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8篇
工业技术   8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一种直观、易于理解且反映雷击放电机理的实验方法,以评价不同类型避雷针的雷击接闪效能差异,对雷电防护领域形成共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论文首先分析了雷电环境下地面目标物上避雷针的雷击接闪过程,指出不同类型避雷针接闪效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迎面放电过程的影响上;接着,提出了如下实验评价方法:采用针-板间隙的放电实验布置,对4m及以上间隙施加1.2/50μs标准雷电波模拟迎面流注放电过程,对6m及以上间隙施加250/2500μs标准操作波模拟迎面先导放电过程;然后,通过比较非传统避雷针与传统避雷针的放电起始时刻与平均发展速度2个指标,以评价不同类型针的接闪效能差异;最后,利用所提方法对典型提前放电(early streamer emission,ESE)非传统避雷针与传统避雷针开展了接闪效能差异的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ESE针与传统避雷针的评价指标基本一致,不具备研发商所宣称的引雷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调匝式自动补偿消弧装置调谐测量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调匝式自动补偿消弧装置现有调谐方法测量精度差、不能适应在牵手变电站中并联运行等问题,提出了利用谐振法结合曲线拟合法测量系统电容电流的方法。该方法测量精度高,调档数目少,能自动并联,无需相互通信,适合在各种场合并联运行。模拟电网试验和现场运行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性点位移电压、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以及残流的有功分量、无功分量等方面,分析了阻尼率和脱谐度对补偿电网运行特性的影响,给出了合理配置阻尼率和脱谐度的公式,认为采用非线性电阻将增大残流的有功分量,不利于电弧的熄灭;在保证残流小于规程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适当增大脱谐度,可改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有利于补偿电网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由武汉高压研究所和海南电力试验研究所合作的“海南电网雷电定位监测系统”于2005年3月30日安装调试完毕、系统投入试运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笔者研制的一种自动消弧装置的新型测控系统.从保证测量精确性和控制准确性两个方面入手,设计了测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使装置的整体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针对实际运行现场干扰严重的情况,采取了有效的抗干扰措施,保证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抵御雷害风险能力,研究了±800 kV直流线路避雷器安装选点、基本参数、安装方案和工程应用。文中以±800 kV锦苏线浙江段为工程背景,对其线路走廊落雷情况进行了分析及差异化防雷评估,提出了安装选点原则,开展了避雷器的关键技术参数的理论计算及试验研究,分析了线路避雷器的安装要求,根据安装选点原则配置了避雷器,设计了一种复合绝缘子斜拉式安装方法,成功实施了±800 kV直流线路避雷器的大规模工程应用,对±800 kV直流线路避雷器在其余±800 kV直流输电线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开展负极性雷电地闪过程中地面物体正极性上行先导特性的模拟试验研究是完善雷电屏蔽分析模型的基础,选择正确的模拟试验方法十分必要。分析了采用棒–棒、棒–板及板–棒等典型放电间隙结构的模拟试验方法的电场特征,研究了各种方法获得的正极性先导特性,并通过与自然雷电下的电场特征及上行先导特性进行对比,评价了各模拟试验方法的等价性。结果表明:采用棒–棒间隙和棒–板间隙无法模拟自然雷电下地面物体附近的电场空间分布特性;采用板–棒间隙可以模拟自然雷电下地面物体附近的电场空间分布特性,但传统的冲击电压发生器无法产生与自然雷电下行先导趋近地面过程中电场时变规律相同的冲击电压。因此,提出了研发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能够模拟自然雷电下电场时变规律的高压任意波形发生器,并结合板–棒间隙结构,形成正确有效的正极性上行先导特性模拟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与雷电监测网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雷电定位系统是近20年来在雷电工程技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雷电监测技术手段。在雷电定位技术及其系统自主研发以及雷电监测网的建设上,中国属起步早、持续性好、已建的监测覆盖区域大、积累监测资料长的雷电监测大国,我国电力系统率先并持续开展了雷电监测,并建有覆盖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全国雷电监测网。为了总结其经验,全面介绍了我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监测网的发展概况和现状;详细阐述了我国电网雷电监测技术、水平以及雷电监测网。从雷击故障点快速定位、雷击事故鉴别、雷电参数统计、防雷水平评估和雷电预警5个方面论述了雷电监测网在我国电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监测网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网雷害分布的输电线路防雷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刘亚新  陈家宏  童雪芳  朱芸 《高电压技术》2008,34(10):2065-2069
为提高电网雷电防护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电网雷害分布图的确定方法,即依据电网绝缘强度和雷电活动频度提出危险雷电分布,在此基础上综合运行经验和地形地质地貌因素形成绕击电网雷害分布图、反击电网雷害分布图。给出了基于电网雷害分布图的防雷配置原则和方法,即依据不同电压等级、不同雷害性质、不同雷害等级进行针对性的雷电防护措施配置。依据此法,以华北电网雷电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绘制出了华北电网2003~2006年4级雷害分布图,结合提出的防雷配置原则将其应用于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复杂土壤环境对接地材料耐腐蚀性以及高频雷电流和短路故障入地电流对接地材料热稳定性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强通流能力的石墨基柔性接地材料。通过耐腐蚀试验分析了石墨基柔性接地材料与钢材类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试验对比了圆钢与石墨基柔性接地材料与不同土壤的接触性能;仿真研究了石墨基柔性接地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冲击散流有效利用长度。研究结果表明:石墨基柔性接地材料耐腐蚀性强,预期使用寿命超过30 a;其与土壤接触性能优于圆钢,接触电阻降低约30%;冲击散流有效长度增加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