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科学   10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PDC钻头焊接强度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PDC钻头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所钻进岩层更加复杂,在复杂地层及硬岩钻进中时有PDC片脱落现象,造成钻头寿命迅速降低,从而制约了推广应用.通过分析发现,影响PDC钻头掉片的主要原因是焊接强度不稳定.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工艺研究,在焊前处理中采用了特殊处理方法,使得焊接强度提高了70%以上.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沉积物生物硅的环境意义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变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湖泊生产力和古气候变化研究,但大型湖泊不同位置生物硅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仍缺乏详细的现代过程研究。通过对青海湖不同位置表层沉积样品的生物硅含量测定,建立其空间分布模式及最近数百年生物硅含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生物硅含量变化范围是1.75 % ~2.98 % ,平均值为2.25 % 。与世界其他湖泊相比,青海湖生物硅含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青海湖生物硅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沉积物质量堆积速率以及陆源组分含量(如SiO2)相反,而与化学/生物沉积组分(如CaCO3)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大体一致,说明生物硅的空间分布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稀释效应"影响。时间序列上,生物硅含量与SiO2含量呈相反变化趋势,与指示降雨量变化的 C/N 比值也是反相变化,说明生物硅含量在时间序列上也受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陆源输入的影响。青海湖湖心低沉积速率区域的生物硅指标具有指示古气候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薄层CT平扫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我院感染科诊断为COVID-19的13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薄层CT平扫检查,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肺部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合并糖尿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重症组(45.8%)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25.5%);两组间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病变数量、对称性分布、周围为主分布、弥漫分布、边缘模糊、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铺路石征、拱廊征以及煎蛋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的病灶数量> 10个、弥漫分布、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铺路石征、拱廊征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而非重症组的周围为主分布、边缘模糊以及煎蛋征的发生率高于重症组。结论:胸部薄层CT平扫能够明确新冠患者肺部异常影像学表现,评估病变的数量、分布范围及形态特点,合并基础病、病变数量、分布特点、边缘模糊、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及铺路...  相似文献   
4.
刘晓燕  张俊  王承平 《地球》2013,(1):100-101
某矿区位于那里凹陷带中部,袁水复式向斜南翼。矿区经历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地质成矿条件有利。文章对该金矿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论述,为今后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门诊首诊时的临床特征和肺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热门诊就诊的14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其中中型组101例,重型危重型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胸部薄层平扫CT(HRCT)检查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性。结果:中型组和重型危重型组相比,①基线特征显示重型危重型组的年龄更高(66.05±14.38 vs. 77.90±13.12),首诊时病程更短(5.40±3.81 vs. 3.97±3.12),血氧饱和度(SPO2)更低(97.88±1.73 vs. 92.92±4.01),体温峰值(Tmax)更高(38.32±0.66 vs. 38.68±0.63);②肺部 CT显示重型危重型组的肺炎容积半定量更大(18.85±13.51 vs. 34.41±19.34);③血常规+CRP实验室检查显示重型危重型组的CRP更高(29.42±26.93 vs. 80.67±48.01),淋巴细胞计数(LYM)更低(1.64±0.68 vs. 0.95±0.64),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更高(NLR)(3.48±2.46 vs. 9.36±10.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0,95%CI 1.006~1.181)、肺炎容积半定量(OR=1.086,95%CI 1.086~1.019)和SPO2(OR=0.261,95%CI 0.089~0.762)与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P(OR=1.054,95%CI 1.023~1.087)和LYM(OR=0.039,95%CI 0.04~0.391)与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首诊时病程更短、SPO2更低、肺炎容积半定量更大、CRP升高、LYM下降与后期发展至新冠感染重型危重型相关,需要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星载SAR遥感影像的上海沿海溢油监测应用研究,建立了SAR影像的快速订购,数据预处理,SAR溢油特征和干扰因素分析、溢油信息提取的监测流程。研究过程中通过人工干预下的SAR溢油半自动检测方法提取历史SAR影像溢油信息,应用在油膜漂移预测预报模型检验案例中,两者结果吻合较好。在历史溢油事故案例中,利用SAR和光学遥感影像对油膜同时进行监测,结果在离岸海域,SAR溢油监测具有明显优势,但在长江口或近岸海域的岸滩地带需光学遥感进行辅助监测。从获取的上海沿海历史SAR遥感影像溢油监测初步统计结果来看,该海域溢油主要发生在长江口锚地和主要航线附近。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区降雨产流机制入手,分析了林草植被影响流域水循环的可能环节;利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盖度解译成果,以及同期实测的降雨和径流数据、供用水数据等,引入林草植被覆盖率、径流系数、产洪系数和基流系数等概念,从流域尺度上构建了林草植被覆盖率与河川径流的定量响应关系,结果发现,在半湿润或半干旱的黄土区,径流系数和产洪系数都将随林草植被的改善而减少,气候越干旱、径流或洪量减少越多;与同气候带的黄土区相比,盖沙黄土区林草植被改善所导致的减水量更大。不过,当林草植被覆盖率大于60%后,产洪系数变化减缓;最终河川径流将稳定在大于基流的某阈值附近。  相似文献   
8.
河流成因沉积物中携带了古气候变化和古环境变迁的关键信息。笔者利用三道河剖面的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光释光(OSL)年龄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粒度频率曲线包括单峰和双峰2种,频率累积曲线以三段式为主,粒度特征反映三道河一级阶地沉积经历了由低能湖泊相→高能河流相→中高能河流相的演变过程;磁化率结果显示H1期间存在最低值,在B-A暖期迅速升高,在YD期间降低-升高-降低。三道河一级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完整记录了末次冰消期以来的YD、B-A以及H1三次重大气候变化事件。  相似文献   
9.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交叉极化通道数据的海上目标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zimuth ambiguities(ghost targets) discrimination is of great intere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And the azimuth ambiguities are often mistaken as actual targets and cause false alarms. For actual targets, HV channel signals acquired by a fully polarimetric SAR are approximately equal to a VH channel in magnitude and phase, i.e., the reciprocity theorem applies, but shifted in phase about ± for the first-order azimuth ambiguities. Exploiting this physical behavior, the real part of the product of the two cross-polarized channels, i.e.(S S)HV VH, hereafter called A12 r, is employed as a new parameter for a target detection at sea. Compared with other parameters, the contrast of A12 r image between a target and the surrounding sea surface will be obviously increased when A12 r image is processed by mean filtering algorithm. Here, in order to detect target with constant false-alarm rates(CFARs),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 of A12 r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complex Wishart-distribution. Because a value of A12 r is greater/less than 0 for real target/its azimuth ambiguities, the first-order azimuth ambiguities can be completely removed by this A12r-based CFAR technology. Experiments accomplished over C-band RADARSAT-2 fully polarimetric imageries confirm the validity.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