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生物科学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陆地棉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ms5ms6已有较大的应用规模,但雄蕊败育的结构基础尚不明确。以核雄性不育系ms5ms6为材料,利用透射电镜对四分体时期和刚长出小刺突的小孢子时期的花药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小孢子时期,败育花药小孢子只有外壁内层,可育小孢子此时已具有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了。在整个不育花药的发育过程中,不管是在小孢子还是绒毡层细胞中,内质网都异常,脂肪的积累少,这可能是导致小孢子败育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3.
随着大规模棉花纤维细胞发育的表达谱分析以及系统性生理和生化研究,维持纤维细胞快速伸长的机制也逐渐被阐明,超长链脂肪酸和植物激素乙烯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到在棉花纤维发育初期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增加.棉花cDNA芯片及QRT.PCR的数据均显示,CPKl,CPK32和CRK5的表达在纤维伸长期显著升高.系统研究发现,随着纤维细胞的伸长,CPK总活性显著增加,在开花后10~15天达到最高,提示CPK类激酶在纤维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体外胚珠培养加入CPK的抑制剂TFP或w.7导致纤维不能伸长.在体外胚珠培养中加入外源的乙烯或者超长链脂肪酸可以刺激钙离子的瞬时内流和CPK的活性.因此推断,乙烯或者超长链脂肪酸通过促进CPK的活性增强钙离子内流,从而调控纤维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64.
海岛棉和陆地棉叶片光合能力的差异及限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海岛棉和陆地棉两个栽培种间叶片的光合特性及组织解剖结构特性,揭示不同棉花栽培种叶片的光合能力的差异,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海岛棉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以期为高光效棉花品种选育和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北疆棉区有代表性的海岛棉品种新海22号和陆地棉品种新陆早13号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两棉花栽培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叶片温度的日变化,PN-PPFD(光量子通量密度)响应曲线,PN-Ci(胞间CO2浓度)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叶片面积、比叶重和地上部生物量等指标,并观察了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新陆早13号叶片被固定于水平方向上以后,日进程中新海22号的叶片温度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在上午和下午光强较低时,新海22号和新陆早13号的PN和Gs无明显差异;12:00h至16:00h(北京时间,下同),新海22号叶片的PN和Gs均显著低于新陆早13号。新海22号和新陆早13号叶片的PN-Ci响应曲线无明显差异。新海22号叶片的Pmax(最大光合速率)低于新陆早13号,而两者的AQY(表观量子效率)无显著差异。新海22号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比叶重和生物量均显著低于新陆早13号,而叶绿素含量和叶片面积均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因此,田间条件下,海岛棉叶片的实际光合能力低于陆地棉,但两者具有相似的光合潜力。气孔导度是导致海岛棉和陆地棉叶片实际光合能力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而栅栏组织较薄限制了海岛棉叶片光合潜力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65.
陆地棉超矮杆突变体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ng C  Ma XJ  Di JC  Chen XS 《遗传》2011,33(12):1393-1397
陆地棉超矮杆是一种新发现的突变体材料。前期对其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超矮杆突变性状是受一对完全隐性基因du控制的质量性状。文章以"超矮1号"和"新陆早16"配置的F2为作图群体,通过对双亲以及近等基因池的筛选,在1 350对SSR引物中共获得70对多态性引物。而后检测F2作图群体每个单株的基因型,显示有36个标记可以连锁,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其中超矮杆突变性状位于连锁群LG01。与目标基因du连锁的分子标记有7个:NAU2679、NAU2749、NAU905、NAU2838、NAU5373、NAU2238和NAU4946,它们皆为共显性标记。依据现有的棉花遗传图谱,标记NAU4946、NAU2238、NAU905、NAU5373和NAU2679位于第6染色体上,而目标基因du位于NAU2238和NAU494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3 cM和1.4 cM,由此推定du在第6条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6.
0.01ppmBR能使陆地棉Coker201,312两品种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有效地保持该种愈伤组织的生活力和胚胎发生能力。0.01ppmBR 0.5 ppmIAA促进Coker201,312两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0.01ppmBR 0.05ppm 2,4—D能诱导所有供试品种产生疏松黄绿色愈伤组织,2,4—D用量逐步降低或除去后,一些品种便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或体细胞胚状体。  相似文献   
67.
以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分别将植物表达载体pBinMoBc和pBinoBc导入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 .)栽培品种“新陆早 1号”、“晋棉 7号”、“晋棉 12号”和“冀合 32 1”。pBinMoBc携带有高效启动子复合OM启动子控制下的cry1Ac3基因 ,pBinoBc携带有 35S启动子控制下的cry1Ac3基因。经过共培养、卡那霉素筛选抗性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的诱导 ,得到了再生植株。对T2 代的PCR、Southernblotting、ELISA检测及Westernblotting证明cry1Ac3基因已整合入受体棉花基因组并得到表达。抗虫性检测表明转基因后代对棉铃虫 (Heliothisarmigera )具有良好的抗性 ,转pBinMoBcT2 代与转pBinoBcT2 代相比 ,对棉铃虫具有更快的致死速度。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陆地棉栽培品种转化体系 ;进一步的检测结果表明 ,复合OM启动子可以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量从而增强转基因棉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68.
新疆新陆早系列品种系谱分析与育种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新陆早系列品种系谱分析认为,近10年育成品种,产量不断提高,熟性有变晚趋势,抗病性逐步增强,抗枯萎病已基本解决,抗黄萎病有待进一步提高,品质得到改良,但品种类型单一,不能满足我区棉花产业化发展长远要求.因此,需要育种工作者通过拓宽遗传资源、创新种质,结合先进育种方法,并加强抗逆性筛选力度等来选育适合不同要求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69.
矮秆陆地棉品种陆矮1号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矮秆陆地棉品种陆矮1号为材料,以株高正常品系97004H和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陆矮1号苗期形态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随着生育进程株高差异逐渐增大,现蕾后主茎日增长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品种,日增长高峰与对照品种一致,但高峰期的日增长量则不到对照品种的一半,盛花期以后主茎基本停止生长;最终株高只有对照品种的1/2左右。单株果枝数及主茎伸长节间数显著少于97004H和TM-1,每果枝的果节数及果枝长度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主茎第12节以下节间长度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上部节间显著短于对照品种。株高差异主要发生在盛蕾期以后,由中上部节间缩短引起。陆矮1号生育期较短,结铃部位和成铃时间集中。  相似文献   
70.
陆地棉突变体湘X9628具有植株有腺体、种子少腺体、低棉酚的特性.以苏棉12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产量、纤维品质、棉子仁油分、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综合性状无明显缺陷,是培育低酚棉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