,太原期华夏植物群发展,Lepidodendron,Cordaites继续发育,真蕨纲和种子蕨纲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山西期以Odontopterissp.,Annulariaorientalis,Pecopterisorientalis,P.norini为主。自煤系形成至今,本区经历了海西印支期的普遍沉降埋藏、燕山期的普遍抬升局部断陷、喜山期的剥蚀、新构造运动期的差异沉降等阶段。古构造、古气候对本区成煤环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西山杏石口组发育特征及其时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北京西山门头沟群底部发育一套以中粗粒碎屑岩为主的陆相地层。这套地层由杨杰(1947)首先报道。1957年,杨氏将其命名为杏石口亚统。1959年,由原北京矿业学院改称杏石口组。1977年,《华北区区域地层表-北京市分册》沿用之。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伊春红山附近红山组剖面采集了丰富的植物化石.经研究,计有25属58种。大大丰富了前人报道的本组植物化石的内容.分析所获资科,进一步阐述了红山组植物群的组成特征,认为其时代为晚二叠世,而不仅限于晚二叠世晚期.根据过去的化石资料分析.笔者认为“三角山组植物组合”的时代亦为晚二叠世,而不限于晓二叠世早期.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红山组与黄本宏划分的三角山组下部。在岩石组合特征及时代上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7.
生物混生现象是指不同生物古地理区系的生物出现于同一地区的同时代地层中,表明它们曾同时或略为先后地生活或埋藏在一起。中国东北地区早二叠世时期出现明显的北方冷水动物群(归属北方大区准噶尔-兴安生物省)与特提斯暖水动物群(归属特提斯大区内蒙-吉林生物省)的混生现象;晚二叠世出现安加拉植物群(An-garaflora)与华夏植物群(Cathaysianflora)的混生。对于这些生物混生的机制及阻隔生物迁移扩散的障岩的详细研究,对于解决中国北方二叠纪古海盆性状和南北板块最终缝合带的位置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华夏植物群起源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国内外有不同认识。笔者根据研究工作的成果并参考大量中外文献资料,提出华夏植物物群起源于早石岩世晚期(维宪期至纳缪尔A期)的新认识,自中石炭世早期(纳缪尔B-C期)已成独特的植物群,同时认为它并非由欧美植物群发展而来,二者均源子拟鳞木植物群,分别在各所处的环境中平行演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10.
一、概述 本文所研究的植物化石是吉林省地质局通化地质大队一分队采集于吉林临江镇以北闹枝沟公社义和地区(即腰沟)的义和组(腰沟煤系)。该组之下为巨厚的中酸性火山岩。两者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火山岩自下而上划分为两个组:二股砬组及闹枝沟组。本区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