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自然科学   4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以红霉素链霉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探讨了氯化锂、紫外、微波3种诱变方式对红霉素链霉菌的影响,根据后代的存活率和突变率选定合适的诱变条件.结果表明,将这3种诱变方式结合起来可获得较高的正突变率,达到了40.6%.筛选得到诱变菌株W-12,该菌株效价比初始菌株提高了11%,达到了良好的筛选效果.  相似文献   
82.
通过接合转移将一个带有阿泊拉抗性基因和双交换臂的穿梭质粒pJTU609导入井冈霉素高产菌株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jinganggensis)DX546中,将负责井冈霉素A生物合成最后一步糖基转移中的糖基转移酶基因valG置换突变,多聚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valG被阿泊拉霉素抗性基因成功置换,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检测证实突变株的发酵产物中井冈霉亚基胺A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3.
从印染厂污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五株有脱色能力的菌株(T1、T2、T3、T4、T5),其中T4菌株降解能力最强.实验表明,当培养温度为34℃,pH值为7.0,投菌量10%时,脱色效果最好,脱色率可达84.5%.另外,混合菌的脱色效果要优于T4单菌株,脱色率可提高至87.6%.  相似文献   
84.
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菌株为供试菌株,研究了在转化DL-ATC生产L-半胱氨酸过程中.DL-ATC对产酶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L-ATC对TS1138菌株产酶具有诱导作用,产酶培养中必须适量添加.从L-半胱氨酸的产量和DL-ATC转化率两个方面综合考虑,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的最适DL-ATC为9 g·L-1,采用间歇流加DL-ATC方式可使L-半胱氨酸的产量提高56.25%.  相似文献   
85.
目的:构建高产菌株,提高柔红霉素发酵效价。方法:使用基因组改组法,用摇瓶测试发酵效价。结果:使柔红霉素效价提高105%。结论:使用基因组改组的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柔红霉素发酵效价。  相似文献   
86.
产氢菌株Clostridium sp. T7分离自天津海水浴场潮间带的污泥.研究起始pH、碳源、氮源、NaCl质量分数对菌株T7产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T7最适产氢的起始pH是6.0,能够利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碳源发酵产氢.菌株T7能够利用牛肉膏和酵母粉为单一氮源产氢,不能利用蛋白胨为氮源进行产氢.NaCl质量分数能影响菌株T7的产氢量,海水培养条件(NaCl质量分数为3%)下,最高产氢量是每摩尔葡萄糖(1.48,±0.05)mol,相比之下,淡水培养条件下其产氢量提高20%.NaCl质量分数在0.4%~7%时,菌株T7都能够产氢,这表明菌株T7有望应用于淡水或高盐有机废水产氢领域.  相似文献   
87.
目前绿原酸的主要来源为天然植物中提取,但天然植物中绿原酸含量较低且提取工艺复杂,导致绿原酸生产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高效的制备绿原酸方法.本研究以金银花叶、红薯叶、薄荷叶、蒲公英叶和杜仲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开展合成绿原酸的内生菌分离筛选,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筛选出内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析,最终从植...  相似文献   
88.
借助微观透明模型建立微观模拟驱油试验系统。以烃降解菌株Rhodococcus ruber Z25和Bacillus cereus Z31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考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原油的特点及残余油的分布形式:残余油主要以油条和油珠的形式滞留于孔隙介质中;以油膜形式附着在骨架表面;在喉道转角处水流速度为零的"驻点"部位。通过静置培养观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后油藏微生物降解原油及微生物富集的状态,微生物由单菌体形成油水界面处的菌胶团结构。通过研究后续水驱作用下残余油的驱替特征表明,微生物菌胶团、松散的油相与驱替液水相彼此裹挟,沿驱替压力方向运移。本研究揭示了烃降解微生物驱油的微观机制,为微生物采油从实验室走向矿场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以2-酮基-D-葡萄糖酸产生菌Ac9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与添加噬菌体进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两株抗性菌株Au4-2和Af3.在种子培养基中含有噬菌体的条件下,31℃,摇瓶培养24 h,抗性菌株Au4-2与Af3的菌体生长光密度值OD650×20分别为0.74,0.55.镜检显示菌体量多,呈短杆状;而对照菌株Ac9的菌体光密度值则为0.14,镜检显示菌体量少,呈球状.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噬菌体的条件下,31℃,摇瓶培养72 h,抗性菌株Au4-2与Af3 产酸分别可达15.45 g/100 mL,14.55 g/100 mL;而对照菌株则几乎没有产酸.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已婚妇女生殖道念珠菌健康携带状况及菌群分布、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取健康已婚妇女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13份标本中检出念珠菌22株,其中以白念珠菌为主(50%),光滑念珠菌7株、克柔念珠菌2株、其它念珠菌2株。汉族和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生殖道标本各检出念珠菌11株;检出的念珠菌对酮康唑(KETO)、氟康唑(FCZ)、5-氟胞嘧啶(5-FC)和两性霉素-B(B AMB)的耐药株数分别为10、6、2和1株。结论:本次调查的已婚妇女生殖道念珠菌健康携带率为19.5%,部分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