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自然科学   18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考察辅助性胶凝材料和细骨料对水泥水化的影响,利用新型无电极电阻率仪原位连续监测水泥基材料早期的微结构演变进程,系统分析了水胶比、硅灰掺量、矿渣掺量、粉煤灰掺量、细骨料体积分数和骨料粒级对水泥基材料电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化3 000 min内,根据水泥基材料电阻率的发展曲线,可将水泥水化过程分为溶解期、诱导期、加速期和减速期4个阶段;电阻率的发展速率随水胶比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水胶比相同的情况下,砂浆电阻率高于净浆电阻率;掺加矿物掺合料致使后期电阻率的变化速率降低,掺加硅灰则导致水化加速期提前;在早期水化过程中,硅灰的活性最高,矿渣的活性次之,粉煤灰的活性最低;细骨料的体积分数和骨料粒级越大,砂浆的电阻率越大.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提出了一种梯度氮化法制备出低阻、高稳定性的αTa(N)/TaN双层Cu扩散阻挡层,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异质元素的引入和高N含量导致的高电阻率.用四点探针(FPP)、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进行薄膜电性能和微结构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梯度氮化工艺能调控金属Ta膜的相结构,从而获得低阻αTa(N)/TaN双层Cu扩散阻挡层结构.高温老化退火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此结构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失效温度高达800 ℃.  相似文献   
993.
提出特大断面隧道倒T型掏槽爆破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爆破原理.以龙南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现场单楔形掏槽爆破方法与倒T型掏槽爆破方法的爆破效果,并将倒T型掏槽爆破方法运用到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掏槽爆破作用下,距炮孔底部1/4位置处爆破形成的破碎范围最大,当掏槽孔爆破时该位置受爆破作用影响最大;倒T型掏槽爆破成腔体积大于单楔形掏槽爆破成腔体积.除自由面附近的单元外,倒T型掏槽爆破作用下单元有效应力约为单楔形掏槽方式爆破作用下同一位置单元有效应力的4倍.在自由面附近,两种掏槽方式爆破产生的有效应力接近.现场试验炮孔利用率平均为90.2%,炸药单耗由试验前的0.78 kg/m~3降低到0.75 kg/m~3,光面爆破效果提高,加快了现场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994.
为验证孔内多点源地面三维观测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孔内多点源地表电位场理论公式推导、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研究了多种地电模型的地表响应.结果表明,钻孔内多点源直流电阻率三维观测思路可行,能够很好地识别地下异常体的平面位置及电阻率高低.可见在工程勘察中,可以在钻孔内布置多个点电源地表三维观测,判定钻孔附近地下岩土层结构及含水区分布情况,为钻孔周围的勘察空白区提供补充,丰富工程勘察资料.  相似文献   
995.
 水动力水质模型是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中的常用工具,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中小河流缺少断面测量数据,成为制约这些区域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一种利用Google Earth遥感影像提取河流多期水面宽度,结合实测最大水深获取河流概化断面参数的方法,并分别用概化断面和实测断面在MIKE11下构建少资料河流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两种断面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断面模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因子无显著差异;在模拟河段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两种断面模型对水位、流速、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少资料河流概化断面参数获取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6.
 脉冲大电流放电过程中的高温烧蚀将降低绝缘支撑的绝缘性能,影响系统的寿命和效率。为研究烧蚀对环氧树脂绝缘性能的破坏作用,开展了模拟实验,利用氩弧焊对环氧树脂样品进行高温烧蚀处理,通过改变烧蚀电流、时间、距离和面积,获得不同烧蚀情况的样品。从表面电阻率和沿面闪络电压两方面对样品的绝缘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在高温烧蚀后绝缘性能大幅度降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样品表面粗糙度增大,成分中氧化物的含量上升,导致了绝缘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一种基于温纳装置的地球物理电法探测方法.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完成场地岩土电阻率测试和地质层位划分解释, 为变电站接地装置设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实际应用效果好,是一种适用于工程物探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精确探测地下不明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对生产和工程施工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Source Audiomagnetotellurics,简称CSAMT)对潍日高速公路下伏煤矿采空区的分布情况进行精确探测。首先,通过野外多次现场试验,确定最佳采集参数,以获取高品质原始数据;其次,对采集数据进行异常点剔除,并采用中值滤波空间法进行静态校正去噪;然后利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反演,得到高分辨率电阻率断面图。通过处理前后电阻率断面图的对比,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采空区形状更加清晰、位置更加准确。最后,利用测区采空区解释反演结果进行钻孔布设,其反演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9.
隐伏断层对于道路、地基等具有重大威胁,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地层之间电阻率差异为基础的探测地下构造和电性异常体的一种间接性的地球物理方法,近年来,在近地表探测隐伏断层方面应用广泛。基于此,首先对断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研究了断层模型的响应规律,然后以山西某段公路隐伏断层检测为例,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两种施工装置,即温纳四极装置(α)和单边三极装置,分析了两种施工装置的优缺点,以实测视电阻率剖面图和反演视电阻率剖面图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反演结果的优势,并在反演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背景电阻率值的剔除,在断层产状判断及其影响区域划分上进行定量解释,验证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近地表隐伏断层的可行性,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剪切和摩擦滑动的视电阻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切和摩擦滑动是地壳介质受力和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岩石力学对此作过大量实验研究,但有关岩石电阻率变化的剪切和摩擦滑动实验,却做得非常少。目前国内、外仅能见到屈指可数的几篇文章。美国Brace在完整岩样破裂后继续实验,测定了岩样摩擦滑动时的电阻率变化,结果发现一旦断层形成,电阻率随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