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生物科学   3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碱湖嗜碱细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碱湖样品中分离到53株嗜碱细菌,其形态与生理生化等特征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其中28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显示出分离菌株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根据其中20株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所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革兰氏阴性菌均属于Proteobacteria的gamma亚群。革兰氏阳性菌表现出更广泛的多样性,但大部分属于芽孢杆菌谱系(Bacillus spectrum)。  相似文献   
162.
文章分析了仙女湖及入湖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的时空分布特征, 探讨了影响其时空分布规律的关键环境因子。调查期间共鉴定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82种(属), 包括蓝藻15种(属), 绿藻33种(属), 硅藻23种(属), 甲藻3种(属), 裸藻5种(属), 隐藻2种(属), 金藻1种(属)。各季节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在7.95×106—2.19×109 cells/L和10.52—792.91 mg/L变化。群落功能类群的结果表明, 冬、春河流生境中具硅质结构的无鞭毛个体浮游植物(硅藻门)占据主导地位(Ⅵ功能群), 而湖区生境中具鞭毛、中等到大型的单细胞或群体浮游植物(如隐藻和甲藻)具有明显优势(Ⅴ功能群); 而夏秋季节不同生境中虽然Ⅵ型浮游植物数量仍然相对较高, 但是具伪空胞的、较大表面积/体积比的丝状个体浮游植物(Ⅲ型)以及具胶质鞘、小的表面积/体积比的群体类的浮游植物(如蓝藻, Ⅶ功能群)在某些河流和湖泊生境中的比重有显著增长。功能类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 冬、春季Ⅴ与Ⅵ功能群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受到总氮和总磷水平影响; 而夏、秋季节Ⅲ与Ⅶ功能群浮游植物受到水温、浊度、总氮和总磷水平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3.
极端微生物作为非常宝贵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为获得中度嗜盐微生物,采用渗透压选择性培养基,从采自新疆达坂城盐湖及附近的20份水土样本中获得6株中度嗜盐菌,其中包括2株细菌、1株放线菌和3株霉菌。其中两株嗜盐菌对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三种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有抑菌能力的两株中度嗜盐微生物进行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盐度为10%(以NaCl计),当盐度超过15%时则不生长;在pH6~9,温度25~37℃条件下均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64.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输水后水面形成区环境要素变化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水面形成对区域地下水位、植被、大气温湿度、风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输水方式、输水时间集中等因素影响,区域水面形成快速;且每个输水周期完成6个月后的区域保留水面积持续增大,4a间水面积增加4.52倍,面积扩大的叠加效应明显。(2)输水作用和水面的形成,促使输水区域地下水埋深由6m,提升到0.6—3.2m。(3)水面形成促进了区域以白刺为代表的单一荒漠植被群落向芦苇草甸、盐化草甸等多样化群落演替。(4)水面形成的"冷岛效应"明显,促进了区域小气候环境的改善;输水区500m范围平均温度降低55.67%,湿度增加3倍。人工输水对青土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输水政策的持续性、输水策略调整等不确定性影响,以及水面形成对局部范围风沙活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5.
【背景】星云湖属云南高原湖泊,对其酵母菌的多样性研究和产类胡萝卜素菌株的筛选有助于开发利用星云湖酵母菌资源。【目的】研究云南星云湖酵母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筛选和评价产类胡萝卜素活性菌株。【方法】采用膜过滤平置培养对星云湖水样进行酵母菌分离;应用26S rR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和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对分离获得的酵母菌进行鉴定;运用软件BIO-DAP分析酵母菌类群的多样性;采用酸热法提取类胡萝卜素,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从星云湖湖水中分离得到797株酵母菌,鉴定为18个属37个种。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Naganishia albida是优势种,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6.64%和28.86%;有28株酵母菌类胡萝卜素产量可达200μg/g细胞干重以上;有4株类胡萝卜素产量可达300μg/g细胞干重以上;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2株、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Rhodosporidiobolus fluviale各1株。【结论】云南高原湖泊星云湖的酵母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湖泊的营养化程度以及地理差异影响酵母菌群落的结构;红冬孢酵母属(Rhodosporidiobolus)和红酵母属(Rhodotorula)是星云湖类胡萝卜素产量可达300μg/g细胞干重以上的主要类群。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6.
黄土高原跨越我国半干旱、干旱及半湿润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黄土高原的河流湖库面临着水少、水浑、水污等威胁,因此亟需开展此区域水体的生态健康评价以提出生态保护和管理措施。除了鱼类、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生态学外,以微生物为核心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在环境现状指示、生态健康评价方面也占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讨黄土高原的范围及其水体的生态学研究进展,选择了黄土高原的"广义"划分区域(北纬33°41′~41°16′,东经100°54′~114°33′),其次整合国内外不同水体中浮游及沉积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功能及生物完整性指数(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 IBI)生态指示作用的相关研究,指出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及IBI指数的动态变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样也指示了生态、环境现状。目前,针对黄土高原微生物生态指示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指标,利用功能参数以及IBI指数进行生态指示的研究较少。黄土高原横跨7个省,范围广,面积大,未来针对黄土高原中部地带、西北地区核心——陕西省的河流湖库微生物进行研究能够以小见大,更全面地反映区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7.
艾里克湖湿地植物群落特征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干旱区艾里克湖湿地植物群落特征指数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29种主要植物,隶属12科27属,分为4个种类组,大多数物种丰富度较低,其中胡杨、毛柽柳、芦苇和西伯利亚泡泡刺是最常见的种类.TWINSPAN分析表明,该区25个样地分为3个主要类型组,组1包括6个样地,组2包括18个样地,组3包括1个样地,分别代表不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的3种生境.CCA排序结果同TWINSPAN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反映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随土壤因子变化的趋势,确定了影响该区植物群落盖度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全氮、全磷.  相似文献   
168.
可鲁克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清可鲁克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其演化特征,依据环境生态学相关理论,运用综合调查、遥感解译与反演、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选取自然地理、气象、土地利用/覆盖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的15个因子,采用因子分析和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建立流域土壤质量模型和生态环境质量诊断模型,分析2000、2005、2010和2015年可鲁克湖流域土...  相似文献   
169.
河北省康巴诺尔湖和张家口坝上已成为遗鸥Larus relictus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但对此地繁殖种群的研究才刚开始。为了掌握遗鸥繁殖种群的活动区、活动节律和空间利用等特点,2016年6—9月,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对康巴诺尔湖遗鸥的活动特征和空间利用进行了研究。对4只遗鸥个体的跟踪结果表明:活动特征方面,(1)遗鸥主要活动区位于张家口坝上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且不同个体位点分布差异较大;(2)繁殖后期和游荡期遗鸥活动区面积差异明显,游荡期活动区面积(155.95 km~2)大于繁殖后期(59.90 km~2)。同时不同个体活动区重叠程度差异较大,繁殖后期重叠程度高,游荡期重叠程度低;(3)活动节律显示遗鸥每天凌晨和黄昏都出现较长的活动距离。空间利用方面,本研究首次将粪区和农草区划为遗鸥的觅食区域,发现繁殖后期和游荡期遗鸥对湖淖区均有较高程度的利用。此外,还对遗鸥潜在食源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康巴诺尔湖遗鸥主要食物为摇蚊科Chironomidae幼虫和划蝽科Corixidae,在其他觅食地主要食物为丰年虫Chirocephalus sp.、蚌虫Cyzicus sp.、鲎虫Triops sp.和蛆虫。  相似文献   
170.
通过样地调查与样带踏查相结合的方法,整理统计磐安七仙湖省级湿地公园维管植物共计664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138科438属,其中包括蕨类植物15种,裸子植物13种,被子植物636种。生活型维管植物以草本最为丰富,主要优势科为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蝶形花科等;省级及以上重点保护植物23科26属26种;外来入侵植物6科15属16种。本次调查讨论分析了七仙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结合植物资源现状就湿地公园开发方向和植物配置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