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科学   1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向全球一体化的韩国空间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地理译报》1996,15(1):15-18
面向全球一体化的重要的国家战略是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有人认为韩国在经营环境的层次方面是相当落后的。这种经营环境通常是以公共财政,政治及社会的稳定性,国际化水平,科学技术,人力资源或劳动力市场,交通通讯、能源等社会运营投资,政府政策的执行效率及金融服务等要素来衡量的。韩国政府致力于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特别重视扩大社会运营投资及通过取消控制来改革政府机构组织与规章。下面将列述和空间发展规划有关的一些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空间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危及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无外来水源的情况下 ,水资源问题只能就地解决 ,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 ,地下水一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 ,随着近几年用水量的骤增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造成了诸多的环境地质问题。如何对地下水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已成为急迫解决的问题。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为地下水科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使得水资源管理工作由传统模式大踏步跨入了现代化的动态管理模式。正如其它软件一样 ,组件技术的出现 ,为GIS应用系统开发体系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出路。因此 ,基于组件技术开发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张景秋  陈叶龙  孙颖 《地理科学》2010,30(6):833-838
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的6个行政区1037个写字楼实测点位数据和租金属性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克里格插值等空间分析方法,与北京市基准地价的综合地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北京办公活动的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写字楼租金大体呈同心环状分布,与基准地价的综合地价在空间分布态势上基本吻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北京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特征,即总体上呈现同心环状向心集聚,并沿交通干道和对外放射状道路延伸。北京城区写字楼租金的空间分布"高高"模式在办公集聚区和交通主干道附近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态势,说明北京目前办公活动的空间趋势仍然以向心集聚为主,区位与交通条件是影响写字楼租金的重要因素。写字楼租金的空间偏向差异显著,"高高"聚集区主要位于北城,而"低低"模式在南城集聚明显,城区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揭示了北京城市内部经济格局失衡现象依旧显著。历史惯性、规划引导、事件推动以及办公活动自身对交通和区位条件的要求是导致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经济空间结构现状特征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基于此,租金作为办公活动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以及衡量地价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间接影响着城市内部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地民爆小型仓库防雷接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电阻率的土壤特性,山地民爆小型仓库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与施工一直是难点之一。本文提出了山地民爆小型仓库多支避雷针可以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利用仓库的基础接地体作为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及其接地电阻值可适当增大的观点,并分析了其安全性、科学性及合理性。另外,还提出了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采用砼接地体降低接地电阻值的设计思路,该方法具有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防水土流失、降阻性能稳定、减少污染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新娟  韩旭  许苗娟  孙颖  刘久荣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38-2022062038
利用地下水水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成果,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平谷北山山区侧向补给情况和中桥水源地地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岩溶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2+?Mg2+ 型;平谷北山山前基岩岩溶水侧向补给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地下水;通过D值估算得到中桥水源地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的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垂向降水入渗补给比例为57:43;中桥水源地基岩岩溶水接受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第四系孔隙水垂向越流补给比例为87:13。研究成果为平谷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动力场数值模型的建设提供了关键参数,为区域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有序回补涵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尺度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对初夏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蕾  孙颖  张蓬勃 《气象学报》2014,72(4):690-702
利用1961-2010年中国逐日降水数据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集,研究了大尺度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对不同频发年代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过去50年里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发生存在两个频发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0年),其典型环流配置都表现为中高纬度冷空气和低纬度充沛水汽的配合,但不同频发时段的大尺度环流配置明显不同,这种配置使得两个频发时段的暴雨发生特点有所不同,最近20年的暴雨发生次数更多,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在频发的1964-1976年,高纬度的冷空气主要来自西西伯利亚上空深厚的低槽前部,而此时南亚高压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低纬度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印缅低压槽前,可降水量偏小,但垂直速度较大,水汽辐合较旺盛,华南上空大气环流较不稳定;在频发的1991-2010年,鄂霍次克海上空附近的高压脊活跃,高纬度冷空气主要来自高压后部,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其西北侧的水汽源源不断输送到华南上空,故可降水量增多,伴随着强大的南亚高压提供的良好的高层辐散条件,华南上空垂直速度增大,水汽辐合明显,强有利的环流配置导致1991-2010年华南持续性暴雨强度更大、范围更广。因此,大气环流的年代际转型使得华南持续性暴雨发生了巨大改变,故在未来做预测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代际环流背景场对华南持续性暴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取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为研究区域,获取影像图上的土地利用状态信息,从不同方面分析青岛市黄岛区2014—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4—2020年青岛市黄岛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和林地为主;6年中经济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其他用地都不同程度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城市重心不断向东北方向偏移。该文研究分析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合理调整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面通常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该文采用改进的U2-Net模型对北京市五区和南京市五区的Landsat 8 OLI影像进行季节性不透水面提取,探索深度学习提取不透水面时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选择植被、水、裸土及地表温度作为影响因素,通过地理探测器研究以上因素对不透水面提取的影响机制。基于改进的U2-Net模型提取不透水面精度较高,其中北京市研究区域的提取精度为93.81%,南京市研究区域的提取精度为94.04%;4项自然环境因素对不透水面提取精度均有影响,单因素分析中地表温度影响最大,交互作用分析中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影响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夏季不透水面提取精度最高,受自然因素及交互作用影响最小;提取不透水面建议采用夏季影像。本文探究了自然因素对不透水面提取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不透水面遥感提取和动态差异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极端冷事件发生明显变化。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近百年极端冷事件变化特征的研究还较少。通过对比观测资料和两套百年尺度的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的13个极端冷事件指数,对中国区域极端冷事件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同全球变暖一致,20世纪早期以来,中国极端冷事件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均呈减小趋势,基于过冷系数定义的寒流次数、持续日数均呈现减少趋势,采暖度日数减小,反映我国供暖能源需求呈减少趋势。1951年以后极端冷事件的特征的变化更为显著,一些指数的变化明显超过百年尺度的变化,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冷事件迅速减弱、减少。两套百年尺度的再分析资料可用来研究中国区域极端冷事件变化,但在资料匮乏的地区不确定性很大,需要谨慎考虑资料分布范围和资料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孙颖  丁一汇 《中国科学D辑》2009,(11):1487-1504
利用最新一代气候模式结果对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0PCC)SRESA1B情景(中等排放情景)下的东亚夏季降水和季风环流未来演变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降水在未来将会增加,在21世纪40年代末(2040s年代末)出现阶段性变化,在此之前降水的增加量较小(~1%),并有较明显的振荡特征,而在2040s年代末之后降水明显增加(~9%),中国东部地区进入全面的多雨期.这种变化以华北最为明显,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次之.而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预测的EOF分析表明,未来百年中国东部的雨型将以多雨型为主,相应的时间系数在2040s年代末后进入正位相的高值期,而其它降水型的方差贡献较小,无明显变化趋势.相应,未来东亚地区的夏季风环流将会加强,在低层这主要是由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反气旋西北侧西南气流加强的结果;而在高层主要是由于南亚上空异常反气旋东侧东北气流加强的结果.这一季风环流的加强在中国东部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特征,在2040s年代末之后东亚夏季风得到全面加强.同时,未来东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将会逐渐增加,进入中国东部地区的西南水汽输送在2040s年代末也出现阶段性的增强.这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的水循环和环流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基本一致,即降水和水汽的增加对应着季风环流的加强,降水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条件下动力和热力学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