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科学   65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布局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在总结汽车服务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广州市汽车服务业的空间布局特征明显,在全市不同地域空间分布不均衡,在各个区的分布也存在明显数量差异;集聚趋势显著,大部分沿城市干道分布。影响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土地成本、市场、历史、关联产业、集聚效益、政府决策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2.
医疗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讲求效率兼顾公平的原则,利用广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及广东省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数据,提取社会人口、健康状况、医疗利用三大指标计测广州市居民医疗服务的存在需求和就诊需求,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衡量分布其均衡性。结果显示:广州市居民医疗服务总需求区域差异大,呈旧城中心区集中分布,渐向新城区扩散,边缘区分散分布的空间格局。农业人口及外来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相对分散,老年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呈旧城中心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103.
基于行为地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依据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定量方法,对影响郊区农民迁移意愿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自身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农民的迁移意愿模型.模型表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的迁移行为选择是理性的,农民是否迁移取决于能否获得预期迁移收益的最大化,而农民的最大化收益又取决于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自身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和房地产开发,既随着城市功能外溢而分化,又随着中心城区的二次开发而重构.以越秀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分别针对消费者和社区居民的两次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街道为基本分析对象,通过空间和行为分析等方法,发现中心城区商业业态与房地产开发具有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商业业态空间下商业配套与居住的关系,二是城市化进程下商业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从第一层含义看,人口的空间分异和居民的消费习惯,解释了商业与房地产开发的空间分异、商业中心的业态构成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社区商业发育程度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从第二层含义看,地价的空间差异和政府的规划行为导向,成为影响商业与房地产开发关系的深层原因,巨大的经济效益差异型塑了商业业态和房地产空间.特别是在旧城区,商业与房地产一体开发下的商业设施,已经不再是传统单纯的配套功能.以购物中心、高档商住大厦、高档商业办公楼为代表的商业新形态通过引导房地产开发,直接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高校女性教职工的日常体闲行为的时空间结构特征的分析,了解女性教职工休闲生活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以高校女性教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州6所高校的实证研究,剖析了高校女性教职工日常休闲行为的户内与户外的时空间结构特征,同时通过属性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了解了女性休闲活动空间和女性属性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对女性休闲生活状况与质量的研究来指导相应的休闲空间与要素的规划和布局.  相似文献   
106.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关系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30  
周素红  闫小培 《地理学报》2005,60(1):131-142
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城市形态与交通需求的关系方面,广州城市二维形态和三维形态与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之间具有一定的耦合性,二者存在一定互为因果的关系;交通方式的转化对城市形态的演化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城市形态引导着交通需求的总量和布局;同时,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是城市形态与交通需求产生的原因和相互联系的纽带。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的关系方面,模型分析表明,近年来广州城市内部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均衡性增强,直接影响了交通需求的产生与分布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有利于居民就近选择就业,并使通勤交通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此外,居住与就业人口迁移先行,引导公共设施的发展也是近年来广州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公共设施服务空间与交通需求之间存在需求作用型和供给作用型两种相互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7.
城市居住-就业空间特征及组织模式——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周素红  闫小培 《地理科学》2005,25(6):664-670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与生产的两大载体,城市居住与就业用地及其空间组织对城市发展及空间格局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大城市居住-就业的空间格局发展巨大的变化。本文以广州为案例,分析了广州市居住-就业空间均衡性、宏观空间组织模式和不同片区的居住-就业中微观空间组织模式等,并从历史因素、政府因素、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角度揭示了广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居住-就业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和规律。论文倡导多元化的土地开发模式,提倡从居住与就业空间协调的角度调节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进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达到提高城市运作效率的目的,并试图在研究视角上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8.
转型期广州大都市区户籍贫困人口特征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媛  薛德升  许学强 《热带地理》2006,26(3):248-253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广州市户籍贫困人口总量增加,贫困阶层种类由单一走向多元,新增种类中的下岗失业无业、在业低收入者成为救助对象主体.救助对象从基本没有收入的个体为主拓展到有少量收入的家庭为主,贫困深度降低.受到历史继承、单位制和工业企业改革、住房市场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户籍贫困人口区际空间分布和集聚的相对差异增加,贫困人口在内城外围区集聚程度明显增加,并在大都市区形成绝对改善区、相对缓解区、变化微小区、相对加重区和绝对加深区5种地域类型.对少数贫困  相似文献   
109.
广州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州市交通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对广州市交通环境作出的定性评价是广州市缺乏长远性、战略性的交通规划,交通布局不合理,设施不完善,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不足.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未来广州市城市总体交通环境的改善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0.
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叶长盛  董玉祥 《热带地理》2003,23(1):59-61,66
在探讨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从居住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了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计算出近11年广州市人居环境的各指标及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对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人居环境正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基本一致,但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