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11篇
生物科学   10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Zhang YX  Gao KR  Yu SY 《遗传》2012,34(5):509-518
CpG二核苷酸中胞嘧啶的甲基化形式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在哺乳动物中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发育调节、基因组印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3年来研究发现,除了5mC外,胞嘧啶碱基的另一种修饰—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在哺乳动物的多种组织中有着丰富的表达,它可能与5mC有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文章就近年来5hmC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2.
本文结合作者实验室的工作,简要回顾了电子自旋共振-自由基捕获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包括新型自由基捕获探针的分子设计与合成,以及该技术在细胞、植物体系中的应用实例,并结合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初步讨论了它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3.
ω-6和ω-3类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两种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人体内的很多生理病理过程均涉及到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它们在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催化下产生的过氧化代谢物。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催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是复杂的生化过程,会产生一系列的自由基产物。这些自由基产物又会与蛋白质、DNA和RNA结合,从而导致很多生理功能的改变。然而一直以来,缺乏合适的分析方法来有效分离和鉴定这些自由基产物,限制了人们对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在生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直到最近,才出现了对COX/LOX催化产生的活泼自由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报道。这里将对一种可以用来鉴定体外脂类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产物的自旋捕捉-LC/ESR/MS联用技术的发展与改进过程进行综述。这种新颖的LC/ESR/MS联用技术首次使得直接检测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生的自由基成为可能,这对自由基的生理学作用研究是一个重大突破,为人们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作用以及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催化的脂质过氧化方面的研究带来了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94.
采用管碟法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方法,以抑菌圈大小及对DPPH的半清除率浓度(IC50)为指标,评价林檎叶水提物及其不同极性组分(包括乙酸乙醑、正丁醇萃取物、及乙醇沉淀物和剩余组分)的抑菌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林檎叶乙酸乙酯组分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毛霉、红酵母及啤酒酵母均有抑制作用;且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且清除率和质量浓度之间存在剂量依赖的关系,IC50值为0.33 mg/mL.有望成为新型的天然防腐保鲜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95.
本文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橙皮素、橙皮苷、柚皮素、柚皮苷和淫羊藿苷对羟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对HO·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260μM时其对HO·清除率分别为30.69%±0.06、13.70%±0.04和10.23%±0.03。构效比较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C环C3位羟基和B环3’-4’邻位二羟基是其清除HO.的重要功能基团。本研究为选择有效的能清除HO·的膳食黄酮类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VD)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其肺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和血浆中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VD干预组,每组各10只。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复制慢性哮喘模型。VD干预组每次激发前给予VD干预。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PAI-1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测血浆中PAI-1含量,采用图像分析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1)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厚度较对照组和VD干预组显著增加(P〈0.01)。(2)哮喘组PAI-1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程度较对照组和VD干预组显著增加(P〈0.01)。(3)哮喘大鼠血浆中PAI-1含量较对照组和VD干预组明显增加(P〈0.01)。(4)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大鼠肺组织中PAI-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22,P〈0.01);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大鼠血浆中PAI-1含量呈正相关(r=0.942,P〈0.01)。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干预可明显减轻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病理改变,并可通过部分抑制PAI-1的表达来延缓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97.
5-羟甲基胞嘧啶(5hmC)是新发现的一种的修饰碱基,以低水平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多种细胞类型中。5hmC是10-11易位(TET)家族的酶通过氧化5-甲基胞嘧啶(5mC)产生的。5hmC不仅能够降低MeCP蛋白的甲基化结合结构域(MBD)与甲基化DNA的亲和性,具有潜在的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录调节功能,而且参与了DNA去甲基化过程。因此关于5hmC的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随着5hmC甲基化分析和检测方法学日益发展,发现5hmC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且5hmC在肿瘤组织中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成为某些肿瘤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8.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眼癌,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可能会诱发二次肿瘤的产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种具有选择性的非入侵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展现了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课题通过实验观察了不同浓度焦脱镁叶绿酸-a(PPa)光动力作用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细胞ROS产率和相应诱导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逐步上升的PPa浓度(0.2、0.4、0.6μmol/L),Y79细胞的ROS产量和相对的凋亡率都明显上升,初步证明了PPa光动力杀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
近日,中化帝斯曼公司宣布,在华第3只酶法产品头孢克洛正式上市,这意味着酶法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再进一步,也凸显其对酶法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寄予厚望。依据中化帝斯曼提供的数据,酶法产品相对于化学合成在特殊化学原料、有机溶剂和COD排放等领域,以及原料产品本身的稳定性、纯度、色泽和气味等方面同样优势明显。中化帝斯曼有关负责人表示,酶法产品符合中国原料药产业升级和污染控制的需求,也符合中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5′-磷酸腺苷(5′-AMP)体外抗氧化和对体外氧化损伤脾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方法用化学比色法测定5′-AMP体外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建立过氧化氢(H2O2)氧化损伤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模型,用MTT法检测5′-AMP修复受损伤脾细胞的作用,并分析其对细胞抗氧化体系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5′-AMP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体外抗氧化和清除活性氧能力,添加0.5mmol/L、1mmol/L、5mmol/L和10mmol/L5′-AMP均能显著修复H2O2诱导的脾细胞氧化损伤(P〈0.05),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类活力(P〈0.01),5′-AMP添加量大于1mmol/L时,可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1)。其细胞培养液的氧自由基(ROS)水平逐渐降低,5′-AMP添加量为10mmol/L时,ROS水平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5′-磷酸腺苷能显著修复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