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科学   2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茅口期"绝灭事件中,类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类群表现出了不同的绝灭过程.南京类物种的大量绝灭发生在绝灭事件的早期;希瓦格类和新希瓦格类的物种分异度呈阶梯状下降,但两者发生物种绝灭高峰的次数及其开始的层位却有所差异;费伯克类物种的绝灭高峰则发生在"茅口晚期".  相似文献   
2.
贵州盘县火铺镇茅口组剖面及其Ting类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湘宁  周建平 《地层学杂志》1999,23(3):170-181,205,T002
贵州省盘县特区火铺镇茅口组的Ting类动物各共有Ting类26属83种(不含未定种),NeoschwagerinaTing带自下而上可分为Cancellina primigena亚带、Praesumatrina schellwieni亚带、Afghanella schencki亚带、Neoschwagerina douvillei亚带和Chusenella ishanensis-Yabeinagi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疆柯坪、乌什的类化石新材料 ,结合以往有关类生物地层学及类古地理分布的资料 ,分析了塔里木地区二叠纪类化石组合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类动物群与我国西南地区同期类动物群面貌非常相似 ,并具有一些目前仅发现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地方性种类 ,表明塔里木板块与华南板块在这一时期应处于相同的纬度 ,且两者相对位置似应比较接近。但是 ,这一结论与有关古地磁资料不尽吻合。针对这一问题 ,结合有关石炭—二叠纪微板块运动及古洋流运动方向的研究成果 ,对塔里木、华南板块早二叠世类动物群相似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南地区 10条石炭系—二叠系剖面上的类分布建立了该地区早—中二叠世类复合标准序列( CSS) ,总结了类 6 8属 6 32种在该地区的分布延限。根据类物种在复合标准序列上的分布规律 ,阐述了这一时期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西南地区类物种分异度在早—中二叠世变化显著 ,共经历过三次快速增长时期 ,分别与假希瓦格亚科、米斯亚科及新希瓦格科的辐射演化有关 ;而物种分异度的两次大幅度下降则分别反映了早二叠世的动物群更替事件及中二叠世集群灭绝事件对本地区类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Rarefaction方法对华南早-中二叠世(蜓)类物种表面分异度进行了统计验证,证明华南(蜓)类动物群物种数在早二叠世初迅速增加,并在紫松期保持稳定的高分异度状态;自早二叠世隆林期起,(蜓)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开始下降并呈长期低迷状态;随着具副隔壁类群的出现,(蜓)类物种数在早二叠世晚期有所回升;中二叠世孤峰期(蜓)类动物群物种数再次增加,但其规模远小于早二叠世初(蜓)类动物群的辐射演化;中二叠世中、晚期(蜓)类物种分异度持续下降,至中二叠世末大部分(蜓)类物种消失.  相似文献   
6.
二叠纪"茅口期"类动物的演化型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类背景演化和演化事件的区别,确定了"茅口期"类辐射演化和绝灭高峰的层位. 研究结果表明,"茅口期"类动物群经历了3次辐射演化和4次绝灭高峰. 类动物的演化型式揭示,"茅口期"集群绝灭开始于"茅口中期",而集群绝灭的高潮则发生在"茅口晚期"  相似文献   
7.
二叠纪“茅口期”类动物的演化型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类背景演化和演化事件的区别 ,确定了“茅口期”类辐射演化和绝灭高峰的层位 .研究结果表明 ,“茅口期”类动物群经历了 3次辐射演化和 4次绝灭高峰 .类动物的演化型式揭示 ,“茅口期”集群绝灭开始于“茅口中期” ,而集群绝灭的高潮则发生在“茅口晚期”  相似文献   
8.
贵州扁平紫松晚期-罗甸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贵州紫云扁平剖面沉积记录,分析了该区在二叠纪早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扁平地区在早二叠世紫松晚期-罗甸期存在6次连续的三级旋回海平面升降过程,其中,海平面上升速率最快的是第3次旋回;水体深度最大的是第4次旋回;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第5次旋回。该时期的Ting类生物事件可能与这些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
贵州盘县火铺茅口组微相组合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贵州火铺茅口组剖面的实际材料,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地茅口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火铺茅口组存在8种微相类型,它们分别代表浪基面以下静水,盐度正常的浅海,高能浅滩,水循环受阻的泻湖等环境的沉积。微同的纵向分布规律显示,剖面中,下部以开阔台地沉积环境为主,上部为开阔台地到局限台地过渡带的沉积,其环境经历了开阔浅海逐渐变浅的过程。在此变化过程中。茅口早期处于海侵入高峰阶段.海水相对较豫。海底水动荡条件较弱、氧音量偏低。底牺生物音量相应较低;茅口中期海水以较浅-中等探度为主。水体清清,循环良好、盐度正常、营养充分、生物丰富,总体反映了开阔台地浅海为主的环境特征;茅口晚期,海水变浅、循环受阻、盐度不稳定以及蕞类的繁荣产生耗氧等导致海洋环境中主要因子发生恶化,生物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黔南台地罗甸末期—冷坞期海平面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南部台地相区二叠纪罗甸末期—冷坞期的海平面经历了连续7次三级旋回升-降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以早期上升较慢为特点(包括第1~3次升降旋回)和以早期上升较快为特点(包括第4~7次升降旋回)的两个不同阶段,其中以海平面第1次升降旋回的早期上升最慢,第4次的最快;海平面变化期间的海面始终都位于台地边缘坡折带之上,而最后一次海平面下降叠加东吴运动导致海水退出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