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1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283篇
农业科学   639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江门市林科所苗圃选择不同粗细度、不同萌芽度的降香黄檀插条进行扦插繁殖试验,每10 d进行1次成活率调查。结果表明:插条的萌芽度和粗细度均极显著影响扦插的成活率,萌芽度和粗细度的交互作用对扦插的成活率也有极显著影响;未萌芽插条扦插成活率明极显高于已萌芽插条的扦插成活率;3种粗细度的枝条中以粗细度为0.7~1.2 cm的插条扦插成活率最高;在枝条萌芽度及粗细度交互作用下,粗细度为0.7~1.2 cm的未萌芽插条扦插成活率最高,粗细度小于0.7 cm的已萌芽插条扦插成活率最低。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圆柏(Sabina chinensis)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圆柏叶片浸提液对地肤(Kochia scopari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5种杂草种子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燕麦(Avena sativa)、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4种作物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用圆柏叶片、树枝、树皮粉末和浸提液进行盆栽抑草效果检测。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地肤、藜、反枝苋萌发及生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均在-0.98以上;盆栽抑草结果表明,圆柏不同部位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稗草及反枝苋株高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叶片化感强度大于树皮和树枝,叶片粉末拌土处理抑草效果好于浸提液叶面喷施;对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稀释1.5倍时,抑制荞麦种子萌发但不影响其株高及根生长,不影响燕麦种子萌发但降低其株高和根长生长,抑制油菜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但不影响其种子萌发率,促进油菜株高及根长生长,不影响向日葵种子萌发和生长。综上所述,圆柏具有良好的抑草活性,对作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芹菜种子的萌发机制,采用不同试剂组合(5 g/L NaOH+10% PEG、10% PEG+500 mg/L壳聚糖、5 g/L NaOH+500 mg/L壳聚糖)和不同温度(18、24、30℃)对芹菜种子进行处理,观察芹菜种子的萌发指标,并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抗氧化系统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30℃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加快种子萌发进程。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试剂组合处理在18、24℃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升高,促进种子萌发,18℃时5 g/L NaOH+500 mg/L壳聚糖处理下的发芽势最高,24℃时5 g/L NaOH+10% PEG处理下发芽势达到最大值;30℃时不同试剂组合处理间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无明显差异。18、30℃对种子具有一定程度的胁迫作用,种子SOD和CAT活性较24℃条件下有所增加;18℃时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5 g/L NaOH+10% PEG处理能显著降低MDA含量。萌发过程中,芹菜种子内部ABA含量下降,GA3、ZA含量增加。试剂组合及适当高温有利于提高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萌发整齐度;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和激素水平会积极响应不同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44.
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可可种子为顽拗性种子,含水量低于某一相对高的临界含水量时,其种子就会丧失活力。为探讨可可种子的贮藏方法,研究分析了果实处理方法、温度、时间对可可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可种子经过4℃处理后便丧失了发芽力,室温25℃条件下果壳不破开,放置30 d后可可种子仍有近50%的发芽率;清洗可可种子果肉后短时间放置,可以提升种子的发芽势,并且能促进幼苗前期生长。  相似文献   
45.
麦瓶草幼苗是当地人们喜食的野菜,俗称馉饳菜.本试验对其生长发育性状和种子发芽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麦瓶草的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麦瓶草种子在低于15℃时播种,可以迅速发芽,在年前形成幼苗,年后为产品形成期,至3月底采收结束.麦瓶草种子寿命较短,为短命种子,只有当年采收的种子才萌发良好,陈种子发芽率极低.种子发芽整齐度高,萌发期3~5 d,光照对发芽过程没有影响,为中光性.  相似文献   
46.
水势胁迫对2种菊科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莴苣和野菊花为材料,研究了用不同浓度(0,25,50,75,100,150,200 g/L)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处理对2种菊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莴苣种子和野菊花种子在PEG浓度为0~75 g/L时,种子发芽率随着PEG浓度的上升而增大,PEG浓度为75 g/L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莴苣和野菊花的发芽率分别为90.76%和84.50%;在PEG浓度为75~200 g/L时,种子发芽率随着PEG浓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且浓度为200 g/L时,发芽率最低,分别为32.87%和3.50%.对萌发过程形态观察后发现,莴苣种子和野菊花种子在去离子水中的发芽过程不同,莴苣种子先进行胚根的发育而野菊花种子先进行子叶的发育.莴苣种子在去离子水和高浓度PEG溶液中发芽过程不同,在去离子水中莴苣种子先进行胚根的发育,而在高浓度PEG溶液中莴苣种子先进行子叶的发育,野菊花不具备此特征,表明莴苣种子在胁迫条件下,可进行一种适应性成长.  相似文献   
47.
外源ABA对不同品种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番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ABA(0—40m/L)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BA(0-5mg/L)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没有显著影响,高浓度ABA(10-40mg/L)极显著抑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且浓度越高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另外,ABA推迟番茄种子的萌发,浓度越高,萌发延迟天数越多,不同番茄品种(系)对ABA浓度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48.
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再干燥脱水贮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再干燥是可行的,干燥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和平均发芽时间没有明显变化;但在5℃条件下再干燥是不可行的,干燥后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明显延长。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再干燥处理后贮藏16个月内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变化,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延长。已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再干燥贮藏后使用KT、GA3和乙烯利处理对种子的萌发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9.
2014和2015两年度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监测了高感小麦白粉病品种京双16种植区和中感品种众麦2号种植区田间空气中的病菌孢子浓度变化动态,同时利用小型气象站监测了田间的气象因子,通过分析京双16和众麦2号种植区空气中孢子浓度与空气温度、湿度、降雨、风速和太阳辐射率的相关性,发现空气中的孢子浓度主要与空气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348 3,P0.05)。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田间病情与调查日期前累积孢子浓度、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前一周累积孢子浓度和当周累积孢子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中感品种众麦2号田间病情与累积孢子浓度的关系均呈指数关系,其中田间病情与调查日期前累积孢子浓度或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的拟合效果最好,而感病品种京双16的田间病情与累积孢子浓度多呈对数关系,其中病情指数与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0.
Bacillus subtilis QM3,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and useful plant-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PGRB) from yak dung in China with broad-spectrum and strong antifungal bioactivity, was studied to determine if it either stimulated or inhibited the germination of wheat seeds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bacteria. Germination rate (GR) and length of shoot (LS) increased at 10-fold dilution of QM3 fermentation liquid for 12 h (P < 0.05). Germination potentiality (GP) and root cap ration (RC) decreased at 100-fold dilution of QM3 for 0 h. Length of root (LR) and tips of root (TR) at day 7 remained at control levels at 0-fold dilution of fermentation liquid of QM3 for 24 h.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that some plant disease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such as high salt and heavy metal contents), and difficulties in germination can be controlled or relieved by the use of Q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