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科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地区雪深和雪压的分布及其55年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使用新疆地区10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新疆地区雪深和雪压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积雪多年平均表现为北部多于南部,其中雪深和雪压最大值出现在新疆北部,数值分别为10 cm和10g/cm2.新疆积雪的季节特征较为明显,其中2月份积雪最大,雪深和雪压分别为9.2 cm和5....  相似文献   
2.
陆气双向耦合模式中全球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时空特征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CAS)含有动态植被过程的海-陆-气耦合模式AVIlVI-GOAIS的积分结果,与ERA-40再分析资料的感热和潜热通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VIM-GOALS模拟的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气候态、季节变化等特征和ERA-40一致,其中感热通量的纬向分布为双峰型,而潜热通量从1~7月...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5—2018年海南省18个市县3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O3浓度资料,分析了区域性O3污染(O3-8h浓度超标市县≥3个)时空变化特征,并对造成O3污染的天气系统进行主观分型。结果表明:2015—2018年海南省共有40 d发生了区域性O3污染,发生概率为2.73%。其中2015年和2017年达到了13 d,发生概率为3.56%,2018年为11 d(3.01%),2016年仅为3 d(0.82%)。发生区域性O3污染主要有4种天气类型:冷空气偏西下型、冷空气偏东下型、变暖高压脊型和热带系统型。其中冷空气偏西下型是最主要的天气类型,共出现了14 d,占所有天数的35%,且污染较重。不同天气类型下海南省O3污染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500 hPa有下沉气流、低层受东北风控制,有相对湿度低值区从中国东部向海南省延伸,地面位于冷高压底部或热带气旋西北侧,温度露点差在5 ℃以上等条件均有利于海南省区域性O3污染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4.
符传博  丹利  吴涧  魏荣庆 《冰川冻土》2013,35(6):1410-1418
利用覆盖新疆大部分地区资料完整的93个站点资料,对1961-2005年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低海拔区域(海拔<1 800 m)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而高海拔区域(海拔≥1 800 m)的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比低海拔区域要滞后. 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现为北疆深于南疆,山区深于平原,且与气温的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 全年和冬、春季最大冻土深度与气温场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736和-0.848. 年际变化表明,近45 a来的最大冻土深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高海拔区域与低海拔区域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倾向率分别为-15.65 cm·(10a)-1和-9.48 cm·(10a)-1,且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69,均通过了0.001的信度检验. 同时发现,高海拔区域冬季下降多,而低海拔区域春季下降多. 新疆地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在近45 a有明显的突变现象,高海拔区域和低海拔区域突变发生年份分别为1996/1997年度和1978/1979年度,说明新疆地区高海拔区域的年最大冻土深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比低海拔区域要滞后. 突变年后高海拔区域与低海拔区域年最大冻土深度比突变年前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61.12 cm和26.67 cm.  相似文献   
5.
符传博  丹利  冯锦明  彭静  营娜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1):4373-4382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已经连续运行13年的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卫星反演的对流层中层CO2浓度资料,利用地基观测结果对其进行验证,同时结合多种相关资料对我国区域CO2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北半球30°N—60°N是CO2浓度高值带,低值中心主要出现在15°S—15°N,140°W向东至100°E的低纬地区.地基观测与AIRS卫星反演结果基本一致,年增长率约为1.926 ppmv·a-1.我国区域CO2浓度空间分布上呈现北高南低的非均匀分布特征,4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东北地区西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地区东部和西部,低值中心在云南和西藏地区.我国区域CO2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最高值出现在春季,冬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其季节演变特点与风场的输送、降水量的清除和植被的吸收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对1960~2010年我国中东部地区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霾日数大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众多的四川盆地、北京-天津-河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广东-广西中部。2)季节变化上,霾日数冬季较多,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中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和东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超过20 d,夏季最少。3)霾日数气候趋势系数在北京-天津-河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趋势系数高达0.8。4)霾日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3.69 d(10 a)–1],其气候趋势系数为0.82,通过了99.9%的信度检验。5)我国中东部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对流层NO2的空间分布与年平均霾日数的分布基本一致,近51年来能源消耗量的稳定上升趋势也表明,人为因素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引起霾天气出现频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50年云南省雨日及降水量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符传博  吴涧  丹利 《高原气象》2011,30(4):1027-1033
利用1959-2009年云南省3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相关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云南省年、季、月雨日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多年平均雨日空间分布和降水量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滇西南地区,滇中到滇东南地区相对较少;年雨日最大值也出现在滇西南地区,滇中地区最少...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地区543个地面气象台站观测的总云量、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均值资料,采用正交经验函数(EOF)、气候倾向率和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60~2012年总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水汽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地区总云量呈南多北少的带状分布特征,最大值在四川盆地(82%)。近53年来总云量气候倾向率为-0.8%(10a)-1,趋势系数为-0.68,通过了99.9%的信度检验。(2)总云量季节变化特点明显,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其中春季、夏季和秋季有显著的下降趋势。(3)EOF分解的前两个模态表明总云量不仅具有一致减少的变化特征,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以此同时,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不论在总体变化趋势、地区差异、还是时间演变上,均与总云量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总云量的变化与气温和水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南海海域西沙永兴岛近56 a逐日降水量和雨日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西沙永兴岛降水量和雨日的演变趋势、周期变化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西沙永兴岛降水量和雨日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偏高,冬春季偏低。(2)年降水量和雨日的年际变化并不一致,降水量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而雨日在近56 a来则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3)小波分析表明年降水量在22~24 a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较为明显,而雨日的显著周期振荡主要出现在3~6 a的短时间尺度上。(4)不同季节降水量和雨日的年际变化也不同,春季降水量主要呈上升趋势,而夏季呈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雨日下降显著。春季降水量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4~6 a的短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强度较强,而夏季雨日强度最大的周期振荡频率位于8~12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