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安菊  代树林  齐伟 《世界地质》2009,28(4):520-525
在兰旗松花江特大桥航道主墩工程中, 采用直径2 m、长50 m的钻孔灌注桩为基础, 对桩基承载力进行了自平衡测试。选取其中5-1#、6-2#、6-3#试桩实验数据, 从荷载-沉降关系、桩的侧摩阻力分布、桩-土间相对位移关系及端阻力的发挥等方面, 分析了大直径中长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以及影响其承载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 5-1#桩极限承载力为68 917 kN, 6-2#桩极限承载力为62 316 kN, 6-3#桩极限承载力为75 234 kN。  相似文献   
2.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是了解掌子面前方施工地质条件的最好方法,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关键是资料收集和处理,探讨了资料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3.
门妮  代树林  佴磊 《探矿工程》2008,35(8):73-76
小净距隧道由于不受地形条件以及总体线路线型的限制,较连拱隧道有施工工艺简单、造价较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青睐。用有限单元法对小净距隧道不同中柱厚度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格里菲斯破坏判据以及德鲁克-普拉格判据,拟合出最大拉应力及各判据屈服函数与净距的拟合曲线,在保证其稳定的基础上,对小净距隧道最合理净距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偏压隧道是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隧道类型,由于其受力的不对称性及设计、施工的特殊性,一直是隧道施工研究的热点。以往针对偏压隧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偏压隧道的成因、围岩稳定性、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及施工影响等方面,但缺少对偏压隧道偏压应力比以及公路、铁路设计规范给出条件的偏压应力比的研究,而且公路和铁路设计规范中给出的偏压隧道对应的坡面倾角和隧道埋置深度缺少相关理论来支撑。本文针对铁路双线隧道设计规范给出的临界坡度和覆盖层厚度条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求出地形偏压隧道对称位置的应力比值,定量分析了规范给定条件下偏压应力比的特征值。结果表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当Ⅲ级围岩拱肩应力比大于7.45、Ⅳ(土)级围岩拱肩应力比大于2.23、Ⅳ(石)级围岩拱肩应力比大于3.34、Ⅴ级围岩拱肩处应力比大于1.06时,可将隧道考虑成偏压隧道,从而为定量判别偏压隧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拼接加宽桥梁桩的沉降与原有桥桩的沉降差对上部结构受力影响较大,需要控制新建桥桩的沉降。桩基后压浆技术可以固化桩底沉渣,改善桩侧泥皮性能,减小桩基沉降。而后压浆技术在泥岩地层的经验比较少,因此结合长平高速公路K94+920.9通道桥改扩建工程,对嵌泥岩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减小桩基沉降效果进行试验。对后压浆桩及未压浆桩荷载位移特征、侧摩阻力发挥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嵌泥岩后压浆桩的沉降较未压浆桩各级荷载下平均沉降减小约40%,说明采用桩端后压浆减少桩基沉降效果明显;未压浆试桩全风化泥岩侧摩阻力在桩土相对位移达到约5mm时趋于稳定,全风化泥岩的侧摩阻力为120kPa左右,压浆桩全风化泥岩摩阻力达到240kPa,说明浆液上返范围内全风化泥岩的极限侧摩阻力提高了1倍;浆液水灰比为0.5,压浆压力为2MPa时,浆液最大上返高度为4m,可为该地区泥岩地层桩端后注浆桩设计及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拟、施工掌子面前方断面层地震波法探测和块体理论相结合的隧道掘进不稳定块体超前预报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验证情况和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础工程钻孔灌注桩及其承台一次完成砼灌注,是一类在施工技术特点和施工难度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砼工程。对此类工程进行施工技术问题的理论探讨是完全有必要的。本文以工程为例进行了此类工程施工技术理论研究,并且提出一些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马家泵站工程水下爆破参数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以及所取得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10.
代树林  佴磊门妮 《探矿工程》2007,34(4):60-61,63
小净距隧道是有别于连拱隧道和分离式隧道的一种特殊的隧道结构形式,其施工方法和中岩柱加固技术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论述了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和中岩柱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