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7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地震分频技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频谱地层检测技术分辨率有限,采用分频解释技术能够排除时间域内不同频率成份的相互干扰,可以得到高于传统分辨率的解释结果,获得更精细的地质图像.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是研究工区油气勘探需要解决的难题.研究工区主要目的层为奧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而地震资料主频和信噪比都较低,用常规方法难以描述碳酸盐岩储层分布.针对研究工区碳酸盐岩储层特点,本文首先用模型验证了分频解释技术能够揭示储层横向之间由于岩性、物性等因素引起的微小振幅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震资料的解释分辨率,并利用该技术,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和钻井资料,对某区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钻数据相一致,由此可见,分频解释技术可以刻画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碳酸盐岩储层分频属性在三维空间的响应特征是高调谐振幅.  相似文献   
2.
跃南断裂带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的一条形状奇特的断裂带,平面展布呈口袋状。在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断裂构造分析,认为跃南断裂带经历了二叠纪、二叠纪末—三叠纪和侏罗—白垩纪3期断裂作用的叠加。二叠纪大陆裂谷作用形成的一系列NE-SW和NW-SE走向的陡倾的正断层,组成一个共轭断裂系统。沿跃南断裂带的两组不同方向的正断层活动加强,并最终追踪、贯通,形成了口袋状的跃南断裂带。也就是说,跃南断裂带实际上是由NE-SW和NW-SE走向两组断层组合而成的。断裂带围限的地块相对抬升,形成一个大型的垒块。二叠纪末—三叠纪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引起的逆冲断层,叠加在二叠纪正断层之上,进一步强化了跃南断裂带,使之断距加大,围限的垒块进一步抬升。侏罗—白垩纪的正断层属于南天山造山后的伸展构造,见于跃南断裂带上方,规模不大,数量不多,对断裂带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相干体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相干分析技术可研究复杂地质构造、断裂发育区、预测裂缝发育带,但传统的相干分析技术有许多局限性.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本征值结构的高分辨率相干体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选择方法,通过基于本征值结构的高分辨率相干体属性计算,可获得许多有关断层、微裂缝、岩性扣岩相变化等储层重要特征参数,能够更加清晰地描述地质体产状的细微变化,从而为地质学家研究构造的变形及岩性变化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传统的相干分析技术与高分辨率相干体分析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对比表明,高分辨率相干体分析技术用于检测断层、裂缝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塔北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地震响应特征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埋藏深,储集空间复杂和控制因素多,不易有效进行酸盐岩储层预测.针对塔北轮古东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难点,利用岩石物理分析、AVO模型正演、AVO属性反演和叠前联合反演等技术,开展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响应特征研究,以便指导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塔北轮古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响应特征为:低纵、横波阻抗,低纵、横波速度比,低泊松比,低拉梅常数和剪切模量,低拉梅常数乘密度和剪切模量乘密度.AVO属性碳氢指示、泊松比差及流体因子绝对值大.AVO模型正演显示随偏移距增大,含气合成道集振幅变小明显,频率降低,含油、含水合成道集振幅也变小,但不明显;而对于AVO属性P*G和流体因子,含油气后绝对值变大.  相似文献   
5.
测井资料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实用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屯河组是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SN大型岩性油气田的主要油层组之一,由于井径垮塌严重,致使声波、密度测井曲线严重失真,制约了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经分析认为,井径垮塌是因水基泥浆浸泡泥岩导致膨胀蚀变所致,泥岩段原状地层电阻率(RT)基本不受泥浆浸泡影响.据此,建立了井径垮塌段原状地层电阻率(RT)和声波速度,以及声波速度和密度之间新的关系式.应用新的关系式分段对声波和密度进行校正,最后采用滤波公式作平滑处理.应用该方法获得了高质量的声波测井曲线和密度测井曲线,提高了合成记录制作质量,保证了层位标定和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结果的正确性,能更有效地解决由于头屯河组地层普遍扩径给岩性圈闭识别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吐木休克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隆起和阿瓦提凹陷之间,是一条大型基底卷入型冲断构造。走向NW‐SE,呈弧形向NEE凸出;倾向巴楚隆起。根据构造变形特征,断裂自NW向SE可以划分为4段。Ⅰ和Ⅲ段为简单基底卷入型冲断构造段;Ⅱ段发育背冲断层,与主干断层呈“y”字型剖面组合关系;Ⅳ段为基底卷入型楔状构造,主冲断层顶部出现一条向巴楚隆起逆冲的反冲断层。断裂上盘发育背斜,下盘有明显的“牵引构造”,显示吐木休克断裂可能是由吐木休克背斜北翼突破形成的,是一条褶皱相关断层。吐木休克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初,持续演化至第四纪。断裂带上发育的上新世末—第四纪初正断层代表印度—亚洲碰撞脉动式远程效应的一个构造间歇期。吐木休克断裂东侧的巴东断裂是巴楚隆起与塔中隆起的过渡构造带,雏形形成于奥陶纪晚期—志留纪,晚新生代复活。  相似文献   
7.
塔中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精细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塔中82并区地形起伏较大、各种类型沙丘产生的干扰波发育以及奥陶系碳酸盐储集体埋藏深、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为了提高奥陶系碳酸盐岩内幕成像精度,开展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成像方法研究,建立了一套以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叠前去噪技术、三维高保真处理技术、叠前子波处理技术、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三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