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动汽车充放电方式对深圳电网日负荷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动汽车在深圳地区的推广应用,其充电行为将对深圳电网负荷造成一定影响.在分析深圳电网负荷特性的基础上,对2015年深圳电网日负荷曲线进行了预测.结合电动汽车类型、充电时间和充电模式建立了电动汽车负荷预测模型,分析在不同充电模式下电动汽车对深圳电网日负荷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企业网站可信度对网络营销的效果起着制约作用。本研究基于信任理论,认为企业网站可信度感知受到网站设计、网站内容、在线服务、外部口碑、商务运营、消费者自身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研究假设与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当网站设计、网站内容、在线服务、商务运营、外部口碑越好时,消费者对企业网站可信度感知强度越高;而消费者自身因素与企业网站可信度感知也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对企业加强网站可信度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评审是开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关键与难点所在.目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扩展评审专家来源、加大同行评审力度、推行验后授奖制度、细化专家回避制度、引入中介评审机构、明确评审专家权责、加强评审过程监督.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220 kV/110 kV/10 kV降压模式在城市快速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深圳电网引入国际通用的20 kV配电电压等级,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试点采用220 kV直降20 kV供电模式,探索城市电网可优先选择的发展模式。叙述了深圳在光明新区试点应用500 kV/220 kV/20 kV/0.4 kV电压序列体系建构的思路、方法和应用实践,逐一阐述若干关键问题,为开展该项工作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目前广东电网和深圳电网的发展及研究成果,预测深圳电网远景电力负荷达到23GW。在对深圳市电网规划的初步估计后,通过电力需求平衡,提出了远景500kV变电站的布点要求,结合深圳市城市规划,进行了深圳电网500kV网络空间布局规划,提出了电网通道要求。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获取能量的基础设施,也是电动汽车形成产业化、商业化良性发展生态的重要环节。文章比较了目前行业主要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对国内外目前充电设施的现状发展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对我 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最终提出电网企业布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产业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为投资主体在该领域的投资与布局策略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谭春辉 《供用电》2014,(6):52-54
针对电力发展需要的设施(电厂和变电站)用地和线行(线路走廊),究竟具备何种条件才适合开展电力专项规划,怎么做该规划,还存在争议。文章以深圳为例,就电力专项规划目标、规划过程、注意事项以及与城市规划协调合作等若干关键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在镀液中悬浮粒径为200~400 nm的ZrO2固体颗粒,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S-Co/ZrO2复合电极。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沉积层由非晶态的Ni、Co、S和单斜晶型的ZrO2粒子组成。镀层表面呈团粒状结构,无裂隙,与基体结合牢固。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25℃时,Ni-S-Co/ZrO2复合电极在质量分数28%NaOH水溶液中,在电流密度100 mA/cm2下的超电势为145 mV,与未复合纳米ZrO2粒子的Ni-S-Co电极相比降低了50 mV。表明超细ZrO2的掺入有效提高了电极对析氢反应的催化效果。实验表明,沉积的最佳电流密度为70 mA/cm2,最适宜的ZrO2用量为15 g/L,采用Ni-S-Co作为过渡层可以显著改善复合镀层与基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池储能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相关设备成本的不断下降,用户侧储能已从示范应用转向商业化应用。考虑用户侧储能在削峰填谷和需量控制方面的收益,以及电池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建立了储能项目成本收益模型,用于优化用户侧储能项目的容量配置。以深圳瑞华泰储能项目为例,优化其容量配置,并结合实际工程核算实际工程问题约束下的项目经济性指标,从而指导用户侧储能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