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目的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专项整治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后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科学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医院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并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提取全院2010-2016年与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相关的数据,并描述性分析和比较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医院感染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10-2016年,医院住院患者有了上升,但医院感染年平均发病率为1.99%~2.62%,7年的年平均感染发病率为2.26%,年平均感染例次发病率2.72%~3.18%,年平均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96%,波动较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却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53.32%和2011年的53.39%下降至2015年的35.03%和2016年的35.15%;同时,限制类和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提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专项整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结论连续七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大型综合性医院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使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好转,同时,医院感染发病率整体呈相对稳定水平,提示医院抗菌药物综合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仍需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改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2.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的流行特点,评价基于信息化手段多学科联合干预对CR-KPN院内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预警每日检出CR-KPN菌株的患者,经感染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共同判定是否为院内感染、院外感染或定植。同期对医疗周围环境进行采样,分离培养并鉴定是否存在CR-KPN菌株。其中2017年1-6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17年7-12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结果 2017年全年共检出CR-KPN共496株,包括院外感染146株、院内感染298株和定植菌52株。298例CR-KPN院内感染病例中,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占45.97%、泌尿生殖道感染占16.11%、手术部位感染占15.77%和血流感染占13.42%。其中58.39%(174/298)的CR-KPN院内感染病例来自监护病房。干预前新发CR-KPN院内感染的月均检出菌数为29.83株,而干预后下降至月均19.83株。干预前判定为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病例中,CR-KPN检出率为58.12%(179/308),干预后下降至36.17%(119/3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8,P0.001)。病房环境物体表面CR-KPN干预后的检出率为7.27%低于干预前的检出率为15.61%,环境清洁消毒效果提高(χ~2=4.49,P=0.030)。结论 CR-KPN流行趋势严峻,应充分利用基于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测CR-KNP院内感染病例的预警功能,加强多学科的协作,从而有效防控CR-KPN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测定和分析某医院住院部病房楼空气流向及其与排风管道分布的关系并探讨和验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医院感染可能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某医院住院部SARS输入病例所在病房卫生间燃放植物油熏香(示踪气体);为控制病房卫生间排风扇的开启、顶层抽风机的状态和病房新风系统等主要影响因素,共设计了6种实验状态。由4组实验员分别盲法到各楼层的4、5号病房采集、测量空气样本,并分别按10等分记分法评估其气味浓度。结果 在医院住院部8~13层的各病房均检测到示踪气体,在不同实验状态下,气体弥散的方向和浓度不尽相同。结论 医院目前的建筑结构和通风系统具备了病原体气溶胶自下而上经排风管道垂直传播的通道和空气动力学条件,示踪气体的分布与发病分布有一定的关联性。提示SARS存在气溶胶或其他载体形式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和证据,而在现有设施条件下,针对性的预防管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原体经排风系统的传播。  相似文献   
74.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严格把好消毒液的采购、检验、合理应用各项质量关.方法我院在采购各种消毒药物之前,对其进行各种检测.近来我们对洁世牌消毒液的皮肤灭菌型进行的临床皮肤杀菌实验.洁世牌消毒液皮肤灭菌型属淡黄色透明液体,主要成份为有效氯,塑料桶装(5000ml/桶),检测批号为991211.中和剂采用0.5%Na2S2O3+0.03mol/L pH7.2 PBS,采样液使用无菌生理盐水+中和剂.试验分组采取随机选择门诊和住院若干科室的医生、护士、卫生员、患者共60人;受试者左侧手背或前臂皮肤为试验(浸泡消毒)部位,右侧相应部位作对照,每个部位各20人.参照厂家使用说明,用洁世牌皮肤灭菌型(JSP-2)消毒液,浸泡消毒10分钟,待干燥时(肉眼观无湿迹)采样.采样方法用无菌棉签蘸取采样液在受试及对照部位均匀涂抹采样,面积16cm2,采样后棉签置于盛有5ml采样液的试管内,振荡80次.然后,取振荡液0.5ml接种平皿(2皿/样),倾注营养琼脂,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结果对送检的洁世牌皮肤灭菌型(JSP-2)消毒液,对皮肤表面杂菌的杀灭率平均为99.625%.结论在试验过程中,并未发现试验者皮肤有刺激感.  相似文献   
75.
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感染管理科作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传染病暴发)的重要职能科室.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做好监测、报告、预警、咨询、预防、控制、指导及督查等职能工作.完善落实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学科建设和基本设施建设.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及感染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6.
目的验证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分离多药耐药菌的消毒效果。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相关试验方法,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多药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进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和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试验。结果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作用时间为分别为1、2、3min,试验重复3次,各次各作用时间的杀灭对数值均>5.00,消毒合格;在模拟现场试验中,作用时间为2min,阳性对照组均有菌生长,活菌培养计数达到规定数量,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对试验组30份样本上人工污染的MRSA和MRDAB的杀灭对数值均>5.00,消毒合格。结论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分离的MRSA和MRDAB消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7.
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交互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师就感染预警病例的及时、有效地沟通与干预。方法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T-NIIS)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医师工作站,建立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交互平台。结果交互平台的建立,使专职人员实时将医院感染病例推送给临床医师;使专职人员能够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了解和判断疑难病例的感染情况,提高了系统的病例诊断灵敏度与准确性;将有针对性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及时推送给医师进行干预,强化了过程监控,实现了感染预防控制的"关口前移";同时,反馈评价系统记录临床医师的感染病例上报,干预措施执行情况,促使医师积极参与到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中来。结论交互平台方便了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和交流,完善了"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干预功能,实现了实时监测、实时沟通、实时干预与反馈,提高感染控制效率,创建了国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新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8.
绿色医疗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都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改善就诊环境,保障清洁的医疗和畅通的医疗服务流程,减少病人在医院内的感染风险,减少医源性感染和伤害,以保障医患安全,是医院感染管理和绿色医疗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本文就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绿色医疗的关系,以及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应该关注和改进的九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而达到实现绿色医疗要求,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医院空气中黄曲霉菌含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医院空气中黄曲霉菌污染程度和规律.方法 采用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和真菌培养的方法,在1年中不同季节分别选择1 d中不同的5个时段,对医院不同环境空气中黄曲霉菌进行采集、培养、计数和分析.结果 所有采样点在4个季度均采集到了黄曲霉菌株;6个环境区空气中黄曲霉菌含量不同,以门诊楼最高,平均达1238.9 CFU/m~3;其中内科楼各科室空气中黄曲霉菌含量各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数两两比较显示,春、秋季与冬、夏季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环境各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内科与外环境空气中黄曲霉菌含量在冬、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春季、秋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院环境中黄曲霉菌污染较严重,加强环境控制,预防曲霉菌属感染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急性胃肠炎患者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RT-PCR扩增核酸和测序分型方法.结果 共收集腹泻标本685份,检测诺如病毒阻性66份,阳性率为9.6%.检出率在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和门诊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诺如病毒胃肠炎患者时间分布也无明显季节性.66份阳性标本采用ORF2区测序分型,其中43份可分型.GⅠ组占22.7%,包括GⅠ.3型2份、G Ⅰ.4型1份、GⅠ.5型4份、GⅠ.7型3份;GⅡ组占77.3%,其中以GⅡ.4型为主(60.6%),其他包括GⅡ.2型1份、GⅡ.3型1份,GⅡ.5型1份、GⅡ.6型2份、GⅡ.7型1份、GⅡ.12型7份.6例出现GⅠ组和GⅡ组混合感染,其中可分型的有G Ⅰ.3/GⅡ.7、GⅠ.5/GⅡ.5、G Ⅰ.4/GⅡ.4.结论 北京地区急性胃肠炎患者诺如病毒呈现基因多样性,且以GⅡ组为主,其中GⅡ.4/2006a和2006b是主要的流行变种,存在GⅠ和GⅡ组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