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0篇 |
免费 | 298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学科分类
4篇 | |
农业科学 | 70篇 |
艺术 | 9篇 |
地球科学 | 138篇 |
航空航天 | 9篇 |
生物科学 | 126篇 |
文化教育 | 76篇 |
经济 | 11篇 |
环境安全 | 2篇 |
自然科学 | 155篇 |
社会科学 | 37篇 |
历史地理 | 4篇 |
工业技术 | 359篇 |
语言文字 | 10篇 |
文学 | 8篇 |
数理化 | 235篇 |
医药卫生 | 176篇 |
军事 | 4篇 |
哲学宗教 | 2篇 |
政治法律 | 6篇 |
交通运输 | 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3篇 |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于三角域上二次Bézier曲面的形状调整问题,给出了带6个形状参数的拟二次Bernstein基函数。分析了该组基函数的性质,并由此组基函数定义了三角域上带形状参数的二次Bézier曲面片,该曲面片不仅具有三角域上二次Bézier曲面片的性质,而且在控制网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具有形状可调性。形状参数具有明确的几何意义。实例表明:构造的曲面为几何造型中的曲面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以匈牙利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特色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中医孔院在中医国际教育和文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和平台作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探索.反思孔子学院在融入中医特色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孔子学院“产学研为一体”发展模式的构建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使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2h的方法建立MI/R损伤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银杏内酯B三个剂量组(2、4、8mg/kg)、假手术组(n=10),于术前1h和再灌注即刻分别进行尾静脉注射给药。取血清,测定CK、LDH、SOD活性及MDA含量;取心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银杏内酯B高剂量可明显缩小MI/R损伤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内酯B高、中剂量可显著降低血清CK和LDH活性(P0.05或P0.01),低剂量可明显降低血清CK活力(P0.05);银杏内酯B各剂量组的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银杏内酯B预处理对MI/R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周公制礼作乐和孔子从周隆礼,使礼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礼之所以能常青于中华民族,关键在于礼之践行不息。在礼之践行方面,船山提出了本仁行礼而施之无不顺的思想,本仁行礼表明在仁与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即仁礼互实与互为体用。船山礼之践行思想是基于仁礼关系而展开的,实现了对传统的仁礼关系——仁内礼外的仁礼关系的价值开新,也凸显出船山礼学思想的实学特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梅里埃VIDAS mini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HCG进行实验方法评价。方法应用BIO-RAD质控品评价精密度,并依据CLIA88文件作干扰试验、回收试验,并收集Diasorin LIAISON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β-HCG的血清标本26例立即采用梅里埃VIDAS mini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CG作对比性试验。结果 VIDAS mini检测血清HCG的精密度试验表明,重复性好(高、中质控品的CV值分别为5.209%、5.457%),无一失控点;线性范围为2~1500 mIU/mL,灵敏度较高;实测结果与预期值比较,平均回收率达99.50%,在干扰试验中,HCG对血红蛋白、总胆红素、乳糜血的最大偏离分别为4.41%、5.07%、8.64%。与Diasorin LIAISON测定的β-HCG的结果比较其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t=2.282,P=0.031),但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呈正相关(r=0.998、P<0.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1.3484X-132.08,说明HCG与β-HCG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对于临床诊断有较高一致性。结论梅里埃VIDAS mini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HCG水平灵敏、准确,与Diasorin LIAISON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且可能在急诊、小型医院中更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997.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极端条件下(温度与压力均处于临界点以上)的非常态流体。浮力驱动的超临界流体Rayleigh–Bénard(RB)对流则是一种新的非线性热对流体系,其浮力作用不符合Boussinesq近似,且在温差的作用下物性在临界点附近出现剧烈畸变并伴随着丰富的流动与相变耦合过程。本实验设计了可承载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的透明蓝宝石压力容器,建立竖直温度梯度作用下的超临界流体RB对流,观测不同温差作用下的流动结构和超临界相变过程并通过图像互相关算法计算“雾化”液滴的速度场。实验采用铂电阻测温,并精确控制容器上下端的温差,研究SCO2在线性降温过程中多种流态与速度场的演化。在线性降温过程中,SCO2经历超临界流动、跨临界流动和气液两相流动3个典型过程。跨临界流动是相变与浮力热对流的强耦合过程,导致超临界二氧化碳RB对流具有多态的非稳态流动。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RB对流对温差极为敏感,温差越大则超临界域内的对流越剧烈;随着温度的降低,雾化的液滴不断凝聚,形成丰富的多层流动结构,并最终向气液两相流动演化。 相似文献
998.
伸展作用序列及其深部背景: 以晚中生代以来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露头区野外地质调查、隐伏区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研究表明,晚中生代-新生代鲁西隆起区和济阳坳陷区正断层发育,包括陡倾斜的控凹边界断层和缓倾斜的滑脱断层两类,两者构成伸展滑脱半地堑,且滑脱构造在隆起北部和坳陷南部最发育。K Ar和FT测年结果指示伸展断层的发育时间为176~103 Ma、67~49 Ma和42~25 Ma 3个时期。隆起区、坳陷区陡断层分别在中地壳22 km 和15 km左右变平,成为拆离滑脱断层。构造物理模拟表明,在伸展+塑性物质上涌机制下隆起区和坳陷区正断层均具有由南向北的发育极性,大致对应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新世-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渐新世3个发育阶段,且伴随控凹断层发育的同时,断块掀斜引起滑脱断层同步发育。层析成像表明中生代早期扬子板块沿作为转换断层的郯庐断裂以近EW向与华北板块俯冲的残留体可能导致晚中生代地幔物质上涌,新生代地幔上涌则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及印欧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研究区正断层受控于地幔物质上涌+伸展作用,以齐河-广饶断层为界呈前展式分别由南向北发育,并控制着坳陷区油气的形成、运聚和分布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999.
大口径长焦距测量系统中,为了缩小测量系统的尺寸,加入两块反射镜形成折返光路。折返光路中两块反射镜的安装误差是影响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将条纹理解成条纹成像面上的点光源阵列,通过这一思路分析了反射镜偏转角度对最终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了反射镜偏转角度与反射镜单位法向量的计算公式,结合反射定律的矩阵形式,求出入射光矢量到出射光矢量的变换矩阵。基于反射镜的单位法向量、出射光的方向向量,利用解析几何得到理想接收屏上条纹所在直线的方程,求出接收屏上测得的条纹的角度。计算了两块反射镜小角度旋转的49种组合情况下,莫尔条纹角度的偏差结果。使用自准直仪分光路的方法调整反射镜,将反射镜安装误差控制在1以内,莫尔条纹角度的偏差在10-4数量级。通过实验验证莫尔条纹的测量精度实际达到0.005,充分说明了反射镜的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板块缝合带作为特殊类型的“断层”,其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受特提斯洋复杂而漫长的构造演化制约,川藏交通廊道穿越了7条板块缝合带,但对其地质灾害效应的研究却鲜有涉及.为此,在搜集整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简要分析了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板块缝合带的地质灾害效应,并探讨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板块缝合带地质灾害效应主要表现在塑造地貌、创造地形条件,劣化岩体、提供物质来源,控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诱发地质灾害(链)等4方面.构造混杂岩因其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岩石类型与组合特征,使其天然具有易灾性,而板块缝合带就位过程中的构造运动是地质灾害效应的内生动力.板块缝合带的地质灾害效是贯穿于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板块缝合带构造演化过程中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耦合的外在表现形式.板块缝合带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在加强基础地质与灾害地质精细化调查的基础上深化其认识;川藏交通建设工程应加强板块缝合带工程效应研究,加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发,以确保其安全施工与后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