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确定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取食后樱桃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2种果蝇分别取食樱桃、共同取食樱桃和自然腐烂4种处理方式,经过2、4、6、8、10、12 d后,采用16S r DNA和ITS基因分析的方法分离鉴定樱桃中的微生物。[结果]所有处理共分离鉴定出16种细菌和12种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樱桃中微生物的动态发生了变化。自然腐烂8~12 d的樱桃中微生物种类增多,优势细菌种群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黑腹果蝇取食第6天,微生物种类最多,优势细菌种群为厚壁菌门;而斑翅果蝇以及2种果蝇同时取食樱桃2 d后微生物种类就开始增加,可见斑翅果蝇的取食改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加快了樱桃腐烂的速度,随后黑腹果蝇形成二次为害;另外,在2种果蝇取食后的樱桃中,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是樱桃中较稳定的优势真菌种群,但在自然腐烂的樱桃中并未发现。[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微生物、樱桃、果蝇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无患子皂苷粗提物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无患子皂苷应用于杀虫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利用云南省无患子属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方法]通过浸渍法、饲料混药法、无限量取食法提取无患子中的皂苷,再进行对小菜蛾、玉米象、果蝇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无患子粗提取物皂苷对玉米象没有活性,对小菜蛾和果蝇有毒杀活性,但对果蝇的毒力较高,浓度为50.000mg/ml时,72h果蝇的死亡率为100%,72h对果蝇的LC为4.06mg/ml,浓度为25.000mg/ml时对果蝇的LT为30.19h。[结论]无患子皂苷可以作为植物源农药的材料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3.
舞毒蛾是重要林业食叶害虫,揭示其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G蛋白对GSTs的调控,这对于挖掘分子靶标开发新型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转LdOA1基因果蝇载体,获得表达LdOA1基因果蝇品系,分析了转基因果蝇GSTs基因表达量及对溴氰菊酯胁迫的响应,为明确昆虫OA1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传统的酶切-连接方法构建重组载体pUAST-attB-LdOA1,采用转基因技术构建表达LdOA1基因的纯合果蝇品系,利用PCR技术验证转基因果蝇品系,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转基因果蝇GSTs Delta家族基因表达量及低浓度溴氰菊酯胁迫对GST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PCR扩增条带显示转LdOA1基因果蝇品系均能检测到453bp目的基因条带。与非转基因果蝇相比,转LdOA1基因果蝇品系中GSTs Delta家族基因(除GSTd4和GSTd7)均上调表达,为非转基因组1.01~3.27倍。低浓度溴氰菊酯胁迫6h,非转基因果蝇GSTd6和GSTd10基因被显著诱导激活,而其他GSTs基因被显著抑制,抑制率为6.48%~95.84%,胁迫12~72h,GSTs基因(除GSTd1和GSTd10外)均被显著抑制。低浓度溴氰菊酯胁迫转基因果蝇GSTs表达量变化趋势与非转基因果蝇基本一致,但转基因果蝇品系GSTs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果蝇品系(除12~48h GSTd1和GSTd10),且胁迫6h表达量最大。这些结果表明LdOA1基因可能介导G蛋白信号通路调控下游GSTs Delta亚家族基因表达响应溴氰菊酯胁迫。   相似文献   
24.
用不同时间的紫外线辐照(5,15,30min)处理羽化后8h雄果蝇,分别测定雄蝇寿命和繁殖力,再将雄果蝇与同期收集的未经辐照处女果蝇进行交配,统计其后代的畸形个体数量。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各处理组果蝇的平均寿命、最高寿命及半数死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但各辐射组之间的寿命变化差异不显著。各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后代成虫数显著减少(P<0.05),各辐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辐照组的F1代出现少量畸形个体。  相似文献   
25.
拟果蝇钠离子通道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序列,明确其典型特征,分析了进化关系,为拟果蝇抗性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克隆得到拟果蝇钠离子通道开放阅读框(GenBank登录号为MT113357),长为6270 bp,编码2090个氨基酸。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拟果蝇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钠离子通道基因相似度高达96.86%,与家蝇Musca domestica钠离子通道基因相似度达88.75%,在进化起源上与双翅目果蝇属昆虫有极高的相似度。所克隆出的序列符合昆虫钠离子通道的基本特征,具有DEKA模块和疏水性失活闸门MFM。获得三个选择性剪接(i、a、b)和17个RNA编辑。本文成功克隆拟果蝇钠离子通道基因,对拟果蝇钠离子通道基因进行分析,为研究其抗性机理奠定基础,为农业生产新型药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6.
杨梅果蝇引诱剂的初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原理,在风洞中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以黑腹果蝇为试虫,筛选杨梅果蝇引诱剂.结果表明,香蕉诱剂和糖醋诱剂对黑腹果蝇成虫都具有明显的诱杀效果,其中香蕉诱剂配方(香蕉肉∶琼脂水∶蜂蜜∶醋的比例为100∶100∶30∶10)和糖醋诱剂配方(红糖∶琼脂水∶白酒∶醋的比例为35∶100∶30∶50)的诱杀效果比其他配方更好,平均诱杀效果分别可达77.79%和94.78%.这2种配方间存在显著差异,糖醋诱剂的诱杀效果显著高于香蕉诱剂.  相似文献   
27.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Leptopilina japonica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 对斑翅果蝇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为更好地利用日本细毛环腹瘿蜂防控斑翅果蝇,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行为活动和生长发育特征。采用室内接虫法研究了该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分别运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分析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 其拟合方程为:Na=0.70N/(1+0.03N); 寄生效能(a/Th)为15.78; 在一定空间内, 寄生蜂的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大, 至寄主密度达25头/罐后寄生量趋于平稳; 寄生蜂的搜寻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当斑翅果蝇的密度分别为10、20、30头/罐时寄生蜂自身密度干扰模型分别为E10=0.487 8P-0.871 3; E20=0.442 0P-0.676 8和E30=0.346 2P-0.433 7, 在同一寄主密度下,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寻找效应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弱。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寄生效能, 但寄主密度较大会导致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效能减弱, 随着寄生蜂自身密度的增加, 其种内个体间会出现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28.
29.
分别利用三种紫外灯(UVA、UVB、UVC)辐照黑腹果蝇蛹,研究辐照对黑腹果蝇的羽化率、性比、飞出率、死蛹率、成虫干重、蛹重以及F1羽化率、F1性比、F1死蛹率、F1成虫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后黑腹果蝇羽化率均显著降低,其中UVB辐照6 h后的黑腹果蝇蛹羽化率最低,为10.00%;经过UVA辐照9 h组的性比平均值为2.3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经过UVB辐照后,黑腹果蝇飞出率显著降低,其中UVB处理6 h后黑腹果蝇飞出率低至4.00%;经过UVB辐照的死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组,其中辐照6 h组黑腹果蝇蛹的死亡率平均值达到89.33%,最高达94.00%。经过紫外线辐照后各组蛹重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差异显著;经过UVB、UVC辐照后羽化的黑腹果蝇成虫干重显著低于对照组;经过紫外线辐照后黑腹果蝇F1成虫干重相比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本研究可为昆虫的紫外线诱变和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