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地球科学   5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珠江三角洲两工业区土壤环境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贤赞  颜文 《热带海洋》1998,17(4):21-28
对珠江三角洲东莞石龙,顺德容奇-桂洲两工业区的土壤磁性进行初步研究,获得两地区6个柱样及48个表层样品的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NRM)的结果,石龙地区的χNRM的垂直平均值分别为10.86×10^-6SI和6.73×10^-6Am^-1。顺德容桂地区χ,NRM的垂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96.84×10^-6SI和31.49×10^-6A.m^-1,表层样容桂地区χ和NMR值大于石龙地区,表明两地区  相似文献   
52.
黄土沉积中红光/反射光亮度值变化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黄上沉积的一个最直观的野外现象是黄色的黄土层与红色的古土壤层相间排列,在我国黄土高原,完整的黄土沉积具数十层古土壤。大量研究表明,黄土层堆积于干冷的冰期,古土壤则堆积于温湿的间冰期。冰期一间冰期旋回过程中,大气温度可随之作大幅度的波动。而土壤学...  相似文献   
53.
李建彪 《广东地质》1999,14(3):19-25
通过磁组构和岩石变形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出大王山动力变质带是在加里东晚期岩浆侵入成岩后,多期构造叠加作用的结果,识别出四期构造造变形:第一期为海西期的SWW→NEE构造滑脱作用;第二期为海西-印支期的NE向左行平移剪切作用;第三、四期分别为燕山早期和喜马拉雅期的NW→SE逆冲作用。  相似文献   
54.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沉积磁组构特征及其古风向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沉积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和统计分析,揭示了该沙漠磁组构参数在不同层位的变化特征,获得了古风向及其变化趋势和气候带漂变规律。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在早白垩世晚期的风向主要为SEE向和SW向,二者交替出现。晚白垩世早期为SEE向。(2)两组方向所示盛行风为西风和东北信风。(3)该沙漠早期处于副热高压带的西风和东北信风切变带上,切变带曾作短周期南北向漂变,晚期因切变带南移而处于西风带中,属于长周期漂变。(4)磁组构能很好地显示风沙沉积物中无宏观表征的风向特征。  相似文献   
55.
对黔南泥盆 石炭纪碳酸盐台地 5 78块各类灰岩和白云岩样品的磁化率测量和统计 ,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发现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磁化率大小的重要因素 .结论是 :( 1 )在物源供给充足的低位体系域和海进体系域 ,主要受陆源碎屑含量的影响 ,磁化率总体均值较高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 ,磁化率值降低 ;( 2 )在海水较深的沉积部位或陆源物质供应不充足时 ,主要受自生磁性矿物含量影响 ,随着海平面上升磁化率值升高 ,但总体均值较低 ;( 3)高位体系域的顶部 ,水体很浅甚至暴露 ,可能导致磁化率测值的异常增大 .  相似文献   
56.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磁化率曲线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镇江大港剖面地层结构和磁化率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以及与相邻地区风尘堆积研究成果的比较,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七次大的古气候冷暖旋回,旋回变化幅度较北方黄土共要小得多,冷期和暖期都存在着频繁的小尺度的气候冷暖波动,并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较;另外,在镇江下蜀黄土磁化率测量中还发现,地下水的浸泡对剖面样品的磁化率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湖相沉积是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地质记录.东北平原在早-中更新世时期曾发育一个巨型湖泊(松嫩古湖),对这一古湖的演化历史和机制仍需多钻孔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针对东北平原杜蒙(HL)钻孔沉积物开展了26Al/10Be同位素年代学、古地磁年代学、磁化率地层学和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1)令字组和林甸组湖相沉积的界线为约900 ka;(2)林甸组的磁化率明显高于令字组,令字组的高矫顽力弱磁性矿物贡献相对较大;(3)林甸组磁化率的升高可能与湖平面降低、水动力增强、入湖的强磁性矿物增多或者氧化还原条件改变,从而生成了强磁性铁的硫化物有关;(4)约900 ka前后,松嫩古湖萎缩,可能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间大西洋深层翻转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AMOC)减弱致使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南移,以及海平面下降造成更多陆地暴露地表,水汽输送距离增加,进而共同导致东亚夏季风降水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8.
大气污染的湖泊响应及其代用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洱海和阳宗海大气污染的湖泊响应、代用标志提取和原因分析以及地表水酸化理论和自然酸性湖泊的对比研究,揭示湖水总矿化度和S04^2—的同步异常增大是湖泊早期受酸沉降危害的标志.保存于沉积记录中的磁化率、非磁滞剩磁和介形类、硅藻的数值和种群、密度等变化,可灵敏地揭示湖泊受大气污染的起点、过程和环境影响,可作为酸沉降较重湖区的代用标志.  相似文献   
59.
黄土岩石磁学参数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其中磁化率应用最为广泛,并在黄土高原地区取得重大进展,其受控于成壤作用的变化机制也被普遍接受.然而在黄土高原外缘的新疆地区,磁化率的变化机制仍不明确,导致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在该区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具有精确年代控制的典型黄土剖面(羊场剖面)开展岩石磁学和高分辨率磁化率研究,利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并结合剖面粒度、矿物及元素特征对该地区磁化率变化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羊场剖面的岩石磁学性质主要由粗颗粒软磁性矿物所控制,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顺磁性特征.根据载磁矿物和磁化率变化特征可将剖面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8.5~2.5 ka),载磁矿物以亚铁磁性的磁铁矿为主,磁化率值整体较高;阶段Ⅱ(2.5~0.2 ka),亚铁磁性矿物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硬磁性矿物和以黄铁矿为代表的顺磁性矿物相对增多,磁化率值显著降低.相关性研究和交叉小波分析表明:阶段Ⅰ磁化率与粗颗粒组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符合"风速论"模式;阶段Ⅱ磁化率不仅与粗颗粒组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与指示成壤作用强度的频率磁化率百分含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暗示了阶段Ⅱ的磁化率变化可能受到"风速论"和"还原性成壤"模式的共同影响.本文拓宽了对新疆地区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变化机制的深入理解,也为利用磁化率恢复新疆及中亚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0.
李金锁  刘喜方  牛新生  商斌  李国臣 《地质学报》2020,94(10):3130-3143
通过对西藏藏北高原多格错仁盐湖湖岸3101cm高度剖面进行地形地貌、地层沉积特征、矿物学特征及粒度、频率磁化率等气候环境变化指标的分析研究发现,整个剖面反映出大致6个较大的气候变化过程:233. 3kaBP~223. 5kaBP气候波动较大,总体趋势气候趋于干冷,期间出现过两次较温暖气候,之后气候逐渐变冷;在223. 5kaBP~213. 6kaBP总体变化为气温大幅度上升,但在期间有一次较大的相对冷干过程;213. 6kaBP~170kaBP之间总体变化气候趋于变冷,中间有2次明显的气候变暖湿过程及两次冷干过程;170kaBP~117. 1kaBP气候转为明显湿热;117. 1kaBP~75. 6kaBP气候变化趋势明显降低;75. 6kaBP~56. 7kaBP气候又明显上升达到湿热状态。以上气候波动规律与极地冰芯记录及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波动规律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本盐湖区与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区的CH0310钻孔及青海湖南岸二郎剑阶地的 QH 86钻孔所揭示的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分析对比,发现西藏羌北的多格错仁盐湖区与青海的察尔汗盐湖区及青海湖湖区在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存在极好的可比性,说明青藏高原的气候演化在中晚更新世以来基本具有一致性,在时间上的微小超前与滞后具有区域上的细微变化,说明气候变迁在不同的区域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